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关系的阻碍与未来愿景

2015-02-09 13:36蔡美花
关键词:东北亚愿景朝鲜

蔡美花,雷 霆

(延边大学 朝鲜-韩国学学院朝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东亚与国际政治研究】

中朝关系的阻碍与未来愿景

蔡美花,雷霆

(延边大学 朝鲜-韩国学学院朝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在美国重返亚太影响下的东北亚格局中,由于内、外因素的联动影响,传统而稳固的中朝关系遭遇阻碍并有所松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克服阻碍中朝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考量着两国政府及民众的历史情感和外交智慧。而推动中朝人文交流,不失为中朝关系化解分歧、消除误解、弥合裂缝,进而实现未来愿景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朝关系;阻碍;未来愿景;人文交流

目前,在国际政治局势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中朝传统的“以鲜血凝成的友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朝的“同盟”关系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交织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朝鲜的核试验使中国在国际外交中陷入极其被动的尴尬境地。因此,外媒纷纷炒作中朝关系正处于“冷淡”状态,认为其发展情势已“陷入低谷”。国内民间及学界对中朝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也众说纷纭,争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应如何发展未来的对朝关系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朝鲜对中国的战略缓冲意义已大为减弱,中国应适时调整对朝战略,使中朝关系逐步正常化;但大多数人认为,朝鲜之于中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所以中国不能放弃朝鲜。在此背景下,如何正视中朝关系的当下境况,进而探寻中朝关系良好发展的有效路径,最终谋求中国周边的稳定甚或是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的构建,是摆在我们面前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国际政治因素对中朝关系的阻碍

从外因看,国际政治势力在东北亚的渗透为东北亚的和平安全带来了诸多变数,也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制造了许多潜在的危机。当然,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朝关系的良性发展。

其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朝关系的消极影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下,中朝传统的良好关系日渐被撕裂,存在着诸多变数及潜在的危险。美国重返亚太的真实意图,一是维护其世界主导者的地位,二是遏制中国的正常崛起,二者合而言之,就是巩固其世界霸权。为此,美国的一个主要策略就是借朝核问题向中国施压。一方面,将朝鲜不弃核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指责中国未对朝鲜施压;另一方面,又极力炒作中朝关系的不合,挑起“中国准备抛弃朝鲜”、“中朝之间又出现新分歧”、“中国民间强烈要求政府向朝鲜施压”等话题,无非企图削弱良好的中朝关系。美国之所以毫不掩饰地充当这个“幕后推手”,是因为可以从中谋取其利益的最大化,能够为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找到一个最有利的借口,也暗合美国惯用的以军事威慑谋取其霸权的逻辑。因为美国最善于以“旁观者”和“调停者”的身份,在冲突双方的博弈中谋取自身的利益,例如怂恿日本、菲律宾等国挑战中国的主权问题就是明证。在美国的搅局下,中朝关系出现了动摇。所以,美国的“重返亚太”,不仅给未来的亚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也使中朝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其二,中韩经贸关系的强化使得朝鲜产生严重的“疏离感”。冷战结束后,中朝两国在发展道路上也渐行渐远,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国策,迅速地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道路,而朝鲜则逐渐调整为自强自修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朝两国由于政治体制发展道路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国家现状,使得朝鲜对中国的“疏离感”日渐加强。特别是2014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主席打破先朝后韩的惯例,首访韩国,更加重了朝鲜对华的这种疏离感。距离感的存在势必导致中朝双方互信的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中朝关系有些“冷淡”。

在东北亚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局势下,传统中朝关系面临考验的动因是多元的,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不利影响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二、朝鲜的先军政治文化对中朝关系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各自的政治文化因素和国民社会文化心态的深刻影响。从内因看,中朝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国民社会文化心态的潜在制约。

