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触键技术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2015-02-03 22:14卫昕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作用

卫昕

摘要:触键是钢琴演奏的首要原则,良好的音色与触键技术、方法,即触键的力度、角度、部位、方式以及手指的力量等有直接关系,关乎到钢琴演奏情感表达与欣赏者审美体验。因此,钢琴音乐表现正是基于演奏者娴熟的触键技术的发挥,也是学习钢琴演奏中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本文通过阐释钢琴触键技术,重点在于分析触键技术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以此来帮助演奏者加深理论认识。

关键词:钢琴触键技术  音乐表现  作用

触键技术是钢琴演奏的首要原则,良好的音色与触键技术、方法,即触键的力度、角度、部位、方式以及手指的力量等有直接关系,关乎到钢琴演奏情感表达与欣赏者审美体验。钢琴触键技术最为核心的要领就是演奏者手指协调运作的能力,长期对手指、手掌、手腕等灵活性、独立性的训练,能够帮助弹奏者找到钢琴上每个音的最佳发音点,通过控制触键来控制音色表达出丰富的艺术情感。因此,提高手指的灵活的控制力,是获得科学的触键技术的基础,钢琴演奏者深刻理解手指、手掌、手腕、手臂等部位的运动,和各部门之间间相互协调运作的正确关系对于钢琴触键技术的重要性,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得手指系统和心灵知觉系统形成有机的整体。

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能力包括手指的准确性、速度、力度等,弹奏者手指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即意味着每个手指都要有灵活的触键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支撑力量。在实际演奏中,手指第一关节控制得当,手指支撑力量越到位就越能弹奏出轻柔的声音,只有具备扎实的手指控制能力,灵活地运用力量,收放自然才能弹奏出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如李斯特的《爱之梦》开头部分传达出诗意的柔美色调,乐曲的宁静、和谐、安详的气氛,让人久久沉醉其中。但李斯特其它的音乐作品充分发挥钢琴乐器的特征,他作品中情感复杂多变,情绪起伏不定,具有交响乐的音乐效果,高兴、热情、黑暗、伤心、忧郁等等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这就给演奏上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演奏者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通过刻苦练习触键技术,才能表达出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变的情感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对于掌关节手臂的运动也不容忽视,手掌是手指、手臂运动系统中整个力量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至关重要,很多初学者都要练习手掌支撑姿势,这是钢琴声音质量的关键所在。比如弹奏重音时,手掌支撑必须要稳固,而弹奏轻音比重音更需要手的稳固,否则发出的声音浑浊模糊不清,影响音乐作品的变现力。此外,手臂、手腕起着调节作用,确按键的力度通过手指传递到琴键上,从而保证每个声音的发出,,并且每个声音的特质都在弹奏者的触键控制之中。钢琴版本《松花江上》乐曲的第一乐段,为表现战争之前美丽富裕的家乡,作者用F大调来表现家乡的自然美丽的景色,也抒发出对亲人的想念。从触键技术来分析,弹奏者采用前臂的快速触键,增加了弹奏的音量,在音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光芒,推进了音乐高潮的到来。同事,弹奏者表达出辉煌嘹亮的声音效果,通过手腕或小臂的快速触键并不能情感表达音响效果,就需要借助肩部,以肩部作为发力点,通过大臂带动手指快速的触键,表达出强烈的音乐情绪和色彩效果。

钢琴演奏者的指、掌、臂的动作就像一部机器相互协调规律性地运动,有效调节这些部位的动作,才能灵活地发挥触键技术,音乐表现才会轻松、自然、灵活、富有弹性。同时,手指与琴键的接触角度、力度、弧度都是琴键技术的核心要旨,关乎到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手指接触键盘构成的角度越小,指尖与键盘的接触面积反而越大,其所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小,进而所弹奏出的音色也就更加柔和、圆滑。相反,中手指与键盘的角度越大、指尖与键盘的面积也就越小,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其弹奏出来的音色也就更加集中,声音的穿透力也就加强了。如《松花江上》触键方式比较具有代表性,该旋律一直在向下进行,力度为P,需要营造一种喃喃的诉说之感,为了达到这种音色效果,传达出诉说性的音乐表现,在触键方面就需要用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小角度的触键会让钢琴发出的声音很暗淡,表现出喃喃诉说的心里感受。

钢琴触键技术是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在平常的训练中要借助听说来判断每个音是否传达出乐谱的情感,每一段是否表达出情绪的变化。只有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才能弹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和富有感情的音乐内涵。但弹奏者不能仅仅专注于乐谱的本身音符,还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作曲家的思想、性格,了解其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派别、表现手法等,根据作品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需要,采用正确的触键方法,用以表现各类不同音乐的需要。如印象派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即:赋予音乐强烈的色彩感,这种色彩感比音乐中的旋律更为重要,触键方法中比较注重抚键、控制与层次的运用,这一派别中著名的作曲家拉威尔的《山谷钟声》,需要弹奏者采用如春风吹拂杨柳般的抚键方式,达到一掠而过的漂浮音响效果,同时还要把握音乐的节奏,演奏者手指要在不停地伸张中保持稳固,力量还要均匀、连贯;在控制方面,印象派的作品不同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多声部控制,在拉威尔的作品,我们发现多声部控制基于演奏者明确区分的双手声部,独立控制各手指的音色层次,通过双手的协调演奏出三层、四层甚至更多的层次音乐,才能表现出音乐的立体感和表现力。此外,如巴赫作品强调手指的独立能力和弹性,弹奏者需要手指来断奏;贝多芬则更多的需要手指、手臂的力量统一,达到最佳的发力点,表现出宏大的音乐效果;肖邦的作品则偏重抒情,感情细腻丰富,弹奏者的触键方法要灵活多变,特别是柔和的触键方式,不仅仅是手指、手臂的技术要扎实,手掌支撑要稳固,同时还要求演奏者有一定的心灵感悟。

音乐情感、音乐思想、音乐内涵等艺术表现正是基于演奏者娴熟的触键技术的发挥,也是学习钢琴演奏中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钢琴演奏者要长期加以训练,努力提高钢琴触键技术,表现出每一种音乐派别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周为民.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2010,(04).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作用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古筝演奏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