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和运用

2015-02-03 00:59金荣艳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金荣艳

摘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全体提高的教学目标,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分层分类  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

一、分层分类教学的意义

分层分类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分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二、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进步,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他们在不同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学生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调整参与的能力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首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在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及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乐感好,能力强,悟性高,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是音乐学习的骨干。B层次的学生是那些具有一定可塑性和潜力,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基础不扎实,只要老师稍加指导就能跟上,他们是中间力量。C层次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思维反应慢,各方面素质都较差。他们后进的原因千差万别,在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所处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动态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再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原来分在前一层次的学生,若不勤奋努力,则降到下一层,后一层次的学生水平提高了,则可以升一层。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案例]在进行电子琴乐曲教学《红河谷》时,笔者初步把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层次、B提高层次、C发展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把基础目标定为学习乐曲的主旋律部分;提高性目标定为主要的乐曲旋律(可自由选择低、中、高任一声部);发展目标定为全面掌握乐曲(三个声部)并能合作演奏乐曲。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练习并完成。

[分析]这三个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来选择目标。这样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分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状态。

(三)教学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分层教学是我们唯一正视学生差异的客观选择,根据班级教学实际,我们采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教材、同进度、不同要求来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学生有差异的建构能力,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进度。

1.视唱中的分层教学。在认知及技能的层面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一部分同学要求独立识谱视唱;一部分同学跟琴识谱视唱,碰到一下子难以唱出的音,用lu代唱;还有一部分同学就要求他们随琴用lu哼唱旋律。可以让有能力的同学视唱整首歌曲旋律,而能力较弱的同学视唱其中的重点乐句;还可以进行先识谱后唱歌和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差异。在教学中,不时地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节奏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学生在节奏技能掌握方面有差异,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亦有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现实的态度,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如在节奏训练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别编配了难、中、易三种节奏谱,让学生自由选择声部自练。一般来说,节奏感较强的学生能掌握较难的节奏,中等生选择基本节奏,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掌握简易的节奏。这样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节奏群,同时组织引导他们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组合练习,既进行了多声部的训练,又照顾到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作上下浮动,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内容,发挥A类学生的创造性,多给C类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在和谐、轻松的情绪中进行,在合作中感受被人尊重的快乐。

3.器乐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在器乐教学中,由于每班的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演奏水平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假如把全体学生拉到同一起点上进行器乐教学,以优生为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必然导致一部分中后生因跟不上而失去学习器乐的兴趣,以中后生为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必然会抑制优生的个性发展。在器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层目标。

三、结论与思考

分层分类教学具有许多优越性: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是也有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需要进行不断尝试继而逐渐完善。

分层分类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