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社会援助研究——以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5-02-12 17:16张钰梅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援助湖南图书馆

张钰梅

(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11)

图书馆社会援助研究——以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张钰梅

(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11)

梳理了湖南公共图书馆自肇始之日起接受社会援助的典型事例,分析了社会援助对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对公共图书馆获取社会支持的可能性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湖南

公共图书馆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公益性事业,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公共知识基础设施,它是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征[1]。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关系。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社会援助就是其生命乳汁的一部分。湖南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亦是如此,社会援助在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所实行的各级财政支付运营经费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保障,虽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却不能包办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事业[2]。经费不足始终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图书馆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除了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外,也应努力寻求社会援助。

1 社会援助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典型事例

1.11949年以前的社会援助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为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初创时期,各地图书馆多由社会贤达捐凑资财建立。1903年,“浏阳人雷茂才光宇,在常德纠集同志,捐凑资财,开办图书馆,招人校阅”,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从此拉开序幕,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之援助亦由此发端。1904年3月,梁焕奎、龙绂瑞、魏肇文等人在《湖南官报》上发表《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在先贤们的积极倡导和努力筹办下,“创捐巨款,购办中外图书及人体动植物模范、光化等学仪器”,并得到当时湖南巡抚赵尔巽及学务处的批准,对定王台进行维修改造,“设馆三所:曰图书,曰教育,曰博物”,于三四月间正式对外开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自此正式诞生。此外,民国时期之新化图书馆、邵阳松坡图书馆、南岳图书馆等亦曾接受大量社会捐助。1929年,新化县杨笃武捐银洋5148元,建立新化县民众图书馆。1943年,为创办邵阳松坡图书馆,海内外同胞150多人纷纷募捐资金、房产、田产,赠送书刊。1944年3月,益园董事会慷慨捐赠益园9号、10号房屋3栋共34间作为邵阳松坡图书馆馆舍。1946年,南岳图书馆复员开馆,因馆舍已毁于日军炮火,借庆贺蒋介石60岁生日之机,将其改名为“南岳中正图书馆”,获得部分“国大”代表捐献图书4万余册,其中善本、珍本较多。新馆于1947年2月开馆。

1.21949~1978年的社会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西方社会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的政策,且受到极左路线影响,许多历史上为造福桑梓创设的公益事业部分遭到损坏部分被移作他用,社会捐助公益事业之积极性受到较大挫伤,湖南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这一时期的社会援助,主要是私藏家捐赠古籍、善本。1949~l978年,湖南图书馆收到约10余位重要人士捐赠的古籍善本。其中叶启勋拾经楼、叶启华华萼堂藏书由叶启勋之子叶闽运捐“文管会”,后递藏于该馆,其书多为古籍善本。1952年,龙伯坚部分藏书捐予湖南图书馆,其中有国内外复刻影印的宋元本古籍和明清两代丛书约200余种、20000余册,书箱168个。

1.3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援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力量支持公益事业的热情焕发,社会援助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复兴和发展的亮点。“文革”结束至1985年,湖南省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级图书馆达84个,为使各馆新建、改扩建顺利进行,80年代对图书馆事业的捐赠颇为兴盛。这一时期,各界对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捐助达到空前规模,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82年,沈从文先生向家乡凤凰县捐赠1万元用以修建图书馆,并捐赠《沈从文文集》等一批珍贵图书资料;1995年,湖南图书馆专门成立“湖南名人资料中心”,迄今共收到3000余位学者专家的著作、手稿、字画和藏书计5万多册(件)。此后,各级图书馆纷纷效仿省馆,设立专室收藏湘籍人士的赠书,收藏日丰。1998年,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发出在涟源市白马镇创建“作家爱心书屋”倡议书,得到全国数千名作家和众多出版社支持,收到捐款40万元,赠书近4万册。