朝鲜一贯对内强化、对外彰显其以主体文化为理论指导、以先军政治为实践形式的“我们式社会主义”的强军治国理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金日成首先提出主体思想的理念,即高度强调人是世界和自己命运的主宰,人的因素决定了社会的一切,社会的一切也都应该为人服务。*1980年10月,朝鲜劳动党第六次党员大会“纲领”把“主体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金日成逝世,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朝鲜社会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基于此,金正日毅然高举先军政治的旗帜,建立以国防委员会为中枢的新的国家管理体制,把主体思想深入发展为先军革命思想与先军政治理论,并以此为思想基础走上了朝鲜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11年12月,金正日病逝;2012年4月,金正恩顺利承接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执政后继续坚持和奉行“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的治国理念,逐渐将其上升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并将其确定为朝鲜劳动党的“唯一指导思想”。在此影响下,朝鲜的社会政治文化彰显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一,视先军政治为捍卫祖国尊严和国家主权的“万能宝剑”。*金正恩:《永远发扬光大金正日同志的伟大先军革命思想和业绩》,2013年8月25日在“先军节”之际对党报《劳动新闻》、军报《朝鲜人民军》的谈话。朝鲜政权认为,先军政治是保障其自主、尊严和存在的有力武器。为抗衡美国的遏制并掌握南北关系的主动权,朝鲜一直坚定推行先军政治理念,大力加强以核遏制力为中枢的自卫国防力量,进而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和自身体制的存续发展。*《金正恩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始终同党生死与共》,http://nk.news.sohu.com/20150101/n407471901.shtml。金正恩在2015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国际舞台上靠实力的强权嚣张,正义和真理惨遭践踏的今天的现实,清楚地证明我们高举先军的旗帜,顽强地加强以核遏制力为中枢的自卫国防力量,坚决捍卫国家的生命——国权是多么正确。”朝鲜的这种强势“拥核保安全”战略与中国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主张背道而驰,致使中国在国际外交中十分被动,“朝美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被转换为中朝隔阂”。*张晶、张雅璐:《“国际体系转换背景下的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研讨会综述》,《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1期,第63页。

其二,白头山革命精神——军魂是朝鲜先军文化的核心价值。白头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是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进攻精神与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金正恩执政后极力号召在全社会弘扬白头山革命精神,力图借先军文化把这一精神融入到朝鲜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先军文化的实质就是力求使军人精神、军人文化渗透到全体民众的精神世界中。“创造和革新的最大潜力、创造奇迹的关键在于发动千万军民的精神力量。”*《金正恩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始终同党生死与共》,http://nk.news.sohu.com/20150101/n407471901.shtml。为此,朝鲜特别重视体育强国的建设,试图通过一系列广场性的文体活动以激发民众活力与斗志,形成凝聚力。

由于朝鲜社会执着于“我们式社会主义”的理念,因此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视为修正主义,难以接受与朝鲜式社会主义有些格格不入的中国的“变异文化”。这使得中朝人文交流遭遇阻碍。

其三,主体思想和先军文化推动和强化了朝鲜式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构建。对革命领袖的无限信赖与忠诚,大力弘扬金正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情感是朝鲜社会风貌和民族心理气质的主要内涵。朝鲜民众普遍认为,“个人为全体,全体为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构筑朝鲜民族团结一致的情感特质和相对稳定的民族性格的主要因子。这些认知,最终积淀为“朝鲜民族第一主义”的心态。基于这种民族心态,在南北统一与国际外交问题上,金正恩指明“把民族问题和北南关系问题拿到国外去央求‘国际共助’,是把民族的命运交给外来势力,把我们当作玩物的可耻的卖国行为”。*《金正恩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始终同党生死与共》,http://nk.news.sohu.com/20150101/n407471901.shtml。显然,在当下的东北亚格局中,朝鲜半岛的统一与南北对话完全靠“我们民族自己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朝鲜突出和强调民族自主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和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的构建。这也是中朝关系有所松动的一个诱因。

经过六十余年的深化与发展,以主体思想为内核的先军政治理念,已经基本成为当今朝鲜各阶层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甚至上升为整个朝鲜社会的一种普世价值。朝鲜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政治文化,与中国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存在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朝关系友好发展的基础。

三、人文交流是实现中朝关系未来愿景的一条有效路径

实际上,无论未来如何,中朝关系都既关乎中、朝两国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东北亚局势的未来走向。显然,中国不可能放弃朝鲜。但如何使中朝关系由“冷淡”而“回暖”,确实考量着两国政府及民众的智慧。在当下,促进中朝人文交流不失为实现中朝关系未来愿景的一条有效路径。

在汉语语境中,“人文”之谓包蕴着与人、与事相关的道德文化内涵。人文交流就是以人员交流、思想交流与文化交流为主导的跨国交流现象。人文理念的这一价值倾向,老子曾以“大国”与“小国”如何相处为例进行阐释。*《老子·六十一章》言:“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以下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容肇祖辑:《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1-52页。老子有感于当时各国诸侯以武力相争,妄动干戈,故而呼吁国与国之间应该谦虚并容。人文精神的主旨就是以人伦温情化解争端,彼此以包容的胸怀互识、互认、互敬、互容。

