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9 5例临床效果探讨

2015-02-11 08:00李戈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白蛋白肾病糖尿病

李戈

长春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 130022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能够引起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1-5]。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会引起肾小球硬化,伴随肾功能不全,甚至会出现肾衰,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通常伴有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增加,此外还会伴有其他生化指标的改变比如尿素氮、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UAER水平会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监控各种生化指标的改变,可将白蛋白排泄率作为观察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通过合理注射胰岛素和卡托普利,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配方作辅助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讨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有利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95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年龄在33~61 岁,平均年龄为(48.77±9.59)岁;女性 43 例,年龄在37~61岁,平均年龄为(50.77±7.59)岁。患者病程为1~11年,其平均病程为(5.6±2.7)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尿白蛋白排泄量已大于200 μg/min或300 mg/24 h。

1.2 治疗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相应的知识教育,精心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标准,根据每个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血糖水平合理的注射胰岛素,以及卡托普利,每天3次,每次6.25~12.5 mg,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中药配方,加以辅助治疗。通常主要采用方剂肾气丸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其中药物包括熟地、山药、茯苓、山芋、泽泻、桂枝、白芍、防风、知母、麻黄、丹皮、附子、白术、甘草、生姜,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晚上2次服用。当水肿消退后,可继续采用滋补肾阴肾阳的方剂—六味地黄丸,药物包括黄芪、赤芍、当归、川穹、桃仁、茯苓、泽泻、丹皮、地龙、山药、熟地,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晚上2次服用。针对水肿严重的患者,则以健脾渗湿利水药为主,如茯苓、大腹皮、猪苓、泽泻、薏苡仁、泽兰、大腹皮、桑白皮等,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晚上2次服用。以上治疗方法均进行一个疗程(4周)。

1.3 效果评定标准

该实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 h内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小于30 mg,即持续减少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24 h内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减少于50%,但大于25%;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24 h内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减少2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6-9]。

1.4 观察指标[10-15]

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 C-反应蛋白(CRP)、UAER 水平的变化。

2 结果

2.1 效果评定

共 95 例,显效:53(55.80%),有效:32(33.68%),无效:10(10.53%),总有效率:89.48%。

2.2 观察指标

2.2.1 尿白蛋白 共95例,治疗前(582.06±128.12)mg/24 h,治疗后(351.54±104.28)mg/24 h。

2.2.2 其他指标 治疗前:BUN(8.39±1.1)mmol/L、Cr(166.5±5.5)μmol/L、CRP(11.62±4.59)mg/L、UAER(141.17±52.27)mg/24h。 治疗后:BUN(6.33±1.4)mmol/L、Cr(119.5±4.3)μmol/L、CRP(5.59±2.14)mg/L、UAER(46.58±21.14)mg/24h。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提升,其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随之显著增加,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以及反复感染等。其中糖尿病肾病为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则会进一步发展为肾脏衰竭,甚至尿毒症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在临床上受到了高度重视。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而产生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终末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甚至出现致残和死亡[16]。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遗传、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葡萄糖代谢障碍、慢性炎症反应、足细胞损伤及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关。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细胞数目增加,足细胞数目下降,基底膜增厚,电荷屏障破坏等导最终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7]。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多属于消渴、水肿、关格范畴,它主要是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遂等引起的。经大量证候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本虚证主要包括阴虚、阳虚或者阴阳两虛,其中又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标实证则有气滞、痍阻、血疲、湿热、水湿、热结、饮停之分,其中又以血疲、痰阻、热结最为多见,普遍存在血瘀络脉的病机。病位在肾,肾气受伤,肾虚不足,阴液亏损,进而阴损及阳,其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消渴阴虚为病机,进而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伤,气虚、阴虚贯穿本病始终,历代医家诊治中也多重视肾虚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故中医治疗以滋补肾阴治疗为主[18]。

该研究采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采用卡托普利降低血压,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成方如六味地黄丸,五苓散以及猪苓汤等改善肾功能。其中五苓散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猪苓汤为祛湿剂,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效;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方中依患者个人情况适量加入黄芪、人参、麦冬、玉竹、杜仲、何首乌、淫羊藿等。其中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何首乌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该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按照效果评定标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疗效,采取的95例病例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9.48%,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其相应的生化指标中,尿白蛋白排泄量与最初的排泄量相比下降了39.60%,效果十分显著。个别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已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其他生化指标如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C-反应蛋白(CRP)、UAE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比例较为明显。该结果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一方面可调控血糖,另一方面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损伤,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可改善患者对单一药物的耐受性。采取中药成方还可达到个体化治疗,大大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肾病的死亡率,故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王永军,刘建震,张云,等.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辅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56.

[2]朱玮玮,陈惠萍,葛永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膜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蛋白尿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7(5):415-421.

[3]胡筱娟,李群,李婷,等.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瘀血证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11):1487-1488.

[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1):3-6.

[5]赵岩,赵雁.糖尿病肾病络病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3):68-70.

[6]张民霞.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进展[J].河北医药,2006(11):1087-1088.

[7]孙立新,赵明,王凌风.肾舒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7(7):699-700.

[8]赵风.中草药灌肠佐治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032-6033.

[9]郭登洲,王月华,边东.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相关羧肽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5A):752.

[10]范修云,张体华.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45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6(18):1554.

[11]回园敕,向红丁,冯凯.2型糖尿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5):1190.

[12]杨彦,熊萍.川芎嗪注射液对2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1):34-35.

[13]陈伟,向红丁,于康.限蛋白摄入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4):207-210.

[14]郑甦.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低蛋白饮食配合α-酮酸治疗的效果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3):262-264.

[15]梁慧,陈还珍,刘锦秀.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4):451-453.

[16]王淑花,李兴福,冯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24):2065-2066.

[17]卜一珊,吴疆,李晓琳.糖尿病肾病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及经济学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6):165-166.

[18]刘东伟.王建生.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后生存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4):155-156.

猜你喜欢
白蛋白肾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糖尿病知识问答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