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化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2-10 08:55柳富云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检验法药量螺杆菌

柳富云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辽宁鞍山114001)

幽门螺杆菌化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柳富云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辽宁鞍山114001)

目的: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1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为胃溃疡78.6%(11/14),十二指肠溃疡93.8%(15/16),胃癌63.6%(7/11),幽门螺杆菌的总检出率为80.5%。针对性药物治疗后,17例患者转阴,继续对其他病例加重药量治疗,疗效较理想。结论:幽门螺杆菌引发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较大,应给予根除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上消化道疾病;临床疗效;检出率

幽门螺杆菌是在人体胃黏膜上定植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状,为引起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且与胃癌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1]。一直以来,临床上认为消化问题是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因此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治疗,虽可缓解胃痛症状,但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且易复发[2]。本研究以收治的41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幽门螺杆菌化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经胃镜等检查符合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2± 2.7)岁;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癌11例。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等,并对病变部位活检,以确定疾病性质。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检验,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具有较高的活性,患者口服含14C的尿素试剂,若患者体内无幽门螺杆菌,则可通过肺检测到尿素酶。⑵胃镜检查:利用幽门螺杆菌活性较高的特点,取患者胃部中的小块胃黏膜组织,并放入尿素酶试剂中,15 min后得到检验结果,进一步做胃镜检查,观察若为阳性,则确诊为幽门螺杆菌。⑶血清抗体检验法: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及诊断抗体种类,获得检验结果

1.2.2治疗方法:给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奥美拉唑为40 mg/d,克拉霉素为500 mg/d、羟氨苄青霉素10 g/d,每日2次;或给予奥美拉唑40 mg/d,克拉霉素250 mg/d、甲硝唑400 mg/d,每日2次服用,在治疗7 d后,继续给予抗酸药物治疗,或给予黏膜保护药物治疗,1个月后停药。对于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再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1周。

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利用14C-尿素呼气法检验,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表明幽门螺杆菌已被完全根除。溃疡患者应再次胃镜检查确认。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表示。

2 结果

本研究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为胃溃疡78.6%(11/14),十二指肠溃疡93.8%(15/16),胃癌63.6%(7/11),幽门螺杆菌的总检出率为80.5%。

3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后,17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51.5%;好转9例,好转率为27.3%;无效7例,无效率为21.2%。对于好转病例,保持基础用药量不变,将药量加重15 d后,转阴7例,占好转病例的77.8%;对无效病例加重药量15 d后,转阴4例,占无效病例的57.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属于感染率极高的细菌,可引发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及生活。急性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呕吐,或无任何症状;慢性幽门螺杆菌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严重时引起剧烈绞痛并反复发作等[3]。

临床上检验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为胃镜检查、血清抗体检验法及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等。胃镜检查费用较高,难度较大。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但对人体有潜在威胁。血清抗体检验法高效,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现阶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而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建议在基础药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加重药量及疗程,可有效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引发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较大,应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适当加重药量及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1]沙泰慧,刘维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17):82-83.

[2]潘志刚,苏东星,肖晨,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1,6(3):208-210.

[3]李诚.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60-62.

R573

B

1002-2376(2015)12-0018-01

2015-09-25

猜你喜欢
检验法药量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梧州市高温事件气候特征分析
国际法中的“反事实推理”:作用与局限
混合χ2检测法在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论TRIPS协议中“三步检验法”存废之争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