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现状及发展

2015-02-03 00:59吴艾娜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教学方法问题

吴艾娜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和引导,而钢琴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很多地方开始兴起“钢琴旋风”。本文根据对现阶段儿童钢琴的教学发展背景以及在当下钢琴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所需解决的策略,通过树立孩子们正确的学习目标,改善现阶段教育体制和考核制度,注重孩子们的对钢琴的兴趣培养,来引领其健康成长。通过对钢琴教学的现状来分析找出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即适合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问题  策略

一、发展背景

音乐是人类灵魂不可缺少的语言。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因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被人们不断追捧。钢琴真正走进老百姓的世界且得到普及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以来,祖国的改革开放为钢琴的蓬勃发展开阔了美好的未来。国际比赛中,中国钢琴家的演奏水平与国际钢琴家的水平不相上下,许多中国选手为国争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颖的音响模式、新题材、新技法的创作推动我国钢琴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台阶。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融入作品中使其层次更丰富。西方的音乐文化也进入我国与中国的作曲家们在思想上有交流和碰撞,中国的钢琴进入到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1982年,钢琴考级制度在中国实行,使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性水平有一个认识,让学生可以一起交流,共同进步,也给考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习钢琴的学生也更加规范。1996年实行艺术等级可以在高考应试中加分,从而推动了我国学习钢琴艺术的热潮。

二、在儿童钢琴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一)现状

1.从社会方面看,培养人才趋于利益性,许多商家利用儿童学琴的热潮在社会上设立多种教育机构,许多钢琴老师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却戴上了钢琴老师的头衔。现阶段的钢琴老师主要是来自各音乐学院或者艺术院派的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今学琴孩子的能力增长速度远大于培养一个专业老师所需的时间。那么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儿童钢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太过拔苗助长,欠缺正确的引导方式。在国外,钢琴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钢琴文献、教学方法、伴奏和第二乐器等,但是我国却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传统一对一模式让一些学习钢琴的孩子感到孤独和乏味,缺乏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交流,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一定束缚。

2.家长给孩子们学习钢琴带来的误区:音乐从稚嫩的手指流淌,是爸妈心中最动听的旋律。他们梦想孩子如闪耀的明星在耀眼的舞台上弹奏钢琴得到雷鸣般的掌声。一些家长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因为儿时未完成学琴的心愿便客观地把这种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作为审美艺术的钢琴教育,大多数儿童不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只为互相的攀比去扼制住孩子对钢琴的兴趣。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以最快的时间达到十级,级数的限定也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他们让孩子不断地盲目练习考级曲目,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误区,孩子难以体会学琴的真正快乐是修身养性。这样带来的弊端是让孩子们学琴的根基不扎实而且对钢琴的兴趣减弱,最后导致厌烦钢琴不愿再踏实学琴。有些苛刻的家长总吝惜自己对孩子表扬的话语,因为他们觉得轻微的表扬会给孩子带来盲目的自信和自负的情绪。这样会削弱孩子对任何事情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大减自信心。

3.老师带来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深,学校的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了沉重的作业,导致学生有很大的负担,外加上思想压力,便使孩子没有精神上的体验。他们认为学习好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美好的前途。其实,作为老师应该懂得艺术对大脑的开发是很有影响的。课堂中为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可采用一些娱乐的方式,比如可以让有才艺的同学们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修养。

近年来,由于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整个学琴的方向上没有一个整体明确的把握。对于孩子手型和基本功的练习要求不够,他们只单纯的完成家长交代的任务去弹考级的曲目以此给家长一个交代。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死板,让孩子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体会钢琴学习的趣味。

