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女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5-02-07 01:26康爱琴吴春玫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孕产如东县产后

康爱琴 吴春玫 杨 连

1. 江苏省如东县妇幼保健所(226400); 2.江苏省如东县第四人民医院

·调查研究·

基层妇女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康爱琴1吴春玫1杨 连2

1. 江苏省如东县妇幼保健所(226400); 2.江苏省如东县第四人民医院

目的:了解基层妇女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接受村卫生室产后保健服务的常住如东县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孕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问卷进行心理评定和社会因素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10~14 d、28 d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67%、5.79%。孕期抑郁、年龄、文化程度、产前检查、高危评分、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喂养方式、新生儿健康情况、母亲健康情况、家庭关系、母婴保健知识等12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编问卷调查显示,73.5%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有诱发因素。结论:本县妇女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国内文献报道范围内。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期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关注高危人群,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后抑郁;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给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1]。需要重视的是有50%患有产后抑郁症妇女未被发现,得不到相应的关注与治疗[2]。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多,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地区和人群不同,使结果有较大差异,可比性较低[3-4]。此项目旨在了解如东县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将本县范围所有接受村卫生室产后保健服务的常住(本地居住时间>6个月)产妇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既往无严重的躯体和精神疾患;能独立完成调查表;知情同意并能配合随访。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掌握量表的使用方法、评判标准和注意事项。调查表使用统一的引导语,要求调查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孕期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由妇产科医师分别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健康检查时评定。产后调查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关系、妊娠意愿、经济状况、负性生活事件、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等)。EPDS由村医生在产后10~14 d和产后28 d上门家庭访视时评定。对EPDS评分异常的产妇,要求调查人员进一步调查引起产后抑郁的具体诱发因素,详细记录在问卷上,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所有调查表当场收回,并审核数据。

1.3 抑郁诊断标准

①SDS:评定结果以标准分判定,<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②EPDS:仇剑鉴等[5]研究认为分界值在9/10分具有最好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和诊断一致性。本研究以EPDS评分≥10分为界,作为筛查产后抑郁的标准,10~12分为轻、中度抑郁,≥13分为重度抑郁。

1.4 资料的收集

随访结束后,由各镇卫生所经过培训的专职妇女保健医师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定期上报,其中一般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新生儿情况来源于《江苏省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社会因素和具体诱发因素来源于自编问卷。课题组负责人每月对项目工作进行质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建立EpiData3.0数据库,采用双人双份访视录入数据。本次研究共调查产妇4632例,剔除信息录入不完整资料660例(脱落率14.25%),收集有效资料3972例(有效率85.75%)。

1.5 数据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资料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3972例产妇完成了产后10~14 d和产后28 d的调查,其中1254例产妇同时完成了孕早期和孕晚期的2次调查。3972例产妇中农村户籍3655例(92.02%),初产妇3435例(86.48%)。年龄<20岁89例(2.24%),20~30岁3329例(83.81%),31~34岁399例(10.05%),≥35岁155例(3.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58例(29.15%),大专和高中1632例(41.09%),大学及以上1182例(29.76%)。职业:无业和自由职业1351例(34.01%),农民940例(23.67%),干部职员 1681例(42.32%)。

2.2 孕期和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孕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6%(161/2874);孕晚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76%(145/2145);产后10~14 d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9.67%(384/3972);产后28 d为5.79%(230/3972),其中146例为10~14 d调查有抑郁症状妇女,另外84例(36.5%)为新增抑郁症状妇女。两次调查EPDS评分总异常人数468例,总发生率为11.78%,其中轻中度抑郁症状者占6.67%(265/3972),重度抑郁症状者占5.11%(203/3972)。

2.3 孕期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对同时完成了孕期2次和产后2次调查的1254例产妇进行分析,孕早期有抑郁症状妇女87例,孕晚期有抑郁症状妇女102例, 其中孕晚期比孕早期新增90例。孕早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7.24%(15/87),与同期无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P=0.037 ); 孕晚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6.47%(27/102),与同期无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01)。

2.4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468例产后抑郁症状者和3504例无产后抑郁症状者分成2组,对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家庭关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规范产前检查、高危评分等11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关 (P<0.05 ),而职业、户籍、不良孕产史等6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无关(P>0.05)。见表1。本调查中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新生儿死亡共8例,其中6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状。

表1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2.5 产后抑郁产妇诱发因素调查

468例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中344例(73.5%)有诱发因素,124例没有明确的诱因;54例产妇有≥2种诱发因素。主要的诱发因素为近期家庭纠纷、不满意亲人的照顾、思念亲生父母、丈夫不在身边、生活习惯不同、难养型小孩、喂养困难、母婴患病、失眠。极少部分为非计划妊娠、对二孩性别不满意、既往有抑郁病史、经济状况差、遭遇重创。

