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

2015-02-12 19:24付跃安
图书馆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笔记社交图书

付跃安

图书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

付跃安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类型,将数字阅读与社交服务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关注,也可以实现数字阅读由浅而深的转变。数字阅读社交服务能发挥多种功能,包括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和阅读扩展。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引入社交理念,需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业务实际与读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和优化。文章提出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提供多种社交机会、实现虚实互动等策略。

数字阅读 社交服务 阅读表达 阅读交流

0 导言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对社会交往存在着本能欲求。网络在发展早期就诞生了大量交互方式,如聊天室、BBS;近年更涌现出许多社交平台,如Myspace、YourTube、Facebook、delicious.us、Flickr、开心网、人人网、QQ、飞信;社交方式也层出不穷,如RSS、维基、即时通讯、博客、标签、播客、微博、微信。社交服务从产生之初即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业内进行了大量探讨和尝试。阅读是人们的社会行为之一,在近代西方的沙龙、咖啡馆和宴会社团中,各种作品是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有学者借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将其称为“文学公共领域”[1]。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而数字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加强社交服务对数字阅读的渗透,通过社交促进阅读,也籍阅读丰富社交,理应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

1 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的价值

在纸质阅读中,由于寻找志同道合者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阅读多以线性、单向和静态形态存在。然而,正如Goodreads的创始人奥蒂斯·钱德勒所说,读者所读的内容和阅读中的感悟是一种思想过程[2],阅读行为即是一种思想交流,是读者与作者的“人际沟通”。在阅读中,人们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借助个体经验和知识,不断重塑自己的认知世界,而当新思想一旦形成,人们就有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冲动。在阅读中引入社交元素,可以满足人们对社会化阅读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促进基于数量维度的阅读扩展。据统计,在起点中文网的付费活跃用户中,接近四分之一的用户对网站社交有一定兴趣,他们的消费水平也高出普通用户;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利用社交功能的用户其月均消费额度为20元左右,是一般读者的4-5倍[3]。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4-5]。因此,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引入社交元素,有利于吸引更多读者开展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一直是浅阅读的代名词。2014年,据英国《卫报》报道,一项由欧洲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项目表明,与纸质阅读相比,读者阅读电子书的效果受到限制。在这项研究中,50名读者被分成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阅读同一篇小说,其中一个实验组阅读纸质小说,另一个实验组阅读电子小说,阅读后的测验表明,阅读纸质小说的读者对事件顺序的描述要比阅读电子小说的读者精确得多[6]。如果在阅读中引入社交,通过提高读者对阅读的关注,将有利于促进基于质性维度的阅读深化。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表达观点,提出问题,或提供相关资料,也可以回应其他读者的发言,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阅读对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数字阅读也藉此实现了由“浅”而“深”的转变。

此外,在社交中引入阅读可以丰富社交内涵。以互动为核心的纯社交空间拥有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服务于社交活动,起的是辅助作用。在数字阅读互动中,内容从后台走上前台,成为社交的核心要素。虽然Web2.0理念要求媒介创造和传播的“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实现内容生产的话语权下移,但这种“去权威化”的结果是大量垃圾信息的产生及互动的低效。数字阅读社交一方面保留了专业传播者的权威,另一方面发挥了社交民主的力量,因而是对阅读的理性回归。正是出于对纯社交局限的考虑,近年一些社交平台纷纷引入阅读功能,实现阅读与社交的良性互动,如Facebook、腾讯。2014年Facebook发布一款新闻阅读应用Paper,采用人工编辑和推荐做法,以取代算法推荐[7],从而使这一社交网站多了一份阅读倡导者的色彩。

2 数字阅读社交服务功能

根据阅读特点和社交服务发展现状,笔者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的功能划分为四类: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与阅读扩展。

2.1 阅读表达

有学者对Web2.0的定义是:Web2.0=技术+公开真实的个人表达+共同建设,其中技术提供了Web2.0的基础,公开真实的个人表达代表了Web2.0的社会意义,共同建设指出了Web2.0的文化意义[8],据此本文提出“阅读表达”一语。阅读表达是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交互,任何能够体现阅读者对阅读对象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都属于阅读表达,如划线/高亮、做笔记、添加书签、评论,正是在阅读表达的基础上才产生了阅读社交。根据表达与阅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阅读表达划分为嵌入式表达与非嵌入式表达两种,前者指表达与阅读融为一体,以数字阅读笔记功能为代表,后者指可以脱离阅读过程的表达行为,如在论坛中对图书进行打分、评价。以阅读社交为主打业务的豆瓣读书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对电子书的表达功能:在电子书详细信息页,读者可以对图书作文字评论,评价图书是否“有用”,给作品评星,还可以为作品添加标签;在电子书阅读界面,系统为读者提供划线、批注、复制、纠错等一系列笔记功能。