(二)解决策略

1.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应举办更多钢琴比赛从而引起社会的重视,让孩子在比赛中相互交流和认识更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孩子的成绩也能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加融入社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孤独。也可以举办钢琴交流会,让各个省区学习钢琴的孩子能交流自身的练习方法,使孩子的经验和演奏更加丰富,只有在同龄人身上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从事儿童钢琴教育的老师应该充分重视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不单纯是举行演奏比赛。比如讲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时,让学生随着老师一起唱一段旋律,然后讲诉妈妈在旧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妈妈的辛苦,珍惜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课堂的丰富和趣味会让孩子们感受乐曲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校里应该有广阔的艺术气息而不是沉重的学习氛围。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去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理解,因为艺术创造力的想象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和开发,让他们注重各科功课学习的同时懂得全面获取知识的营养。每个孩子应懂得握住自己人生彩色画笔的命运,拥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来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增长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促进作用,他们会在相互的学习中懂得自身的不足并取长补短去发掘自己,开发自己的强项。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要有很好的专业技术,拥有到位的技巧还要有打开儿童心灵窗户的能力,拥有自己自由的想法去通透所弹奏的乐曲,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要死板地按照谱面教学,反思和积累经验需要下苦功,钢琴是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技术层面的灌输传送需要老师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家长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导师,当他们下定决心要为孩子开启一条艺术道路的同时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学琴,家长应经常鼓励孩子们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可以激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渴望展示自己。作为家长要懂得孩子学琴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如果把考级当作学琴的终极目标只会适得其反,学琴之路是漫长和艰辛的,家长可时常陪同孩子一起练琴去体会,不能因孩子对音乐有某种“突出”表现就确认自己孩子音乐天赋很高,望子成龙心切,不顾仅三四岁幼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强施以苛严的“训练”,动辄怒骂、体罚。反过来,只要弹好了琴又百般宠爱迁就,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刺激,这种做法同我们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厌恶钢琴甚至是学习本身。

三、发展前景

(一)观念提升

现代教育理论更多主张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教育和知识的载体,所以让学生要主动的提出对钢琴学习的建议,对教学程度有自己的掌握,老师也不能按以前的自我教学方式为中心,应该按孩子提出的建议和接受的程度进行辅导,这样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接受程度才有更好的把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景使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更娴熟,充分打开孩子自身的思维模式,老师要以协作教学为原则,与孩子交流,构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深刻感悟和思索。

(二)方法革新

肖邦曾说过他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他的长鼻子和软弱的四指。他的谦卑告诉我们技术的薄弱需要后天勤奋的练习且用有效的方法去磨练支撑,哪怕一个业余钢琴家也要掌握手掌的控制、大臂小臂的协调、手腕的放松、全身需要极其放松才能漫不经心的演奏,这种随心所欲是需要基本功的支撑的。技术训练的重要课题是要把每只手的五个长短不同、粗细不一的手指训练得力量均匀,各自都能很能好地发挥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1924年创造的,这是世界上极其著名的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时候才将这种先进思想引进我国。这种学习法是将舞蹈、语言和动作完美结合。这种方式让孩子的全身动起来无疑是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把语言引入到音乐教学是伟大的贡献,将姓名或词组朗诵进行节奏的训练。学生将汉字和节奏结合,音乐的节拍就更具体和形象了。多让儿童接触中国的传统钢琴作品可让他们更领会其中的丰富情感,中国钢琴充满的神韵气息推崇自然与人声的结合,其内涵之美耐人寻味。节奏上多变、旋律以五声民族调式为主,也包含六声、七声和偏音,还有添加的装饰音修饰创作,强烈的和声色彩和声部的不同层次的完美结合把明亮与黯淡的感情加以创新,让孩子更好的聆听钢琴演奏中出现的和声音响,以此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有一双好耳朵。

(三)内容变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习成果的升华应当是表现在“用”上面。而且怎么“用”,如何“用”是极其重要的。学钢琴的孩子更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该局限在钢琴独奏上。而对于其他的演奏形式比如:重奏、伴奏、合奏、四手联弹都应该有一定的提升。其次可通过自弹自唱可挖掘孩子内心的情感,加上一些合适的舞蹈更能增添神韵。重奏的演奏是钢琴演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合奏中两个孩子需极强的默契,整齐的协调是基础,流畅且完整并带有音乐本身的情感才能将乐曲演绎得更完美。重奏比独奏更显趣味性和丰富性,增加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让他们更有学琴的热情和信心,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在合奏中能得到极大发挥。四手联弹也是很好的激发兴趣的方法,二人同时弹一架钢琴能让他们很好的配合对方,相互倾听彼此演奏的旋律能让乐感提升,使得作品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有提高,美妙的旋律给他们本身也是一种享受,让观众能够投入你所弹得美妙乐章中。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部.中国音乐年鉴[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蔡韧.学会思考,学会努力——世界著名钢琴家伊恩·霍布森访谈[J].钢琴艺术,2014,(08).

[3]华明玲,廖红梅.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特点——以黄虎威作品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04).

[4]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谢嘉幸.师生关系──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一[J].中国音乐教育,2001,(07).

[7]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刘芳.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魅力[J].教师,2012,(13).

[9]宋瑞芳.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2).

[10]陈放.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12]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教学方法问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