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善于情”

2015-02-11 01:09许明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9期
关键词:鼓励观察真情

许明霞

【内容摘要】作文语言华美,文采飞扬被很多老师所推崇,可是没了真情,再华丽也难打动读者的心灵。教会学生运用真情去写作,以真人示人,以真情动人,以真识服人,十分重要。

【关键词】真情 观察 能力 鼓励

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激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作者的情感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现行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也不是件容易事。真情实感到底从何处而来?怎样培养真情实感呢?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现象比较突出。正如有人说的,如今作文人、事可以造假,思想可以造假,甚至情感可以造假。感人的才情和生动的语言固然重要,但一定要为情而造文,而不要为文而造情。要写真情实话,不要假意虚言。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笔者有一位学生陈淑杏完成这样一篇作文《斯人已去,芳香永存》:

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已忘记此时的我正奋斗于书海中,我的思绪透过那一层层雨幕,仿佛回到一年前的那段回忆。

那天的你就在这样的天气离我们而去,走的太过匆忙,来不及向我们告别,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奔赴那遥远而神圣的天国。那天的你没有再出现在我们面前,跟我们做了永别。

还记得因为在同一个班而认识了你,跟你成为同学兼好友。每一次遇到你总是笑呵呵地跟我招手,当我经过那条通往我家的巷子。再一次次地遇见你,你与我都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通向我家的巷子和你回家必经的路道。我们都笑了起来,同时我觉得你是一个很亲切、很可爱的大胖子。有时碰到你吃着零食问我要不要,我总推托不要,因为我不想变得跟你一样肥。当我知道你的绰号叫“阿肥”时,我不停地喊你的绰号,你总是笑呵呵地应道。你与我们度过很多快乐的时光,你是我们的开心果和得力助手。我还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为什么老师教的东西总是忘呢?是不是很笨啊?我总是热心地告诉你,好好听课,好好复习。而你总说记不住。觉得自己的脑袋里生了一个东西,变得好笨。当时的你、我并不知道那句玩笑话会是夺去你生命的最终祸首。你得脑癌晚期时,你并不知道,你还昏迷不醒地躺在病床上,我们抱头痛哭。在那几天里,我们常常祈求上天,希望你能活下来,可是上天还是忽略了我们的祈祷,无情地夺去了你的生命。

你可曾知道,当我经过那一条巷子,我再一次想起了你,可那条巷子再也没有你的身影以及你那声问候,它们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当我搬家的时候,你与我的那段回忆似乎也一起被抹灭。上天似乎想要关于你的回忆给遗忘了,用雨水冲走你所在人世的那些痕迹,无情地宣告了你的死亡,你已不在的事实。

但它却不知道我们心里仍有你,忘不掉你,你的笑容我永远都记得。当我们看见毕业照上少了你,同学会上少了你的时候,我们心口那块沉甸甸的石头,那样的遗憾,让我们的心在夏天里下雪。如果说回忆只是徒添心中的伤痕,我们也愿意徒添伤痕,抱着遗憾,回忆种种时光,回忆那种无法释怀的痛。

不知不觉中,眼镜片上起了一层氤氲,起雾了么?摘下眼镜,泪水从我眼角边滑落,在我脸上留下了淡淡的泪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笔者曾经任教的一所中学。在这篇作文中提及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真情是最能感动人的。朴实的叙述,真挚的抒情,生动的细节描写,言辞尤为真切,略显淡淡的感伤,抒发了作者对已去的斯人,已去的同学的无限怀念,对往昔温馨相处那段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读罢全文,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二、引导学生懂得蓄情是作文的基石

作文承载着思想和情感,依赖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文贵在情真。它要求作者或描写美丽事物和环境,或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或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做到“以情动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呢?首先要教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让他们在意自己的生活,留意周围的亲人,同学的生活,储备写作的材料。其次,鼓励他们写自己,亲人,同学,激发兴趣。我在教学中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学生以“亲情”为话题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启发他们写自己的父母亲,回忆父母平时如何关心自己的事,结果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把平时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写的真实感人,其中一个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我每次周六回家妈妈总是做了很多我爱吃的菜,我看到妈妈操劳的脸庞,我为自己在学校不努力学习就感到羞愧,为了让妈妈高兴,我每次吃妈妈做的饭都吃的自己走不动为止”,这种感情多质朴,也多感人,把一个真诚而又质朴的孩子性格刻画出来了,也真诚的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读来感人至深。生活是写作的动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调动学生有写作的需要,才会有写作的冲动,才会把不同的体验,自己的苦恼与欢乐表达出来,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载体。因为写作应是情感的自由释放。其三,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写作自由,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卢梭告诫我们:“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热情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同时我们也要以一个孩子所能有的精神感悟为底线。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显然,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培养学生写周记,写日记的习惯,教会他们懂得思考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和真情至关重要。

三、指导学生领悟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情是文章的灵魂,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文章的必备血脉,作文如果没有感情,就像人失去了流动的血液一样失去了生命。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作文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我布置了一道话题为“情”的一篇文章,另人惊奇的是写的好的并不是那些文采比较好的、语言功底比较强的同学,反而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一些普通的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写了一篇名为《我的傻妈妈》叙述了妈妈很傻,家里冬天猪要下猪崽,妈妈就搬到猪圈里住,我进到猪圈里熏的我直吐,妈妈却睡在哪里,看着小猪崽。他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把对妈妈的不理解写的情真意切,文中还写到:“收麦时有些人把成捆的麦子丢在路边不管,妈妈拉麦时就一捆一捆的装在车上,拉回连队,很多人都说妈妈傻,而我也认为妈妈傻,因为不是自己家里的麦子,是连队的,妈妈也不是干部,是个普通的农民,真是管闲事”。语言朴实,但却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指导学生要有选择“真”的能力和有表现“真”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亲见亲闻、亲身经历之事,特别在心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叙述起来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譬如《我与地坛》,差不多所有读过得人都会被深深感动,原因正在于文章的真实。那是史铁生所亲历之事,那是他在母亲去世后的心灵忏悔,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每一个场景都刻骨铭心,能不感人么?但并不是所有的“亲见亲历”都能感人,都具有写作的价值,这就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里,寻找与作文中心相关的材料。好文章是事实真、感情真、思想真,但有时“真”文章却不一定是好文章。只有讲究修饰,讲究文才,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爱、所憎,不虚、不夸、不饰,直抒性灵,才堪称真情文章,达到“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大境界。我们平时让学生从身边写起,学会运用多种修辞和多种句式,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让思想活起来。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周王学校)

猜你喜欢
鼓励观察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