2.2 阅读交流

阅读表达是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交互,而阅读交流则是以阅读表达为基础阅读者彼此之间的互动。目前许多数字阅读平台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功能。成立于2007年,后被亚马逊并购的社交阅读网站Goodreads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交流功能,每个注册读者都可以创建个人书架,在书架上“陈列”读过、正在读与即将读的书单,可以对每本书评价和介绍,其朋友可以浏览书架,分享其阅读和评论,也可以撰写评语。阅读交流的动机既可能是推荐,也可能是希望得到关注,甚至可能是期待获得某种认可,即“读毕的可证明性”[9]。有时阅读交流是在参与者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如亚马逊的“热门标注”——读者在阅读Kindle电子书时,可通过电子批注来标注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当对某一部分批注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这些批注就会出现在以后的电子书中。例如,根据统计,电子书《傲慢与偏见》中最受欢迎的句子是:“一个拥有财富的单身汉必定想结婚,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2.3 阅读聚类

社交服务可以将具有共同兴趣的读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人以群分,让参与者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分享和互动。齐美尔说过,人们需要参与到志趣相投的群体中,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10]。在田丽等人对网络社交所作的调查中,影响被调查者参与网络小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小组专题与成员的兴趣爱好[11],当小组专题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符时,人们就倾向于加入这一小组。与基于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地域乃至行业特征的聚类不同,作为一种单纯的精神交流,阅读聚类更有利于发挥以兴趣聚集同伴的作用,起点中文网的门派、豆瓣的小组、新浪的微吧、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悦读圈、多看阅读的书友圈等都属于兴趣读书小组。

2.4 阅读扩展

一些社交行为研究表明,用户参与社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加获取新资源的机会。通过引入社交元素,可以扩大读者可获得的资源范围,除了同伴的推荐外,服务提供者还可以借助社交服务中的内容聚类功能达到扩展资源的目的,使相似或相关的阅读对象被聚集到一起,读者在检索、浏览等常见获取途径之外获得更多的发现机会,如豆瓣读书的“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和“作品标签”。在多种阅读扩展的方式中,标签聚类是一种重要类型,但由于标签本身的非规范性特点,使基于标签的阅读扩展存在着准确性和效率上的不足,需要结合已有的专业资源组织和发现系统予以完善。杨萌等人针对标签组织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多视角聚合策略,即在同一个架构下,使元数据、受控词表、标签、本体等内容与社会网络、形式概念等技术有机整合[12],从而将标签纳入到正式资源组织和发现体系中。

3 图书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图书馆承担着执行社会书面交流机制的功能[13]。图书馆一直有举办读书会、组织读书俱乐部的传统,在信息时代引入社交理念、加强阅读交流理应成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重要内容。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8年指出,图书馆界应重视社交媒体[14]。

3.1 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策略

社交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社交形式,如评论、回复、标签、评级、投票、分享、群组。这些社交形式均可以应用到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中,但图书馆应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与读者需求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

第一,重视数字阅读笔记的社交功能。图书馆社交服务在涉及阅读交互时,关注较多的是基于非嵌入式表达的社交,对以数字阅读笔记为代表的嵌入式表达的交互讨论较少。阅读笔记不仅能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阅读对象,也是阅读社交的重要素材。应能允许读者在阅读电子文献时看到之前读过该文献的读者的笔记,了解到前人标注的重点句和所作的批语与注释,后来的读者可以对这些笔记和观点进行补充或回应;而系统也可将阅读笔记的更新内容再次通知给之前的读者,并允许其作进一步的答复。不过与非嵌入式表达不同,数字笔记的个人化程度较高,并非任何读者都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图书馆要提供知情选择权。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即选择进入(Opt-in)与选择退出(Opt-out),前者默认不参与交流,读者选择进入,后者默认参与交流,读者选择退出。与非嵌入式表达不同,对于数字阅读笔记,宜采取选择进入策略。

