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5-02-07 06:55董晓强张凌志董险峰吴桂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董晓强,张凌志,杨 勇,董险峰,吴桂丽

(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河北 滦县 063700)

物理诊断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董晓强,张凌志,杨 勇,董险峰,吴桂丽

(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河北 滦县 063700)

目的 比较并分析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为该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11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均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比较二者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结果MRI检查诊断明确率为97.41%(113/1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明确率为78.45%(91/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的0级检出例数少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Ⅰ级检出例数多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P<0.05),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Ⅱ级、Ⅲ级及Ⅳ级病变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对骨质异常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少。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更具诊断优势。

螺旋CT低剂量扫描;MRI检查;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全身瘫痪,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早期明确诊断及科学治疗方案的拟定能够有效改善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病情和预后,从而降低致残率。CT能够比常规X射线平片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病变情况,诊断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具有重要价值;而MRI能够显示出CT和X射线都较难显示的骨髓水肿和骨髓腔内脂肪沉积,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结果,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11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18~35(22.26±3.21)岁;体质量56~71(65.39±1.58)kg;病程(3.36±0.56)年(3个月~5年);患者受教育程度:初中及其以下57例,高中31例,大专及其以上2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腰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均符合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基础诊断标准,均在患者认真阅读实验研究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骨肿瘤患者,较难完全配合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

1.2.1 螺旋CT低剂量扫描 采取西门子公司64层螺旋CT机(SomatomSensation64)检查,低剂量参数设置为:220mAs,120kV,层厚0.6mm,螺距1.0,图像重建层厚3mm,间隙3mm,高度锐利的卷积加权算法横断面积冠状面重建。骨窗观察:1 300~1 500Hu窗宽,400~500Hu窗位;CareDose4D模式的mAs根据不同受检者通过扫描定位像自动调整。以骶髂关节为底线对患者全身关节进行连续性扫描,骨口摄片予以观察,以平扫为主。

1.2.2MRI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Symphony1.5TMR机,并选择体部线圈。取患者仰卧位,选择轴位以及平行于骸骨长轴的斜冠状位为扫描方位,常规参数设置:SET1WI(TR500ms,TE15ms)、TSET2WI(TR4 000ms,TE90ms)、FastSPQR序列(TR3 000ms,TE40ms),层厚4mm,层距0.5~1.0mm。扫描顺序为自主旋波序列,采集阵距等,通过4次采集对其摄片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分为确诊、漏诊、误诊。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0级表示正常,Ⅰ级表示可疑,Ⅱ级表示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表示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表示关节融合强直。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情况包括关节软骨异常、骨髓水肿、骨髓腔内脂肪沉积;骨质异常检出情况包括骨质侵蚀、骨质硬化[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种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MRI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P<0.05),见表1。

2.2 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检出情况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的0级检出例数少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Ⅰ级检出例数多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P<0.05);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的Ⅱ级、Ⅲ级以及Ⅳ级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2种方案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 例(%)

注:①与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P<0.05。

表2 2种方案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检出情况 例(%)

注:①与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P<0.05。

2.3 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情况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P均<0.01)。见表3。

表3 2种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情况 例(%)

注:①与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P<0.01。

2.4 2种检查方法对骨质异常的检出情况MRI检查对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检出例数均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少(P均<0.05)。见表4。

表4 2种方案对骨质异常的检出情况 例(%)

