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2015-02-12 17:16吕尚兰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馆资源

吕尚兰

(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24)

大数据思维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吕尚兰

(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24)

大数据思维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可持续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特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可以从关注图书馆大数据,建设合理的馆藏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并积累图书馆数据库等几方面进行提高。

大数据大数据思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大数据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伴随着各种运营商对大众日常行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不管我们是否明确地意识到,大数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大数据及大数据思维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图书馆界也积极探索大数据和大数据思维带给图书馆工作的契机和启示。笔者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大数据思维给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启示。

1 大数据及大数据思维

1.1大数据的由来、定义和特征

2011年5月,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题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另一个前沿》的报告,首次提出“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引发各界对大数据的重视和研究;2012年,美国政府提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从普通的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大数据在经济等各个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大数据广泛运用于社会学、卫生学、社会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关于大数据的定义,业界还没有统一、权威的说法。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维基百科为例,将大数据定义为: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数据不是对数据规模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类型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化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提取的技术和思维[2]。笔者认为大数据是海量数据和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的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关于大数据的特点,学者们大多认同4V或4V+1C的说法,即规模大、增长快、多样性、价值高以及复杂性。

1.2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思维的特点

大数据思维顾名思义是建立在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思维模式。邬贺铨认为大数据是一种方法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和婷认为大数据思维即大数据技术的哲学基础或内在逻辑[4]。关于大数据思维的特点,她认为其具有规律性、无偏性、关联性和开放性。笔者认为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与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开发和数据价值深入挖掘密切相连。大数据的复杂性导致了大数据思维的非线性相关性;大数据庞大的规模和不断增长的数据导致的大数据思维的整体性和效率性特征;大数据密度低、价值高的特点要求大数据环境下要保持思维的可持续性、批判性和开放性。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较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表现在活动受众趋于同质以及有较为主动的阅读意愿两个方面。

2.1活动对象趋于同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对象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实际工作中,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高校学生年龄集中在19~25岁,他们有共同关注的话题、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相似的成长背景、相同的社会角色、接受趋于同质的教育。针对相同的对象开展阅读活动,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更强,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2.2活动对象具有较强的阅读意愿和接受能力

高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论专业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学生都有较高的阅读需求和较强的阅读意愿。同时,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网络生活更为丰富,更愿意参与各种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意愿更强。活动对象的这些特点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已经较为普遍,这种趋势也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要加大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力度。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认为目前主要存在图书馆专业队伍匮乏、理论知识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5]、阅读推广内涵不清、阅读心理认知不明[6]等问题。笔者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工作和文献分析中总结出以下问题。

3.1重活动的阶段性效果,轻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一般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进行,由区域性图书馆学术团体牵头组织,持续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到数月,阅读推广活动会设置相应的评比环节。就多数图书馆而言,活动从设计到实施,较少考虑活动的可持续性,这就导致阅读推广活动较少形成长效机制。当然,阅读推广专业人员的匮乏也间接导致了阅读推广工作缺乏可持续性。

3.2重纸质文本,轻电子资源

在数据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中仍然普遍存在重视馆藏纸质文本的推广、轻视电子资源的问题。2011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公布了《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提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辨赛、评选优秀读者[7]。目前,这些形式仍然是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流模式。相对于馆藏纸质文献,电子资源的推广工作较为薄弱。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较好地利用了微博、APP阅读器等积极推广图书馆可供利用的电子资源,但相对于学生的阅读和阅读引导需求来看,阅读推广工作中对馆藏电子资源的推广和对学生网络阅读的引导工作还远远不够。

3.3对图书馆数据挖掘不够,分析、预测工作不足

图书馆具有较多可利用的数据资源,如馆藏图书借还数据、馆藏图书预约数据等结构性数据,也有读者门禁系统中统计学生进入图书馆时间、次数等非结构性数据可供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本校图书馆数据,也可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系,积极与数据商、图书馆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联系,通过有效途径取得相关数据,参照其数据,深入挖掘学生阅读需求,合理设置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阅读推广工作的针对性不够。

4 大数据思维带给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大数据思维的开放性、整体性、非线性相关性、批判性特征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带来一定的启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设计契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

