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有效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2015-02-06 09:49冉茂琼
民族大家庭 2015年3期
关键词:恩施州全州片区

文/冉茂琼

(作者:湖北恩施州民宗委)

2014年,恩施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以及湘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综合扶贫改革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为指导,以扎实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616”对口支援工程和省内部分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的落实,以推进恩施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全面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战略,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随着沪渝动车的开通,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对外开放“大动 脉”。2014年7月23日 至25日,在恩施召开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及与会代表对恩施州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快速启动精准扶贫

按照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局性工作、急迫任务和优先工程来抓。围绕国家“低保靠救助、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思路,对全州2532 个建制村的330 多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普查、评议、录入、量分、公示,精准锁定全州729 个贫困村和108.64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特殊困难对象10.72万人、低保贫困对象18.1万人、一般贫困对象79.82万人,对108.64万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扶持,形成“特殊困难对象实行基本保障、低收入贫困对象实行扶持救助、一般贫困对象实行产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通过低保提标、大病救助、教育扶持等10 项具体扶贫措施,解决了110万人的看病难、读书难、行路难、饮水难、致富难等问题。

积极推动开发性金融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就破解片区发展难题,强调要积极走开发性金融支持片区发展的路子。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支持,本着整合资源、找准载体、尽快启动的原则,开发性金融支持恩施州发展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拟选择恩施州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发性金融融资主体,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方式负责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根据经营情况,逐步探索扩大贷款平台,提高投融资规模,不断用金融手段促进恩施州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开展“金融扶贫改革路径探索”试点,坚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牵引,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服务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宣恩县与金融部门合作,按照1:10 的比例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建始县与商业银行对接,为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产业发展担保资金,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20万元担保资金。恩施州农发担保公司共落实担保贷款18 亿元,基本实现全州有产业担保贷款意愿的企业应贷尽贷。

有效探索旅游扶贫模式

恩施州委、州政府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深入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贡献。针对全州扶贫攻坚任务重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将旅游扶贫作为大局谋划、重点部署,建立一名领导带多个部门联系一个重点旅游扶贫项目和分别由一名州级领导专抓旅游六要素的旅游扶贫模式。注重旅游规划与扶贫规划的有机对接,将旅游扶贫中的骨干景区、乡村旅游标杆、大型综合体作为重点,旅游扶贫相关的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优先安排、优先投入。对旅游资源开发业主和高A 级景区、高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予以奖励。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成功经验,捆绑各类资金为旅游扶贫示范点新建和改造公路172 公里,改造特色民居2万余户,保护民族古村寨50 处。“千公里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39.6 亿元,串联州内各大核心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15万人中,有四分之一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12月5日至6日,在恩施州召开的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对恩施州旅游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

全州上下积极抢抓政策发展机遇,有效争取各项政策的落实,通过积极工作和努力争取,湖北省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特困连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616”对口支援工程继续发力,省内对口支援市支持逐年增加。全年共支援恩施州各类项目达1517 个,项目总投资近700 亿元,到位资金91.65亿元,到位资金比2013年净增18.1 亿元,增幅24.61%。

启动实施88 个重点贫困村和39 个重点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共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1124.9 公里,完成投资9814万元;修水池242 口,建水窖113 口,修水渠118150 米;新建高效特色产业基地78635 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7180 亩;开展科技培训364期,共培训47626人次;新建维修村委会66 个、村卫生室41 个;全州完成搬迁3764 户、14628人,共减贫人口15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1.5万人的目标任务。

在推进专项扶贫工作中,大力推行“121”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牵引作用、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龙头企业对接市场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拓展和壮大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牵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全州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的六大特色农业基地达560 多万亩,产值超过150 亿元。初步建成富硒产业集群,全州富硒产业总产值突破50 亿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4522 家,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社近百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0 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55 家。在推进专项扶贫中,聚焦重点贫困区域,整合扶贫资源,积极探索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建始县整合财政资金5000 余万元,在当阳片区同步统筹推进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产业发展和交通设施等连片开发项目。利川市在西南片区开展连片开发精准扶贫示范区工作,启动46 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贫项目统筹推进。

稳步推进试点示范建设

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围绕贯彻李克强总理“着力在创新综合扶贫体制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重要批示,恩施市龙凤镇坚持以综合扶贫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实施产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积极推进“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网格化管理,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制定出台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共识别认定贫困户6338 户、20618人,累计帮扶1685 户、6002人脱贫致富。启动建设项目108 个、完工37 个,完成投资29 亿元,龙凤示范区来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来凤县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22.1:29.9:48。围绕“恩施州域副中心城市”和“城乡统筹试点县”目标,着力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项目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80 个、新开工152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 亿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民生支出13.3 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

猜你喜欢
恩施州全州片区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