根据笔记被保存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本地笔记和云笔记。前者只在本地设备中保存,当读者利用其他设备阅读同一电子文献时,之前所做的笔记将无法获得;后者指数字笔记被保存在服务器中,读者不论使用何种设备都可以获得之前的笔记。目前,许多数字阅读商都提供了协同(Sync.)服务,实现了云笔记功能,让读者在不同设备上的阅读笔记可以在设备间同步,如在手机上做的笔记在平板电脑上也同样看到。云笔记会增加服务器的压力,但只有笔记被保存在服务器中,其他读者才可能看到,也才可能与之交互,因此,云笔记是数字笔记社交服务的基础。如果由于服务器承压有限,不足以提供完整的云笔记功能,可以优先考虑笔记中数字信息的保存和共享,对于物理信息可以用逻辑数据替代。

第二,实现人以“阅”分。人与人互动的前提是要有共同语言。在社交网站上,不论是由网站管理者创建的专题论坛,还是由用户自建的兴趣小组,或者是由用户添加的好友,目的都是实现用户聚类。在数字阅读社交服务中,图书馆以数字阅读为基础,以电子文献为红线,实现读者聚类,让所有借过和读过同一电子文献的读者都可以围绕这一文献进行分享和交流,每个参与其中的读者都能找到与之互动的对象。与选择加入小组不同,基于同一电子文献的聚合效果更明显,凝聚力也更强。

第三,实现阅读资源的社交发现。拇指阅读创始人左志坚认为,目前电子书存在某种过剩状况,而阅读又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因此社交有助于解决电子书的信息匹配问题[15]。速途研究院将2014年手机阅读社交化的发展趋势界定为“评价分享渠道”与“提升用户感受”,提出基于用户主动评价信息与阅读行为数据相结合的推荐[16]。图书馆在服务中如果能挖掘社交信息并进行推荐,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发现机会。在Ann Arbor图书馆的OPAC图书信息后,读者可以对感兴趣的图书添加标签,也可以基于已添加的标签发现类似图书。广州图书馆网站改版方案增设社交推荐功能,读者在OPAC中可以对一本书设置推荐星级,系统通过内置算法计算图书的推荐指数,凡推荐指数达到一定阈值的图书将获得在网站首页展示的机会。

3.2 促进跨平台社交功能对接

李金波提出三种图书馆社交网络建设方式:在社交网站上注册账户,利用OpenAPI开发第三方应用,构建图书馆社交网络[17]。前两种可以归结为利用第三方社交平台,第三种是图书馆自建社交网络。除此之外,一些数字阅读供应商也提供了社交服务,如亚马逊Kindle书店与被亚马逊并购的GoodReads。为了方便读者利用社交服务,图书馆应积极促进跨平台社交功能的对接。

首先,促进数字阅读笔记的跨平台应用。2014年,当索尼宣布关闭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子书店时,索尼为读者提供了数据迁移功能,读者的账户和数据将被Kobo接管,但读者在索尼电子书中做的数字笔记却无法被迁移到Kobo电子书中。这一现象说明,读者在阅读电子书时所做的数字笔记被掌控在书商手中。出于技术或利益考虑,书商大都不愿意与图书馆共享数字笔记,特别是采取云服务模式的书商。在纸质图书服务中,读者在图书上做的笔记在图书归还后即由图书馆处理。同样,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图书馆理应能获得读者所做的数字笔记,并有权对其进行管理和应用,这些数字笔记应能以独立文件被导出,保存在图书馆服务器上,即使图书馆与书商中止合作,图书馆仍然可以获得和使用这些文件,可将这些文件应用到其它来源的数字资源中,实现跨平台、跨格式的笔记互认和迁移。

其次,促进跨平台社交融合。在数字阅读供应商、图书馆与第三方社交平台上,读者可以获得多种互动机会,如果能将不同平台上的互动融合,实现跨平台社交,将会更加方便读者。第一,实现跨平台认证。当读者利用读者证在数字阅读供应商或建立了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平台上登录时,应能被承认为注册用户,享有所有注册用户的互动权限,不必重新注册;而当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进入供应商或第三方平台时,已登录的读者可不必进行二次登录。第二,实现社交同步。对于图书馆自建的社交版块,应能实现与数字阅读供应商或第三方平台的社交同步。例如,当读者在OPAC中对一本电子书发表评论后,这些评论可以被同步在书商或第三方平台的互动版块中发表,反之亦然。第三,采取灵活的分享策略。对于公有领域的资源,读者可以自由分享,被分享者既可以链接原文,也可以直接阅读被分享的内容,但是对于受版权保护的数字资源,可以采取一些变通措施,如当读者希望分享书中的某一段时,可由系统产生关于这一段的元信息,通过对元信息的分享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3.3 实现虚实互动

图书馆不仅提供虚拟形态的数字阅读,也提供实体形态的纸质阅读,并有物理服务场所,可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虚实兼容的优势,实现虚实互动。

