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两岸·大陆

2015-02-13 07:45
台声 2015年7期
关键词:载客归国蛟龙

火箭点火成为首飞奠基

3月23日16时,我国复杂程度最高的新一代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北京成功完成一级火箭的发动机点火试验,这意味着“长征五号”最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2016年实现首飞打下重要基础。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能一次将20多吨的空间站组件运送到指定轨道上,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近3倍。

纯电动公交 零污染排放

3月23日上午,大陆首辆18米纯电动公交投入57路空载试运营,3月25日正式在北京上路载客。此次投入57路试运营的18米纯电动公交车,是目前大陆体积最大的纯电动公交车。车辆外观采用时尚现代的第三代大型城市客车造型,车身采用成熟的轻量化全承载低地板车体结构,最大载客人数可达143人,比现在普通的18米坐席多6个,车辆为零排放,无污染。

节能在航空 首使生物油

3月21日8时20分,海南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搭载15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10时50分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本次航班使用的是新型能源生物航油。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航班使用了由中石化从餐馆收集的餐饮废油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料,标志着我国航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进入商业飞行阶段,也将对新能源应用和绿色低碳飞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主望远镜 数据全球发

3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兴隆观测站宣布,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即“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首批巡天光谱数据对全球发布。安放于兴隆观测站的LAMO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谱巡天望远镜,它应用主动光学技术,实现在观测中镜面曲面连续变化,其通光口径最大4.9米,视场直径最大5度。望远镜每次观测可获得多达4000个天体的光谱,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完成海洋考 “蛟龙”驻青岛

3月1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完成2014年至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科考任务后,搭乘母船靠泊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这是“蛟龙”号正式入驻其业务化运行单位,标志着“蛟龙”号业务化运行的陆基保障条件已基本具备。

春天万物苏 黄河迎春汛

冬去春来,正是晋陕大峡谷中的山桃花盛开时节,当地的百姓便把此时汹涌奔腾的黄河水,取名为“桃花汛”。

防暴队归国 给成员点赞

3月22日,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第二批25名归国队员、公安部轮换指导组成员乘机抵达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此前首批115名队员已于3月12日归国。至此,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维和任务圆满结束,140名队员全部归建。

猜你喜欢
载客归国蛟龙
镇江:用“四项机制”打造留学归国人才精英队伍
2021年第1季度,我国新注册登记载货汽车同比增长100.99%,新注册登记载客汽车同比增长58.53%
蛟龙突击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云露山上锁“蛟龙”
模型飞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