3 讨论

3.1 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本次调查使用SDS和 EPDS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症状的测评。SDS不仅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抑郁症状,还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程度,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患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门诊患者的粗筛以及调查、科研等[6]。EPDS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产后抑郁筛查量表,量表的特点是敏感性好、特异性高[7]。这两个量表不需专门的训练即可指导自评者进行有效的评定,分析方便。虽然量表可以及时筛查出具有心境障碍的孕产妇,但不能作为临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8-9],因此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孕产妇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本研究产后10~14 d和28 d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67%和5.79%,在国内文献[2]报道的范围内,但低于杜华等[10]研究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如东县1986年即被列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目前生育小孩的夫妇几乎均为双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多项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差的孕产妇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此次问卷调查中,仅有6例抑郁产妇认为有经济压力。②调查对象以农民和自由职业为主,在经济有保障的前提下,没有职场女性的工作压力。③2012年始,本县就将孕产期心理筛查评估列入孕期体检和产后访视的服务内容,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3.2 孕产期情况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本次调查发现孕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同期无抑郁症状者,尤其是孕晚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达到26.47%,说明孕期心理状态对产后心理状态有影响,与张颖等[8]研究报道一致。此外,同时完成孕期和产后4次调查的1254例产妇中,87例孕早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只有12例延续到孕晚期,说明定期筛查评估、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消除和阻止抑郁症状的发展。高危孕妇、未按规范产检的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且高危评分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成正相关,这提醒产科医务人员应该高度关注这部分人群,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不一,本研究中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无差异,但阴道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不顺利的分娩过程给产妇的身心造成了创伤。此外不良的妊娠结局、早产、过期产可能是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本调查中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新生儿死亡共8例,其中6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状。因样本量少,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 一般情况及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母婴健康状况、家庭关系、母婴保健知识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年龄过小可能与自身心智发育不成熟,无法应对妊娠和分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年龄过大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5%具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有诱发因素,与本研究中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一致。近期家庭纠纷,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是引起产后抑郁比较直接的诱因,说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陈燕杰[11]和贺晶等[12]的研究报道一致。其次新生儿患病、哭闹、母乳不足、自身患病等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分析除了与产妇自身的性格以及产褥期情感较脆弱外,与产妇的文化程度低,母婴保健知识的缺乏也有关,产妇不能正确认识和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应激事件,一个轻微的不适,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会引起产妇过度的焦虑、担心、恐惧,以致失眠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过激的心理反应。本研究显示母乳不足,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与产后抑郁有关,徐丽亚[13]研究认为产后抑郁和乳汁分泌互为影响,抑郁、焦虑、睡眠欠佳等不良精神因素通过大脑皮质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减少了泌乳素的分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这提示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母乳喂养技能的指导。此外既往有抑郁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复发率高且病情严重,本研究中有3例既往有抑郁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有自伤行为,转介给专科医院药物治疗。

本研究通过扩大样本量,结合本地区实际,从一般情况、孕产期情况、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可能影响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产后抑郁症状诱发因素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发现产后抑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其诱发因素。因此,提升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孕产期宣教,关注高危人群,早筛查、早发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和阻止其进展。

[1] 黄醒华,王临虹.实用妇女保健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60.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4.

[3] 于津,朱丽萍.孕产妇心理的评估、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2303-2306.

[4] 曹庆荣,张素云,李云志,等.产褥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医学,2007,28(5):447.

[5] 仇剑鉴,王祖承,罗来敏.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 1(4):219~221.

[6]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40-241.

[7] 金燕志,彭涛,王联,等.产后抑郁症的筛查标准及发病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1995,10(5):287-288.

[8] 张颖,丁辉. 海淀区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33):4887-4889.

[9] 仇剑鉴,王祖承,谢斌,等 . 产后抑郁的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27(1):27.

[10] 杜华,刘春宇,何燕 ,等 . 基于一所医院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 21(5):321-323.

[11] 陈燕杰.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 13-15.

[12] 贺晶,上官雪军.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0-663.

[13] 徐丽亚.产后抑郁对孕产期妇女影响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7):196-197.

[责任编辑:王丽娜]

The incidence status and effect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Rudong county

KANG Aiqin, WU Chunmei, YANG Lian

1.WomenAndChildrenHealthCareCenter,RudongCounty,Jiangsu, 226400,China; 2.TheForthPeople'sHospital,RudongCounty,JiangsuProvinc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cidence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D) in Rudong county,and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early recognition and intervene of PD. Method During July 2013 and October 2014, 166 postpartum women, who received postpartum health service provided by rural docto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elf 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 used in pregnancy, and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 (EPDS) and self developed questionnaire used in postpartum, were all for evaluating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vestigating social effect factors. Results: At 10~14days or 28days of postpartum, the incidence rate of PD was 9.67%,5.79%,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12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D (all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which included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ge, degree of education, prenatal examination, highest risk scale, delivery way, gestational age, feeding patterns, healthy status of newborn and mother,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knowledg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care. The self developed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ne or more triggers in 73.5%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PD in Rudong County was as same as others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s must be cared. Early screening, early detection, early intervention sh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 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 (EPDS),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Effect Factors

江苏省卫生厅妇幼保健科研项目(F201223)

2015-03-09

2015-08-11

10.3969/j.issn.1004-8189. 2015.10

猜你喜欢
孕产如东县产后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A Harvest season.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