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

2015-02-09 00:56张美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4期
关键词:丹红纤溶二聚体

张美玲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1)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

张美玲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分组法将4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治疗组23例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1周,随访周期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统计2组心功能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抗血小板、抗凝等作用机制有关。

丹红注射液;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功能;D-二聚体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及扩张型心肌病,而约90%的心力衰竭与冠心病有关[1]。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这些异常表现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代医学采用的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尽管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机体电解质、酸碱平衡、血肌酐、尿素氮等发生影响,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长期治疗[2]。近年来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机制观念的更新,复方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也逐渐明确,在临床治疗中体现出明显优势。本研究探讨了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功能、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3];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4]为Ⅱ~Ⅳ级;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年龄>95岁者,妊娠或哺乳期者,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严重全身感染、恶性肿瘤者,由非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者,入院前4周内有抗栓、抗凝药物治疗史者,对本研究采用药物过敏者。采取随机平行分组法将4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92(77.39±6.3)岁;冠心病病程2~17(6.4±2.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8~93(74.4±4.8)岁;冠心病病程3~22(6.7±2.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5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稳定血压、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866)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用木糖醇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周。随访周期为8周。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治疗前、随访4周时心室射血分数(LVEF)。②随访结束后,按照NYHA分级法[5]评定心功能疗效,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或以上,但不足Ⅱ级;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③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6]对治疗前、随访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问卷内容包括21项,每项按照无、很少、很多分别记为0~5分,满分10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水平越差,反之则越高。④患者于治疗前,随访2周、4周、8周时采清晨空腹周围静脉血4mL,以枸缘酸钠抗凝离心30min后,分离血浆,采用乐普科技LEPUQuant-Gold-1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左心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随访4周时LVEF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心功能疗效比较 随访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8周心功能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5.206,P=0.024。

2.3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D-二聚体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8周时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在长期病理过程中,患者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且纤溶功能也不完善,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D-二聚体作为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往往反映了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行酰胺酶作用下,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溶解,但可被纤溶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过程中逐渐生成若干种多聚体,D-二聚体即是其特异的产物之一[7]。国外有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越严重,则D-二聚体水平升高越明显,如Alehagen等[8]研究发现,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当D-二聚体水平超过0.25 mg/L时则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4倍,因此认为D-二聚体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相关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可准确反映机体内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继而对心力衰竭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纤溶高危因素进行预测[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D-二聚体水平均远高于正常范围,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浆D-二聚体可能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重要递质,其与心力衰竭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方制剂,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改善冠脉循环、减轻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等多重作用,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形成、稳定红细胞膜等[10]。实验证实[11],丹参可使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如红细胞电泳时间、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具有明显抗血小板黏附凝集作用,且可促使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证实丹参可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而这一过程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作用而达到的,据此可影响血浆D-二聚体负向调节、降低自主分泌水平,而这也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红花可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且对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提高短期内心肌血液灌注量,保护心肌细胞[12]。另外,其可具有较明显的抗血凝、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体外及体内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酶溶解及抑制血栓形成,对血浆D-二聚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13]。丹参与红花具有类似的活血化瘀作用,但二者协同作用则可增强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抗凝血、抗缺氧等多重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且随着心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加用丹红注射液有利于提高总体疗效水平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呈现缓慢性递减趋势,这与心功能改善、凝血和纤溶系统受到抑制等有关;而治疗组合用丹红注射液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前者随访2,4,8周时D-二聚体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间接反映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机体纤溶系统、凝血功能状态来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的。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有明显价值,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抗凝等机制有关。

[1] 郭金瑞,周红梅. 参芪配方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伴冠心病患者6min步行实验结果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2014,33(6):416-418

[2] 黄峻. 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处理的现代概念[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13(3):201-203

[3] 陈灏珠. 内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6

[4] Guidelines Subcommittee.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ion,1999,17(2):151-183

[5] 顾菊康,邓开伯. 临床心功能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54-1156

[6] 柯永胜,芮景,李建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与循证治疗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附1

[7] 郭家权,蔡坤,吴坤芳. 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J]. 广东医学,2014,35(15):2402-2403

[8] Alehagen U,Dahlstr om U,Lindahl T L. Elevated D-dimer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out-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mpatible with heart failure[J]. Thromb Haemost,2004,92:1250-1258

[9] 余国庆,窦念涛,孙红.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 安徽医药,2014,18(12):2315-2318

[10] 宋玲祥,杨明刚. 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22-1523

[11] 陈刚. 丹红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及血流变状态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1554-1556

[12] 刘桂元. 丹红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00-2901

[13] 班艳,崔艳春,孙志华. 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 医学综述,2014,20(18):3401-340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4.031

R541.6

B

1008-8849(2015)34-3843-03

2015-03-11

猜你喜欢
丹红纤溶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