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小学生音乐欣赏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2015-02-03 22:14孙慧涛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多媒体

孙慧涛

摘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度关注多媒体画面内容而淡化音乐本体的现象引发笔者的关注,观察学生在多媒体环境教学下和非多媒体环境教学下的音乐学习行为和表现,研究多媒体画面对小学生音乐感受的影响,同时对音乐课堂优化使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具进行初步的探索,以达成音乐课堂实践性和有效性的统一。经过对所教授年级的音乐教材进行分析,选定了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第七课的欣赏内容《维也纳音乐钟》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欣赏  《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文对笔者所教授的三年级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定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第七课《维也纳音乐钟》作为本次欣赏课对比教学的主要内容。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做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整首乐曲用木管乐器、小号、圆号、弦乐器和钟琴等描写了八音钟的音乐,乐曲的开始在钟琴敲打的固定音型伴奏下,乐曲呈现了音乐钟的主题,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四次,每次和三个中间段落(插部)交替出现,形成了a-b-a-c-a-d-a的回旋曲式。

选定上课的教材内容后,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笔者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思考:首先,虽然是为课题研究准备的课型,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仍需要落实到位,音乐主题的听辨和演唱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其次,《维也纳的音乐钟》的回旋曲式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应作为教学重点解决。最后,配合教学环境研究的特殊性,需了解学生在多媒体画面教学环境下和非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的异同,所以要借助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检测。如,音乐表演、模仿乐器演奏、绘画音乐形象等。故笔者把绘画音乐中两个人物形象(主题和插部的形象拟人化)作为教学难点之一。根据以上的思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A.通过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对音乐中两个不同的音乐人物形象有平面概念。

B.能模唱音乐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并掌握4/4拍的节奏特点。

C.绘画“哈里”及“公主”的平面形象,检测学生在多媒体对比环境下音乐形象的建立及不同教学环境下对音乐感受的影响。

教学重点:

A.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听辩主题音乐。

B.初步认知、感受回旋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A.引导学生听辩出主题与插部。

B.绘画出音乐中两个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乐器模型等。

三年级笔者共教授四个班级,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统计,选定三(1)和三(3)班作为此次开展研究的对比班级。以下是两个班学习风格统计数据:

两个班的学习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三(1)班偏向视觉性学习的人数众多,三(3)班的学生偏向听觉、操作综合型学习类型较多,是否在视觉型人数众多的班级大量使用多媒体画面进行教学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决定在三(1)班的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画面教学,在三(3)班的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多媒体画面教学,但补充使用教具和板书进行教学。

本节欣赏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完成需要配合制作ppt和教具来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画面制作中,笔者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三(1)班多媒体画面环境教学中用维也纳的景色图片和金色大厅引申出“音乐之都”的情境,导入本课主题。

接下来,介绍几位在维也纳生活和创作音乐的著名音乐家,并介绍《维也纳音乐钟》的作者柯达伊,让学生简单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在三(3)班非多媒体画面教学环境中,没有视觉学习的辅助画面,老师用语言描绘换面内容,用听觉性学习代替视觉学习。

进入教学重点的学习,初赏管弦乐曲《维也纳音乐钟》,学生建立旋律听觉,根据旋律线感受音高、并能演唱主题旋律。为了使学生理解音乐,用“公主”的形象代表了音乐主题。在这一环节中的多媒体画面制作花费了较多时间,并咨询专业电脑老师做多媒体画面制作的技术指导,但由于音符尺寸较小,观课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一般。

在三(3)班的教学过程中,用背面带磁铁的主题旋律教具卡代替了PPT画面,直接把主题旋律贴在黑板上进行直观性教学,由于教具的高度和位置便于教师的直接操作,教学效果良好。教具卡的制作由笔者提供素材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设计制作完成,耗时较少,教具的美观度良好,下图为主题旋律教具卡的设计图:

在复听全曲听辨乐器、分析乐曲结构难点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听出管弦乐《维也纳音乐钟》的各种乐器,三(1)班的多媒体画面教学环境中,PPT呈现了各类演奏乐器的图片,并按照回旋曲的结构特点有顺序的摆放了乐器,突出乐器出现的先后次序并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示插部。而三(3)班无画面提醒的情况下,笔者开启了操作性学习的模式,制作了乐器的实物道具,让学生进行模拟演奏来辨别乐器的音色及在乐曲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两种教学模式对比:三(3)班的实物道具操作性学习得到了观课老师的较高认可。

PPT:

在分析回旋曲式结构的教学环节中,三(1)班多媒体画面教学环境中直接用PPT图式说明:

而三(3)班非多媒体画面环境教学中,采用了单个图示摆放的方式来分解式说明《维也纳音乐钟》的回旋曲式结构。教师边讲解,边播放音乐,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自行把主题教具卡出示在黑板上。

讲解回旋曲式时,用老战士哈里的人物形象代表插部,老战士讲述的故事代表插部的不同内容,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土星来填充插部,让学生在教具卡的摆放过程中逐步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

课例研究的小结部分,采用了绘画“公主”和“老兵哈里”的形象来检测多媒体画面对学生音乐感受影响,三(1)班多媒体画面教学过程中,PPT不断呈现了“公主”和“老兵哈里”的平面形象:

其中还特意用了一个年轻战士的形象来代表“老兵哈里”。而在三(3)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用语言,动作描绘了“公主”和“老兵哈里”。

相同课型、相同授课内容和基本相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画面内容,这样组合式欣赏课的教学效果的结果是否有所区别?多媒体画面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如何,是否对学生的音乐感受有所影响?全体音乐科组成员在认真观课后,填写了《课堂观察表》,授课者与全体观课成员以课堂观察表为依据,讨论并研究两节课的教学细节和教学结果,列表分析如下:

三(1)班:多媒体画面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3)班:非多媒体画面环境下进行教学。

根据听课笔者上课时对两个班学生观察和听课教师对两节课教学结果的讨论,笔者有如下思考:首先,在多媒体环境教学中,课堂的主导是双向的,学生一方面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对教师语言的听觉注意和对教师肢体的视觉注意,同时又要关注多媒体画面的相关内容,所以总感觉三(1)班的学生注意未够集中,呈分散状。教师的许多提问,学生都未能进行很好的分析整理,而是受多媒体画面的影响,进行视觉性的回答。教学效果未够理想。而在非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三(3)班,由于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一人,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行为时刻牵动着学生的视觉注意和听觉注意,虽然在导入时未能利用多媒体画面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和教学要求都能有较好的表现,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有效性凸显。其次,是否存在学生所在班级的差异?笔者对两个班级已经有两年半的音乐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音乐素养和学生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三(1)班学生的专注力优于三(3)班,学习效果两个班相当,并无明显差异。在下一步的实验研究课中可对两个班级进行调换对比教学,进一步论证实验研究结果。最后,在本次欣赏课型中的绘画人物形象测试中,多媒体画面教学环境下的三(1)班有6人完全模仿了教师在PPT中提供的年轻的“老兵哈里”的形象,多位女生的公主平面绘画也借鉴了多媒体画面提供的绘画形象。而三(3)班在听觉想象中完成的个人绘画中,男孩子们绘画的“老兵哈里”形象虽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有动画片中铠甲战士的形象元素,女生绘画的公主形象种类较多,相似度不高。由此可见,多媒体、动画片中的静、动态画面对学生在音乐感受的人物形象认知方面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欣赏课中应精简多媒体画面的内容,PPT张数不宜过多,更不可杂乱。多媒体画面辅助教学情境、出示旋律线和展示乐曲结构即可,要为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性服务。避免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视觉注意而造成听觉注意不集中的情形发生。另外,多媒体画面的亮度较高,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故教师在解决重难点时应调整教学中心,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音乐的本体性并提升学生的听觉注意,在学生听赏音乐时可暂时关闭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有想象音乐形象的空间。过早使用多媒体画面展示音乐形象有扼杀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想象力的嫌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充分尊重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利用教具卡片和实物教具等组织相关音乐实践活动,有效、科学地推动音乐欣赏课的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