第一,促进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互动的融合。不论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人们都有围绕阅读开展交流的需要,图书馆有必要创造机会,使两种形态的阅读互动融合。例如,读者在借阅纸质书后,可在图书馆网站上浏览该书的数字阅读笔记,这些笔记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图书的重点、难点和他人的观点,促进读者思考;图书馆也可将这些笔记连同互动精华打印出来,附着在纸质图书上,或提供二维码链接,并且根据平台互动和数字笔记状况,及时更新纸质图书中的互动信息。在国外出版的图书中,一些出版社会在图书封底印上名人评语,用以表明图书的价值,但在图书馆虚实互动服务中,图书评语完全来自普通读者。图书馆也可在纸质图书中附上可留言的区域或互动版块链接,鼓励读者将心得记录下来,参与网上互动。

第二,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图书馆服务的另一个特点是读者的本地化。理论上讲,数字阅读没有物理边界,读者可分布在任何地点,但一般情况下供应商都要求图书馆只能向有限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如高校师生、公共馆的办证读者,这决定了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对象具有本地化特点。虽然本地化限制了数字阅读潜能的发挥,但对图书馆组织线下活动却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可在网上阅读社区中选择最受关注的话题并组织线下讨论。在讨论前,图书馆可在线上涉及该话题的版块中发出活动通告,或对一些热门电子书刊,向所有借过、读过该书刊的读者发出邀请,这种方式类似商业领域的定向广告,可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读者的参与热情。在活动现场,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免费Wifi,现场读者可以与线上读者进行实时互动。

4 结语

作为新型阅读形态,数字阅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引入社交元素时,既要对社交服务中成熟的做法予以借鉴,也应依据数字阅读的特点进行创新,同时根据图书馆的业务实际和读者需要进行优化,使社交真正成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对数字阅读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满足读者在阅读中社交、在社交中阅读的需要。

[1]李军.传媒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2.

[2]徐淑欣,徐丽芳.阅读社交网站与图书发现[J].出版参考,2013(8):50.

[3]戴和忠,王秀昕.数字阅读网站社交化互动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2013(9):32-35.

[4]Huang,Yun Kuei,Yan,Wen I.Motive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reading internet book reviews[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8,26(1):97-110.

[5]Chevalier,J.and D.Mayzlin.The effect of word of mouth on sales:Online book review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8):345-354.

[6]Ebooks Will Make Us Dumber,Or They Won't [EB/OL].[2014-10-22].http://www.forbes.com/sites/ jeremygreenfield/2014/08/20/will-ebooks-make-usdumber/.

[7]新闻阅读器Paper对Facebook有多重要?[EB/OL]. [2014-02-13].http://app.techweb.com.cn/ios/2014-01-29/2002670.shtml.

[8]吴烨宇.Web2.0时代为传统媒体创造新的增长方式[N].青年报,2009-09-03.

[9]阅读的未来(兼谈搜狐新闻客户端)[EB/OL].[2014-02-05].http://www.kaixian.tv/gd/2014/0127/1469 515.html.

[10]格奥尔格·齐美尔.大都市和精神生活[M].郭子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

[11]田丽,安静.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13-19.

[12]杨萌,张云中,徐宝祥.社会化标系统资源多维度聚合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126-131.

[13]谢拉.图书馆学引论[M].张沙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65-69.

[14]姚飞,张成昱,陈武,等.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1,30(6):24-28,23.

[15]左志坚.数字阅读社交化:Amazon和国内多家公司的最新尝试[N].21世纪网(数字报),2014-01-24(19).

[16]速途研究院:2013年第四季度手机阅读市场分析报告[EB/OL].[2014-10-22].http://www.sootoo.com/ content/478719.shtml.

[17]李金波.社交网络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6):170-174.

Strategies of Social Media Service for Digital Reading in Libraries

FU Yue-an

As a key part of library service,digital reading can be combined with social media service to engage more patrons and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on level of digital reading.There are various functions of social media service in digital reading,including reading expression,reading exchanging,reading grouping and reading discovery.To better integrate social media service with digital reading,libraries need to innovate and optimize current social media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digital reading,library business and the needs of their readers.At last,to help libraries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nefits of social media service,this paper recommends diversifying social media services,offering multiple channel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ng virtual and physical interaction.

digital reading;social media service;reading expression;reading exchanging

格式 付跃安.图书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5(3):48-52,47.

付跃安(1974-),男,博士,研究馆员,广州图书馆社会活动推广部副主任。

2014-11-02

猜你喜欢
笔记社交图书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图书推荐
社交距离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班里有个图书角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