注:①与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P<0.05。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呈阴性的临床常见脊椎疾病,其骶髂关节是起始病变的主要位置,逐渐向上累及到周围组织,导致脊柱骨性强直,部分严重患者会发生全身性瘫痪,限制患者自由的同时降低其生活水平[3-4]。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较为隐匿,临床早期多表现为腰背部或骶髂部明显疼痛、僵硬,部分患者会发生外周关节炎及关节外症状,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明显特异性,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现象[5-6]。因此,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时,利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骶髂关节炎对该疾病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0级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少,Ⅰ级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但Ⅱ级、Ⅲ级以及Ⅳ级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种方法在病变分级上的诊断效果多数表现相当,而0级表示正常状态,说明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更具诊断优势,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检出率较高。但在骨质异常检查中,MRI检查价值不及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原因是由于CT作为一种功能较齐全的病情探测设备,空间分辨率比MRI高,尤其是对软组织检查结果更为明显,能够清晰显示出骶髂关节间隙中的异常变化即骨质侵蚀和硬化,对伴有骨质损坏及骨关节间隙破坏等骨关节病变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所以在骨质异常检查中螺旋CT低剂量扫描具有诊断价值[7-8]。但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报道显示,MRI分级略低于螺旋CT影像学分级[9]。由此看来,MRI对骶髂关节整体病变检测评价略逊于螺旋CT,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针对可疑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患者应采用MRI检测,这对提高该病症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于骨关节病变程度较为严重患者评估时可采用螺旋CT扫描,这有利于详细了解病变程度且明确分级评估,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由于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耳状面构成,关节面嵌合较为紧密,呈裂隙状,关节液较少,因此对于早期关节病变,采用常规的X射线检测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较难达到理想诊断效果,目前临床已经较少应用[10]。髂关节病变是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早期出现的标志性改变,螺旋CT扫描及MRI检查作为关节病变的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对关节病变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常应用于骶髂关节等部位病变诊断中。因此,本研究针对螺旋CT扫描及MRI检查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深入分析,结果显示,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情况显著优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表明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诊断效果相当的情况下,MRI更具优势,可检出CT和X射线都较难显示的骨髓水肿和骨髓腔内脂肪沉积,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此项研究结果与侯志雄等[11]实验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MRI作为软组织及关节软骨密度改变的敏感检测技术,可准确反映出骨关节病变患者的软骨、韧带等软组织发生水肿等异常情况,同时也是唯一能够较好显示出髓腔内脂肪浸润、水肿等早期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测技术。同时MRI检查具有图像变化较大,较能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对患者机体无严重放射性损害等应用优势。本研究结果中螺旋CT低剂量扫描确诊率低于MRI检查,且误诊率高于MRI检查,提示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效果更佳。CT扫描过程易受高辐射量限制,在儿童和年轻患者中不提倡使用该项检查方案,临床普及受限,另外骶髂关节构造特殊,如韧带连接骨面导致关节宽度增大且不平整,可给CT判断软骨下区域病变带来阻碍,因此螺旋CT低剂量扫描较难达到理想目标。但2种检查方案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均具有一定有效性及可行性。但是关于体质量、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结果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因时间、环境、样本量较少等因素限制,尚未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探索并给予验证。

总之,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均较佳,在不同检查方面各具一定优势,但总体来看,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效果更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 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等.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1):76-78

[2] 卿平英,刘毅. 脊柱关节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热点[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39-42

[3] 王立学.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8):143-145

[4] 许秋霞.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MRI早期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5):88-90

[5] 杨泽宏,陈建宇,蒋新华,等.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表现与炎症活动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58-161

[6] 朱燕儿,李国铭,谭丽珊.MRI和CT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新医学,2011,42(3):186-189

[7] 蒋洪春,曹林德,张建梅.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MSCT及MRI影像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8(18):33-34

[8] 孙静,蔡跃增. 强直性脊柱炎MRT的诊断价值[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2):157-161

[9]OsstveenJ,PrevoR,denBoerJ,etal.EarlydetectionofsacroiliitisonMRIandsubseguentdevelopmentofsacroiliitisonplainradiography:aprospective,longitudinalstudy[J].JRheumato,2011,26(2):1953-1958

[10] 曾艺君,周杰,黄求理.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95-697

[11] 侯志雄,蓝华,吕集盛.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44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科学研究项目(ZD2014049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4.039

R681.58

B

1008-8849(2015)24-2718-03

2014-10-08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