此外,随着对外交流增多,来自海外的社会援助日益增多。1984年,湖南图书馆收到日本滋贺县捐赠的近5万册日文图书,并由此建立滋贺友好文库。长沙市图书馆开辟鹿儿岛文库,专室收藏日本鹿儿岛市赠送的日文书刊6500余册。1994年,原平江县图书馆收到美籍华人欧阳遇女士基金会捐赠的60万元,改旧建新,该馆由此改名平江县欧阳遇图书馆。1990年代初期开始,香港汉荣书局石景宜、石汉基父子先后向湖南公共图书馆界赠书数10万册,2004年,又一次性向湖南40家公共图书馆捐赠价值400多万港元的港台版中文图书。

1.4近十年来的社会援助

近十年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突破发展瓶颈、蒸蒸日上的十年。在这十年内,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援助层出不穷,且不再局限于捐书捐钱,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这是此时期社会援助的突出亮点之一。湖南图书馆组建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市县区公共图书馆亦拥有相当规模的志愿者,志愿者捐助的人力资源,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时期重要的物质援助主要有:2008年9月,湖南经广联合华润怡宝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募捐的8万多册爱心图书送抵宁乡县横市镇,用于怡宝爱心图书馆的创建。2010年,溆浦县图书馆设立“溆人书库”,至今共接受200余人捐赠的2000多册图书。2011年4月,女企业家莫雅竹为常德市图书馆捐5万购书款。2011年11月,第三届“三湘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将长沙贺龙体育场户外公益书架收到的1万多册社会捐赠图书转赠给湘西保靖县葫芦镇傍海村农家书屋等基层图书室。2012年7月,湖南绿之韵集团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签署300万爱心图书捐赠战略协议,“绿之韵爱心图书馆工程”全面启动。2012年9月,冷水江市图书馆获赠43册古籍善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同年10月,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向冷水江市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爱心图书,共5000册。2012年10月,花垣县图书馆收到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罗屏捐赠的图书3000册和阅读桌椅、书架等设备。2013年4月,安乡县图书馆收到正一集团捐赠的价值40万元图书。2013年5月,衡阳南岳图书馆获赠共168册的《乾隆大藏经》,价值数万元。2013年10月,七旬退休教师许新民向邵阳松坡图书馆捐赠图书3000册。2013年11月,湖南福彩捐助郴州市图书馆建立两间盲文图书室。2014年1月,国家民委向武冈市图书馆捐赠价值两万元图书。2014年10月,隆回县收到国家图书馆捐赠的价值16万余元的1万册图书。2015年4月,湖南著名家族“黎氏八骏”后人将“黎氏八骏”手稿、照片、信件等一系列珍贵资料捐赠给湖南图书馆。

2 社会援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1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的价值分析

湖南省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从其诞生之日起,社会捐助就是支撑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1903年,湖南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常德图书馆的创建,1904年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的创建,都是由地方士绅倡议募捐建立。110多年来,湖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争取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大至巨资、馆舍,小至书刊,特色文献得以珍藏、馆藏不断充实、馆舍条件得以改善,成为政府拨款之外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社会援助对湖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在构建本省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社会支持对湖南文化事业的稳步推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大批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立,对推动湖南文化的繁荣至关重要,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援建的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在湖南各地纷纷建立,对繁荣文化和促进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提高湖南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设备设施水平,提升整个图书馆界的技术水准,成效卓然。

其次,社会援助是建设馆藏文献资源的有力补充。一方面,社会的无偿援助减轻了图书馆的财政负担,缓解了财政拨款不足、购书经费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购书经费充足,采购渠道通畅,图书馆也会因种种原因无法收齐大量图书资料,导致馆藏文献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完整。而通过社会援助,图书馆可以获得不少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源。此外,很多涉密的内部专业资料,通过正常的订购渠道往往难以获取,社会的援助和赠送能破解这一难题,可以极大地丰富馆藏,并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再次,社会援助不仅仅局限于馆舍馆藏的捐助,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使得图书馆能吸纳优质的社会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此外,还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服务方式和社会舆论等,这些无形的社会援助,提高了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了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湖南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2.2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的必要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长期处于政府责任缺失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境地,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平均每44万人1所,远未达到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每5万人应拥有l所图书馆的标准。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一两万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比起来,更是相差悬殊。湖南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总量、馆员整体素质、设备设施以及服务内容质量等诸多方面不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国内发达省份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2008年我国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第一次确立了近年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主要指标,如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6~1.5册,这一指标远低于国际图联规定的人均最低拥有3册图书的标准。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相当落后,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这也表明公共图书馆事业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图书馆事业发展,必须有巨大的投入。虽然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上升,但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地区,公共图书馆基本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费短缺、政府财力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在信息资源和服务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纵使政府拨款连年提高,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依旧囊中羞涩入不敷出,持续存在资金短缺这个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援助无疑是支撑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得到社会不同形式的援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困顿。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2.3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的现实基础

