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2015-02-11 04:03张阿宁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医疗装备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抑郁脑卒中

张阿宁,王 剑(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张阿宁,王剑
(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ESS不良反应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AMD、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TESS评分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西酞普兰;HAMD;NIHSS;TESS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2014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经头颅CT,MR诊断为脑卒中,均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在发病后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器质性精神障碍中抑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所有病例既往无精神、心理疾病病史,意识清楚,查体合作,无明显失语、失认及严重智能障碍,无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案均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将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2.12±4.13),脑梗死38例,脑出血22例,平均年龄(64.12±3.53)。照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5.02±5.23),脑梗死33例,脑出血2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的治疗及康复治疗。包括脑梗死给予康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脑出血给予清除自由基,神经营养,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再次基础上,治疗组加西酞普兰,(国药准字H20051923)辅助治疗。起始剂量10mg/d,2周内加至20mg/d,连续服用12周,采用HAMD评定抑郁症状,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TESS评定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2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末应用HAMD的减分率评定抑郁疗效,减分率=(治疗前HAMD评分-治疗后HAMD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100%。评定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74%,好转: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好转。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定,量表中含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值越低表示药物越安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18.70±2.41,治疗后为10.50±3.24;对照组,治疗前为18.50±2.07,治疗后为14.70±1.77。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50±3.57,治疗后为7.33±1.58;对照组治疗前为13.11±3.14,治疗后为9.12.±2.53。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卒中后患者可出现轻重不一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而脑卒中后抑郁可使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的康复。本研究中西酞普兰通过抑制中枢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达到体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使突出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见西酞普兰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等.脑卒中后抑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2):154-15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 杨静,徐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急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2):1845-1846.

收稿日期:2015-04-16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感障碍为特征等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7%~59.9%[1]。本研究观察了西酞普兰在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9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09-0157-02

猜你喜欢
抑郁脑卒中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