就中朝关系而言,人文交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等中朝关系的方方面面都应秉持人文精神的理念,互敬与互容,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化解分歧、消除误解。这就要求交流双方都必须秉持积极参与推动人文交流的意愿。

其一,凝练共识:中朝关系合则两利。在当下的东北亚格局中,虽然中朝的整体外交战略都有其各自的“优先选择”,但是无论未来中朝关系存在多少变数,双方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中朝关系对双方都有利,对美国的挑拨应保有相当强的战略定力,所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四书》,长沙:岳麓出版社,2014年第2页。中朝有着深厚的历史情谊,易于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进而便于在诸多国际问题上形成共识。

其二,弥合裂缝:消解中朝间的分歧。目前的中朝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基础深厚,改善的空间极大。这既取决于彼此外交战略的合理性,也考量着双方的外交智慧,同时,也需要两国民众的积极配合。一方面,需要构建新的认知态度,即逐渐转变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要和平与发展,就必须摒弃“单打独斗”的狭隘,谋求协作共赢之路。要求双方应有意识地以“他者”的实际认知“他者”,这既是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同时也是化解对立纷争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关注彼此的利益诉求,是消解中朝误解与分歧、弥合裂隙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朝鲜的先军政治路线,都有其各自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思考,也都关乎各自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应做出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尊重差异既是一种伦理情怀,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因此,中朝应考虑在世界格局、东北亚局势的背景下,客观分析彼此的利益关切。在此基础上,寻求中朝关系良好发展的路径。

其三,路径探寻:以人文交流促进中朝关系的改善。无论中朝关系发展中将面临多少挑战、潜藏多少变数,只要双方积极恪守交流中的人文理念,中朝关系的未来愿景就值得期待。一方面,明确中朝人文交流的目的。人文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讲,中朝人文交流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实现各自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尽管中朝人文交流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灵活方式,但其根本着眼点仍在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为了达成这一愿景,中朝双方通过人文交流的情感沟通,吸引和疏导对方民众,使其了解本国的发展战略,进而理解和支持其发展道路。因此,中朝人文交流绝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交流与对话,核心诉求还是着眼于长远的外交战略目的,至少是寻求在“他者”方面修复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获取国际舆论的理解与支持,为本国外交战略的实施积蓄能量。另一方面,注重中朝人文交流方式的顶层设计。中朝政府应从两国的历史与现实出发,积极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一要逐步拓宽中朝人文交流的界域,注重提升交流的质量;二要规范各自媒体报道的倾向,构建中朝民间友好交流的渠道;三要合理疏导彼此民众情绪,预防中朝民间情绪的尖锐对立。朝鲜极为重视知识阶层的社会影响,所以,中朝人文交流应加强两国知识阶层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沟通感情。

随着中朝人文交流的逐渐展开和深入,中朝友好互信也将逐步提升,进而助力于中朝关系的健康发展。人是交流的主体,人与人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互信程度的高低,而人与人的互信机制又是以情感认知为动因构建起来的。所以,通过中朝人文交流集聚而成的中朝民众间的友谊与互信,是中朝互信的基石,也将成为中朝关系克服障碍的一剂良药。

总之,由于国际形势走向与东北亚格局的变动,以及由于各自发展道路、外交战略目标与利益关切的不同,当下的中朝关系面临着危险,但这种危险并非不可遏阻,只要中朝两国政府及民众存在友好发展的良愿,中朝关系的未来愿景就值得期待。人文交流无疑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校:张振亭]

Barriers to Sino-DPRK Relation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

CAI Mei-hua, LEI Ting

(KoreanLiteratureDept.,SchoolofKoreanStudies,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The traditional and stable Sino-DPRK relations are now undergoing a severe test as the U.S.A returns to the Asian-Pacific and the present Northeast Asia pattern changes. How 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factors examines the people’s historical feelings and the diplomatic wisdom of both countries. To forward the humanities exhange between China and DPRK could be an effective route to iron out the difference, resolve the misunderstandings, close the gulf and achieve the future prospect.

Sino-DPRK relations; barrier; future prospect; humanities exchange

D829.312.5

1009-3311(2015)05-0005-04

2015-07-01

蔡美花,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朝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东北亚愿景朝鲜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