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乐学氛围营造的三个环节

2015-02-13 03:21赵翠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玉溪景点营造

赵翠仙

(玉溪聂耳小学,云南玉溪653100)

□短 论□

小学语文教学乐学氛围营造的三个环节

赵翠仙

(玉溪聂耳小学,云南玉溪653100)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是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营造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呢?

第一,激励欣赏,灵活多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习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激励手段的应用,手段既要形式多样,又要有所变化,特别是要根据实际创新。例如可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轻轻点头,首肯微笑。在每节课里,教师要尽量赞赏学生,让赞赏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走,使学生在教学中愉快地分享成功的喜悦。可以说,赞赏出兴趣,赞赏出进步,赞赏出特点,赞赏出创造力。通过赞赏可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巧设悬念,实践体验。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富有想象、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巧妙地设置悬念,将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集中地演化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适时地“抛给学生”,吊起学生探究的“胃口”,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由此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触发学习的激情与热情,从而展开高效的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有意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对课文有疑点的,第二组是设计问题的。第一组提出:这“半截蜡烛”为何如此重要?课文为何有用括号括起来的文字?第二组提出:文中与敌人周旋的故事中“半截蜡烛”几遭劫难?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谁也不想落伍,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书本知识只有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能力。而让学生多讲的教学方式,正是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把书本内容生动化,使语文学习形象化。如笔者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图,介绍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学生先理清游览顺序,再动手画景点游览图,然后介绍景点。

第三,以人为本,多向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觉意识的强化,内在进取热情的激发。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以激发其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能体验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对于作文的评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具体的做法是: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测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尊重、信任、赞赏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2014年12月4日

猜你喜欢
玉溪景点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