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英译《蜀道难》归化与异化翻译手段研究

2015-02-06 00:20刘青王向东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蜀道难许渊冲翻译

刘青 王向东

【摘 要】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由韦努蒂提出,随后翻译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运用该理论,并在翻译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并成为翻译的主流理论。归化要求译文向目的语读者靠拢,而异化要求读者接受源语文本的表达。李白的《蜀道难》是经世不衰的佳作,蕴含着诗人的学识、激情、想象。许多翻译家翻译过《蜀道难》,其译作各有千秋。许渊冲以其高深的学养和翻译水平翻译了该诗。本文以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李诗与许译本进行探讨。

【关键词】许渊冲 英译 《蜀道难》归化与异化 翻译 研究

绪言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1995年出版的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提出的。而韦努蒂的归化理论的思路是“traces the roots of the term back to Schleiermachers famous notion of the translation which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dience toward him ”。他认为,异化的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方梦之认为,归化(Domestication, Adaptation)是指在翻译方法上“恪守本族文化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而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相对,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方法具有“抵抗翻译”“Resistancy”的功能。“抵抗翻译”就是异化翻译的同义词。比较而言,归化类似意译手段,异化则类似直译手段。就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与实践而言,涉及的面很广,如语音、语义、语法、结构、修辞等等。

李白,唐代大诗人,创作诗篇990余首。他从小才华超众,25岁便出川漫游,体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跌宕起伏,但其性格豪放不羁;他同情贫苦百姓,揭示人间冷暖,无情针砭时弊,描绘壮丽自然景色,讴歌祖国山河。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蜀道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写景抒情佳作之一。“全诗驰骋飞动的想象,将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创造出变幻莫测、瑰玮奇特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豪气冲天、惊心动魄、美妙神奇的强烈震撼。《蜀道难》 被许多翻译家翻译过,而许渊冲的译本尤为引人称道。

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学作品120余部。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许渊冲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他先后翻译出版了《诗经》《汉魏六朝诗》《唐诗》《苏轼诗词》《宋词》《元曲》《元明清诗》等古代诗歌千余首。他在前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结合自己毕生的翻译体验,力创具有特色的翻译理论“优化论”,认为翻译的优劣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本文将许译的《蜀道难》为语料,以归化与异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具体而言,从语法知识角度来探讨汉语原诗与许译文的异同性。

一、英语单词数与汉语字数

英汉语法存在异同性。那么,汉诗英译同样会反映出差异性。

《蜀道难》全诗共294个汉字,不包括该诗题目和作者姓名,而许译英语有单词343个。这是因为汉诗通常采用言简义丰创作手法。连词、介词等词语能省则省。下面均以《蜀道难》与许译为例。省去连词:如“畏途巉岩不可攀”,译为“How can you climb up dangerous path and mountain crest”。省去介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为“The road to Shu is harder than to climb the sky”。与汉语相比,英语更习惯于用连词、介词来勾连词语与句子。英语有定冠词,而汉语没有,这样,汉诗字数就比英诗单词数量少。加之相当一部分汉语词语往往具有两个层意思,如“枯松倒挂倚绝壁”,译为“And ancient pines hang, head down, from the cliffs surface”。

从归化角度看,翻译应当重在传达源语信息,排除和消解“异国情调”,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欣赏。汉字与英语单词的数量,在互译中不能画等号。部分汉字,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两个汉字为一个词,还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字为一个词。为了忠实源语和传情达意,就只能采用归化翻译手段。当然,为了使英语读者读懂李诗,也可采用异化翻译手段,如许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为“Since the two pioneers/Put the kingdom in order”,就是将 “蚕丛及鱼凫”省译。

二、句式差异与句子成分

《蜀道难》三个汉字,即“蜀国+道路+困难”的汉语“主语+形容词谓语”的句式,而许译为完整的英语倒装句“Hard is the Road to Shu”。以汉语省去主语为例,“但见悲鸟号古木”,译为“Where you can hear on ancient trees but sad birds wail”。李诗中,除了动物或别的事物作主语外,真正“人称”主语就是“君”,而许译本中,“I”出现4次;“you”出现5次。汉语古诗常以词组、非人称短语构成诗行、诗句;汉诗可用意象、暗喻、省略等创作手法来传递深层意蕴。而英诗则须保持丰满、完整的语法形式,否则就会产生误读。

归化翻译手段要求译文在音形义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汉语惯用四字结构、无主句、短句等,英语则要求性数格时体的准确与清晰,句子成分充分俱全。许译本将原诗的语法结构进行了合情合理的调整。如许译本采用异化翻译手段,势必会弄巧成拙,造成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endprint

三、标点符号

《辞海》指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里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语词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汉语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4种。李经伟总结:“英语标点符号共有15种”。表面上,英汉语标点符号几乎相等,如,英汉语均认定句号、感叹号、问号是表示语句的结束。但英汉语标点符号在具体使用中,是有较大差异的。李白创作《蜀道难》时,中国还没有广泛使用标点符号。应该说,《蜀道难》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标注的。就依据现行的《蜀道难》版本,有18个句号,6个感叹号,25个逗号。共49个标点符号。而许译本却有句号14个,感叹号6个,问号4个,逗号24个,省略号7个,分号3个,连字号4个,共有62个。汉语《蜀道难》的标点符号明显少于许译本。比较而言,汉语惯用逗号,因为汉语的逗号可以连接句子,亦可替代分号,而英语不能。《蜀道难》中没有问号,而许译本有4个问号,因为汉语诗歌可以不用问号,也同样能表达疑问。许译本的省略号、连字号的使用是为了英诗中的韵律和谐、节奏美。

无论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译文忠实源语的表达,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信息,就是好的译文。就严格意义而言,归化与异化都不是绝对的,相互抵牾的,而是互补的。译文须根据源语、译者、委托人、翻译目的等要素,恰当采取归化与异化手段。译文所用何种标点符号及多寡,只是一种外部手段和机械手段。重要的是,译文应达到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四、诗歌的诗行与诗句

诗行、诗句是诗歌的外部形式,用于突出诗歌的重点意义。汉语古体诗有诗行、诗句之分。英汉诗行通常指的是,在诗中的一行字或单词;诗行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或多个短语,甚至是一个汉字或单词。英汉古体诗行的突出差别在于:英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须大写,汉语不存在此问题;英诗的诗行不一定是诗句,即完整句。而汉诗通常是一个诗行就是一个诗句。汉诗《蜀道难》原本是一个整体,后人为了阅读之便,分为诗行与诗句。李诗被分为49行,许译本为43行。为什么许译本比李诗少了6行了?李白开篇的“噫吁戏/危乎高哉”,第一诗行为感叹词,第二诗行为感叹句,然而许译为一个诗行“Oho! Behold! How steep! How high!”又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许译为一个诗行“The road to Shu is harder than to climb the sky.”这样,就压缩了李诗的诗句。

归化翻译要求源语译为目的语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否则就采用异化手段。许译本就注意到了目的语的文化传递习惯和表达模式,如果译者一味强调归化手段,译文就会丧失源语的气势、风采、寓意,读者也会莫名其妙。许译《蜀道难》使用异化翻译手段,也足见许的胆识和高超的翻译水平。

结语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重要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归化与异化手段是一对“矛盾体”,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其中之一。归化与异化理论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开掘,其理论的使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本文对许渊冲英译《蜀道难》所采用的归化与异化手段进行研究,希望有利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方梦之.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辞海编辑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4]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6]李经伟.英语标点符号用法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蜀道难许渊冲翻译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折桂令·客窗清明
狞厉之美——《蜀道难》的别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