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5-02-12 08:31未江涛
延边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改革

【摘 要】本文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对党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科学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领导作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352(2015)04—0023—03

【收稿日期】2015-05-15

【作者简介】未江涛(1982—),男,河南安阳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研究”(批准号12BDJ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从建国初期经济上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经济领域成就举世瞩目。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奇迹的创造,无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领导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转变,党开始领导人民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就从一个领导革命斗争的党转变为领导经济建设的党。建国后头二十八年,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党在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走了弯路,付出了很大代价。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严重错误,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推动下,中国于1979年开始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随后,1982年启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启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又作出全民所有制型企业改革的决定。在此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后,1988年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等等。党提出上述一系列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举措,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进行。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再到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逐步展开。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得到较大实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定领导者,其领导重心主要体现在:

1.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抉择

改革开放,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围绕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来提出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突破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严重困境,顺应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现积极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尽管改革开放面临着巨大风险和种种难题,党依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改革开放。

2.把坚持改革开放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因为如此,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决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积极推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已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对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纲领、目标作出了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正确的引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进程

党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理论、政策方针、措施办法,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正确引导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注重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引导者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继而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由此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推动下,1993年中国开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1994年又开始进行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1995年党又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随后,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党又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党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1996~2000年,党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成功软着陆,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之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经过上个世纪后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阶段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

1.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改革开放向何处去?在这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初步明确了方向。进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党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这一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改革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党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毫不动摇,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制体制

随着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国有企业改革、计划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等相继进入攻坚阶段。为此,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提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并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还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正因如此,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了创造性,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把握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不断进行实践上的新探索和理论上的新概括,为实现新世纪中国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政治领导。

为推动新世纪中国改革发展朝着预定目标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4年颁布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开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将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2005年废止农业税,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又作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2007年颁布 《物权法》。2008年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宏观调控。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党和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重大决策。党在新世纪坚持理论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使中国在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取得重大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已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阶段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

1.新世纪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四大战略目标。这一奋斗目标是根据党的新“三步走”战略提出的,是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抓好和用好重要机遇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新世纪改革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手段更加科学

2003年10月党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并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八项主要任务,决定还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表述。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次重要会议。此后,我国加大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十七大还提出,要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做到六个方面。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领导和驾驭经济发展能力的再次提高。

3.中央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形成并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党不断强化自身的宏观决策能力,切实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一方面,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远规划,提出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并通过相关法定程序来贯彻落实,为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的战略决策作用。另一方面,党始终掌握着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宏观调控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党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税收等各种政策,不断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水平。同时,党还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积极应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当作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难得机遇,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党在领导六十多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其领导和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成功引领了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就无法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没有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改革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改革之路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