4.1利用图书馆大数据,建设合理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也要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切合其需求的馆藏资源。大数据时代美剧《纸牌屋》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数据分析师从大量的收视数据中分析出BBC制作、政治相关和著名导演是电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决定将这3个因素结合在一部电视剧中,于是就有了《纸牌屋》的高收视率。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门在建设馆藏资源时,要利用本校图书馆内部大数据、其他高校图书馆数据及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分析利用率较高、受欢迎的图书作者、出版社、学科领域研究热点问题数据。将各个学科领域重要数据了然于心,才能提供契合学生需求的馆藏资源,进而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以馆藏考试类书籍为例,每年图书馆都会为学生提供各类考试用书,例如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研究生入学考试类图书等,但市场上或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各种考试类图书,真正受到学生认可的出版社、著者为数不多。合理购置馆藏资源,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资源采购的数据分析要形成常态,确保馆藏资源的质量。

4.2合理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建立并积累高校图书馆数据

大数据时代,不是数据不足,而是数据太多,学生甄别、选取数据时会出现困难。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要从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甄别有效数据入手,帮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源。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合理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数据资源,建立图书馆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推送服务;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文献以及适合大学生休闲娱乐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供引导。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图书馆数据,这些数据中包括图书馆馆藏数据、数据商提供的适合大学生阅读的资源,以及某些优秀书籍的书评、简介等,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学生阅读意向、阅读需求。在这些活动中,将图书馆历年来阅读推广活动的数据在网络平台中积累起来,活动可持续进行,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建立图书馆自己的数据资源,形成长效机制。

4.3利用大数据思维,建立阅读推广活动各个模块的联系

大数据时代,数据增长速度快,数据利用速度也快。数据管理平台利用自身业务便利,很容易为图书馆资源采购部门提供某类图书在某一类图书馆中的馆藏数据以及流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及时传送给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门,而图书馆资源采购部门可以参考图书采购平台提供的数据为读者购置合理的资源。图书馆流通部门的数据也能为资源建设部门提供相应数据。例如资源建设部门可以深入分析图书预约数据、图书荐购数据等,合理增加流通馆藏书目。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最具洞见之处在于: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8]。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性时常是非线性相关,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要以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工作,建立起阅读推广工作中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从整体出发,关注各种数据的相互关联,建立各个模块的联系。

4.4主动推送服务,建立用户联系

高校图书馆要推送图书馆相关服务,例如借助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及时向用户推送图书馆新增业务,并在推送服务过程中建立用户联系,了解用户需求,关注用户心理。与用户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数据增长的过程。高校图书馆每年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看似不变的阅读群体会有微小的调整,长期的数据积累也会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对图书馆分析用户需求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各种数字手段,与读者建立积极联系,例如通过微信或APP客户端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读者实时需求,在社交网络开通图书馆平台,设置阅读推广专项活动,与用户建立联系。

4.5拓展推广内容,培养用户阅读习惯

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主要集中于馆藏纸质图书的推送、电子文本的推送和网络资源的阅读引导,这些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应该重视学生移动、电子阅读的需求,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供阅读的高质量电子文本、视频等资源,帮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培养更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即使是在用手机、电子书阅读,也能读到对他们成长有益的文本。伴随着数字资源的增长,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也在增长,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也在逐步增长,高校学生拥有丰富的虚拟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校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要立足学生成长的整体性和丰富性,积极利用阅读推广活动的契机,主动为学生推送健康向上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 结语

大数据不仅带来了数据的海量增长,数据分析技术的巨大革新,更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数据的收集、分析、预测工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数据资源。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思维,合理分析阅读推广工作中各个环节,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保持思维的开放性,以有效开展活动。

[1]维基百科.大数据[EB/OL].[2015-04-07].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數據.

[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3(5):37-40.

[3]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3):1-13.

[4]和婷.大数据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1):64-68.

[5]刘丽.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以五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4.

[6]张淼.基于网站建设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及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45-47.

[7]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大学生阅读委员会.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EB/OL].[2015-03-19].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1-12/29/news_5883.html.

[8]维克多·麦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吕尚兰女,1979年生。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

G252.1

(2015-06-08;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资源回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