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初探

2015-02-03 00:59赵丹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感培养钢琴教学研究分析

摘要:情感是钢琴艺术的灵魂。在钢琴教学中,不能仅重视对学生演奏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将情感培养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才是对钢琴本质艺术规律的遵循,才能获得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钢琴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向和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钢琴教学  情感培养  研究分析

一、情感在钢琴艺术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和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之所以强调在钢琴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因为情感不但是钢琴艺术的灵魂,更是贯穿于钢琴创作、演奏和欣赏全过程的。从创作上来看,创作者在有了情感体验,或受到了情感触动之后,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创作技法,创作出了钢琴作品。所以钢琴作品乃是创作者情感的凝结。从演奏上来看,一方面,钢琴演奏者本身是热爱钢琴艺术的。另一方面,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能够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所感染,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从欣赏上来看,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更像是一个传递者,将演奏者和创作者的情感传递给了观众,从而收获了和观众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在钢琴艺术中,情感是无处不在的,近年来,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明确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因为包含钢琴教育在内的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以情感作为基础,才是对钢琴本质艺术规律的体现,才能实现钢琴教学最终目标。

二、钢琴教学的情感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对钢琴艺术的热爱之情

兴趣和热爱,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演奏钢琴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当下的中学生为例,他们学习钢琴,并不是出于对钢琴艺术的热爱,而是将钢琴视为了一个工具,希望其能够在今后的升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带有强烈功利化色彩的认识无疑是片面。而且从钢琴学习本身来看,作为一门有着丰厚魅力的艺术,钢琴学习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是一个长期、艰苦和的枯燥的过程,而且还会经常出现曲折和反复。以上两个原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毫无兴趣和情感可言。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起学生对钢琴的正确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要端正,教学情绪要饱满,教学语言要风趣和生动,并多进行示范,以唤起学生的演奏欲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参加一些音乐活动,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要真正发挥出音乐以情育人的特殊规律,充分展示钢琴艺术特有的魅力,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转为热爱。与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反而是次要的,当学生对钢琴艺术有了更为长久的热爱之情时,他们便会自觉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朝着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在这个基础上,再难的知识和技术也是不在话下。

(二)引导学生体验钢琴作品的情感

钢琴作品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具体来说,当创作者受到了情感触动之后,便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继而将这种情感倾注到了一个个音符中。所以钢琴作品本身是充满情感的,而学生如果能够对这种情感进行充分的体验,则不仅能够获得对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继而为演奏好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获得真、善、美的感染和陶冶,获得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审素养的提升。所以应该对作品的体验环节有充分重视。具体来说,因为学生的年纪、阅历和认识水平都相对有限,还是应该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首先是对作品的全面了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创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进行全面的学习和了解,获得对作品的整体认识。其次是对作品进行试奏。可以先由教师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尝试着进行演奏。在试奏过程中,要将之前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作品中去,并尽可能的表现出作品特有的音乐风格,经过一遍遍的熟练之后,便能获得自己的演奏感悟和心得。以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为例,肖邦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祖国波兰,曾经屡次遭到外族的入侵,1831年,流亡于法国巴黎的肖邦,听到了波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义愤填膺的他径直来到钢琴旁,将自己满腔的悲愤都倾注于指尖,创作出了这部作品。可以说,爱国之情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联想到中国的革命历程,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争取独立、民主、自由的革命历程中,同样有着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而学生们通过文学、影视等方面的接触,对此是并不陌生的,就很容易理解和感悟这种爱国情感,进而想要用钢琴表达出这种情感。由此获得了一种主动性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钢琴具有技能性的特征,所以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接触是尤为密切的,所以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很多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惧怕教师,厌烦教师,关键就在于没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和谐、融洽的相处,才能获得互相信任、互相鼓励,教学相长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多给学生以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枯燥的说教,甚至是严厉的训斥。其次是教师形象的树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教师要始终有饱满的情绪,热爱钢琴艺术,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够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把学生培养为有着积极、健康情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从“爱”字出发,将爱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钢琴艺术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美术、文学、历史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换言之,就是演奏者文化修养越丰厚,就越能感受到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而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多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科综合的理念,就是意在让学生从大文化的视角来认知和体验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比如德彪西,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被誉为是“一个人的流派”,而通过美术学习则可以知道,在美术史上也有一个印象派。两者的名称相同,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彪西正是在与印象派画家的交往中,对印象派画作的鉴赏中,萌发了音乐印象主义的想法和追求。通过这种适当的引申,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意识到了综合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钢琴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国钢琴学习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仅是数量多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追求质量上的突破。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钢琴教学中一直存有一些误区,如将钢琴视为是一个升学、找工作的工具、过分侧重钢琴技术训练等,都使得情感因素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殊不知体验和表现作品的情感,继而使自己和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才是学习钢琴的最高目标。所以作为钢琴教师来说,理应及时转变之前的传统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关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为中国钢琴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樊丽娜.情感运用在钢琴演奏技巧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

[2]孙舜华.钢琴演奏美学的情感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02).

[3]杨贤忠.论钢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J].艺术百家,2010,(S2).

[4]段小伟.钢琴艺术与“思维”[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5]郭林.谈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J].黄河之声,2009,(07).

作者简介:

[1]赵丹: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2]马克实: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情感培养钢琴教学研究分析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儿童爱心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