公共图书馆具备了寻求社会援助的现实基础。第一,大国崛起,人民生活逐渐步入小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出现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中产阶级,各种经济体实力逐渐雄厚,这些力量都有能力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援助的经济基础已然形成。第二,我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的文化传统,存在公益慈善的文化基因,公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热心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乐意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奉献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NGO、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与日俱增。公共图书馆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具备寻求社会援助的良好的社会人文基础。第三,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我国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的慈善、公益行为,为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援助创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第四,从图书馆自身来看,2008年《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图书馆人愿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投资、捐赠、媒体宣传和志愿者活动等,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10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要求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服务合同外包和社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馆界着力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理事会制度,有利于公共文化机构内部的深化改革,也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这对图书馆接受社会援助来说相当重要。

3 图书馆社会援助的实施策略

3.1完善自身形象,提升社会美誉度

公共图书馆获取社会认同与支持的关键在于自身形象的完善和功能价值的提升。要想得到公众的关注与支持,图书馆要培育从业人员寻求社会援助的意识,图书馆员应彻底改变过去完全依赖政府投入的固化思维,消除消极清高的心态,学习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主动争取社会援助,推动形成资助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社会风尚。此外,图书馆要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培育潜在的支持者和捐助者。在丰富资源、优化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要善于宣传自己,经常在媒体上发布和图书馆有关的正面信息,塑造良好形象。

3.2设立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

国家应立法鼓励支持社会向图书馆捐赠,鼓励设立公共图书馆基金。设立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并借此筹措发展基金,接收多种渠道的资助,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通用手段[3]。推动设立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整合社会多方力量,融合社会支持的资源,一方面解决了图书馆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展现图书馆自身的力量。基金会不仅是公益项目的实施者,还是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倡导者。它既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支持得到广泛关注并走上规范和迅速发展道路的标志。

3.3探索多种机制,推动社会援助持续发展

实施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吸纳社会贤达参与图书馆管理,扩大自身影响力,借助更多社会组织的力量,寻求更大的社会支持。2015年3月,湖南图书馆理事会正式成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知名作家王跃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等知名人士担任湖南图书馆理事会理事,扩大了图书馆影响力。以服务项目寻求社会支持,如在开展流动图书馆、盲人阅览等弱势群体服务项目上,通过与慈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2013年11月,湖南福彩捐助郴州市图书馆建立两间盲文图书室,开湖南福彩支援图书馆事业先河。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热心公益人士加入图书馆服务队伍。发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其开放、公益、包容的标志。要建立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规范化、服务项目层次化,建立有效的招募与培训机制,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立人才资源库,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让图书馆的志愿者能招进来,留得下,用得好。

此外,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支持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化社会活动,是利用私有资源实现公众利益。为了确保捐助的合理使用,必须建立完善成熟的机制,使社会捐助在公众监督下透明有效地运作。为了避免公共图书馆社会援助陷入“重捐助,轻监督”的怪圈,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人接管社会援助,接受公众的监督审计,这是社会援助可持续推进的机制保障。

总之,社会援助已成为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图书馆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更要珍惜这种援助,不辜负社会公众的关爱,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王子舟.社会力量是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J].图书馆论坛,2009(6):42-46,57.

[2]胡光耀.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路径选择[J].图书馆建设,2014(11):15-18.

[3]张铁.从制度视角谈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J].图书馆杂志,2012(8):10-12,32.

张钰梅女,1982年生,馆员。

G258.2

(2015-09-24;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援助湖南图书馆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岁月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湖南童谣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