德彪西钢琴演奏特征分析

2015-02-03 13:43郑颖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德彪西特征分析钢琴演奏

郑颖

摘要:德彪西钢琴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20世纪初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本文主要从德彪西音乐演奏中的音响效果、音色表现来探讨德彪西钢琴演奏的特征分析,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演奏  特征分析

一、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朦胧特征

20世纪初期,法国开始出现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诸如莫奈、德加都是杰出的代表人物,并对其他类型的艺术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印象派的画家而言,他们都是凭借自身对艺术的感觉来进行作画,在他们看来艺术是个人主观意识的呈现、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而象征主义诗人则着重体现诗歌的朦胧特征、音乐特征和暗示特征。在德彪西的艺术生涯中关系最密切的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钢琴音乐,而是画家和诗人,特别是印象派和象征派的主导人。受到马拉美、莫奈的影响,德彪西继承了印象派的风格并应用到实际的音乐创作中去。这样创作出的音乐表现出:显现音乐中能够快速获取的信息,而不用等待较长的时间;推崇轻柔的元素,尽量避免过于强烈的音乐元素;没有文学上的平铺技巧,而是利用标题进行想象。事实上,德彪西钢琴演奏中最重视的是和声和音色,以及这两者所带来的感情影响。德彪西将钢琴的每一个键都看作是单独的个体,注重个体的色彩差异性以及和弦的色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音乐模式,降低了终止式音乐出现的频率,促进个别音乐脱离了实际需求的束缚。一般情况下,德彪西使用平行和弦的次数更多,尤其对七和弦和九和弦的运用。

二、德彪西钢琴演奏的音乐色彩强烈

对于音乐色彩的使用方面,德彪西主要是借助音响来完成的,他十分看重音乐创作中的色彩特征。在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德彪西对音乐声音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演奏出来的声音能够达到清澈透明、柔美洒脱、隐约潇洒,并最大限度的延长音响达到共鸣的境界。德彪西的钢琴演奏会就如同置身于印象派画风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象,营造出来的音乐环境也与印象主义莫奈创造的“模糊画风”、雷诺阿的“柔美温顺”、塞尚的“独特梦幻”、舒拉的“精致绘画”具有十分相似的一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在进行音乐色彩的描绘时借助了大量的创作技巧充分挖掘出钢琴的表演潜能,促进钢琴演奏的效果最大化呈现。与此同时,他还使用了一些古典派、浪漫派音乐家很难驾驭的创作技巧,例如,在进行mf-ff的弹奏时,能够呈现出渐强渐亮的视听效果;在音乐创作中的织体中,根据声部音量的提高来强调音乐作品的色彩,表现出“浓”和“重”,声部的降低则是“轻”和“淡”的表现:高音部分则表现出“明亮”的形式,低音部分则表现出“暗”和“沉”的形式:根据和弦内部之间的差距按照二度、四度以及五度的平行来构建出音响的光晕;利用多个踏板互相使用来进行音响的混合和泛音等。在对和声的运用过程中,德彪西创造性的使用了全新的表现技巧,这对于现代和声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特征是: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的不和谐和弦,诸如九和弦、十三和弦、非三度叠置等,同时能够解除不协和和弦“必须向协和和弦发展”的束缚,切实提高不协和和弦的使用效率。显然,这样的方法并不会降低和声的效果,反而会促进和声呈现出大方、高雅的特征,大大丰富了和声的色彩性,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和声的紧凑性。德彪西凭借自身发达的听觉把不同和声所表现出的色彩一一区分并标出,将不协和和弦重新排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便于使用,形成了强烈的色觉反差。

三、德彪西钢琴演奏极富东方韵味

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十分浓烈的想象特征,和声效果也非常饱满,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标题,主要展现出大自然的风景和异域风情,丝毫不会存在有关思想方面的元素。德彪西经常会刻意的将作品的标题以小字的形式写在最后,目的在于能够让听众更全面的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听众能够从德彪西的钢琴演奏中体会到工整灵活而富满考究性,并深入展开想象,极富有东方的韵味,这明显是浪漫派音乐作品无法做到的。

音乐作品所表现出十足的东方韵味,包含了和声、调式和调性等方面。德彪西在充分认识到浪漫派音乐的特色之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大小调音阶,转而使用中古调式代替,极富有东方韵味。这样的中古调式使人在聆听音乐时一下子就回到了中古时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同时,在音乐作品旋律的创作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转而改为使用全面音阶,这使得全音音阶成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一大特色。另外,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不协和的音程,诸如大二度和小三度音阶的大量出现,也就是五声音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能够表达出东方韵味,促进听众的理解。

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踏板的运用。在德彪西看来,踏板是“活的”踏板,他主要是根据听觉来感受踏板而不是借助脚的触感。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符号是需要使用到弱音的,这就增大了演奏的难度,对演奏家提出了考验。德彪西对踏板的灵活使用,不再是简单的加长声音、引起共鸣,而是更深层次的把泛音结合,营造出隐约神秘的氛围又带有浓厚的东方韵味,这一改变在钢琴音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溪音.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几个要点[J].音乐探索,2008,(04).

[2]马栋梁.德彪西音乐创作时期巴黎的艺术文化背景透析[J].艺术探索,2008,(03).

猜你喜欢
德彪西特征分析钢琴演奏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