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音乐文化研究

2015-02-13 09:55刘思思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

刘思思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城市音乐文化研究

刘思思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063000)

基于音乐社会学相关理论,从城市音乐文化特质、城市音乐文化的构成与特点两个维度阐述城市音乐文化这一特殊的文化事相活动。通过考量当前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原因,认为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城市音乐文化创作的文化土壤,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是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社会土壤,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物质基础。

城市;音乐文化;社会学;社会环境

一、城市音乐文化现象解读

城市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现象,具有社会学和音乐学的双重性质。对于城市而言,是具有共同习俗、共同社会信仰和地域传统人群的高度集聚,并组成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1],城市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客观存在现象,对社会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把城市音乐文化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和城市文化环境中,既能揭示城市音乐文化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也能展现出城市音乐文化的精神感召力量,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影响。城市音乐文化是由大量的、生动的以及具体的音乐活动共同构建的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2]。在这些文化系统中,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在城市空间的传播,加上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不断影响,形成了具有城市文化内涵的音乐社会现象。而创作主体具有广泛性、参与性、多元性和参与性。

二、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原因分析

由于文化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塑造了多样的地域文化空间[3]。这对于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来说,势必受到地域文化空间的影响,从而塑造了多样的城市音乐文化风格[4]。只有了解城市文化的基础与内涵,才能解读其音乐文化的精神与意味。另外,不同的时代也折射出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这也是城市音乐文化纵向发展演化的逻辑线索。从近几十年来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音乐风格多表现为歌颂幸福、生活安康、热爱祖国为题材的戏曲唱词,而现代城市音乐文化则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形象,把现代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本地域民族的、非民族的,以及跨地域民族的文化也融入其中,彰显现代城市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价值取向[5]。文化在城市文化系统中应当说是先进文化的代音乐表,是城市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就需要把握城市的地域社会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从社会综合全面的角度梳理城市音乐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才能解读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原因。

1. 优秀的传统是城市音乐文化创作的文化土壤

城市音乐文化不是简单、孤立的音乐现象,是文化、政治、经济、审美等社会条件下相互交汇孕育而成。传统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并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也为城市音乐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艺术基因。从周代的歌舞戏、角抵戏、傩舞戏,到唐代的代面、参军戏,以及宋代的说唱和滑稽戏、宋元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都是现代城市音乐文化艺术创作的传统文化因子、历史积淀和社会土壤,如果离开这些去发展和推广城市音乐,势必会造成与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双向博弈与冲突,不同迎合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并被新的音乐文化形态所取代[6]。因此,在现代城市音乐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既要传承与发扬城市的文化传统,还要吸收现代的时代元素,才能推动城市音乐文化的不断创新与繁荣。

2. 良好的环境是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社会环境

城市音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与兴盛的现实土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的支持是城市音乐文化兴盛的外部动力。音乐文化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弘扬和传承城市文化,国家各级文化部门制定的相关的政策,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入手,组织各种类型的歌咏比赛,有力推动了我国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其次,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城市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文化基础和内驱力,也是城市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叙事载体。因此,群众作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音乐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承担着城市音乐文化的中介载体角色,创造了多样的城市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最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音乐文化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离不开可依赖的城市空间,需要在一个具有音乐文化氛围的空间场域环境中来加以表现。因此,加大城市音乐文化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建设也是城市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的实施路径可以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公园、城市广场、园林建设,为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美典雅的人文自然环境,这也为城市广场舞、健美操、太极拳、歌唱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音乐的结合增添了城市音律的动感。

3. 丰富的生活是城市音乐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现实需求。音乐文化活动作为调节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项最有效的娱乐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群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因为,音乐文化本身不收年龄和地域的限制,同时,又是宣泄内心情况,排解不良情绪的特殊价值功效。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城市音乐文化的兴盛不单单是简单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审美、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硕果。城市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样态,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城市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聚焦与折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亟需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来规避物质文明单一向度发展的潜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全民性的音乐活动,构建良好的城市群体关系,以营造良好、和谐的城市人文环境。

三、城市音乐文化的创造解读

1. 城市音乐文化创造的本质

城市音乐文化本质的探讨主要局限于主观性、客观性,亦或是社会性的认识方面。强调城市音乐文化的主观性创造会造成文化的“非主流”文化样态格局,传统的音乐文化也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如果说城市音乐文化的本质具有客观性,那么,这种文化不能随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难以发挥人的主观创造能力。因此,本文认为现代城市音乐文化的创造决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以社会形式存在也是城市音乐文化生产的传承载体,其创造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一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音乐作为一种交流情感的媒介,具有工具理性的价值意义,无论是原始部落上的歌舞表演,还是现代以愉悦性为主流的健身舞蹈,都遵循着一个同样的规律:在社会互动的进程中为了更好地维系社会群体关系,满足人群身心需要的一种活动方式。从现代城市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内容及传播途径多样化的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关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效益,承载着传承城市精神,维系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城市音乐文化的创造性。创造是音乐艺术活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和发展。在对音乐艺术作品创造与诠释的过程中,都充满着创造性的探索精神,这样才能赋予城市音乐文化以新的生命、新的气质。

2. 城市音乐文化创造的结构

从城市音乐文化创造的结构来看,首先是文化活动的创作。这种文化活动具有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双重性质,如城市演唱会、各种音乐娱乐电视节目具有商品性,而广场舞会、百姓舞台等在公益性活动场所举行的音乐文化活动则是非商品性的特质,或者称之为公益性的城市音乐文化。从创作主体的维度,城市音乐文化艺术作品描摹了城市人群的生活状态、审美取向、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人物、事件以及时代精神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和整理来体现人生存状态和艺术审美价值追求,这也是精神形态外在创造的行为彰显,诠释着城市音乐文化艺术创作规律的行为轨迹,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其次音乐文化的传播创造。传播是城市音乐文化产生影响力的主要途径,音乐文化创作的目的在于传播,以发挥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传播相对于音乐文化创造来说,是相对独立的文化生产方式,传播的实际效益除了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以外,还需要音乐文本本身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另外,对于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音乐作品而是作为传播工具而存在,这种传播的功利性也容易引发音乐文化所带来的社会异化威胁。

3. 城市音乐文化创造的内部动力

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与创新,需要在满足社会群体精神需求的条件下,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营造一个自我鉴赏的心理空间。城市音乐文化本身的潜在力量在于激发人们的精神,塑造人们的积极情感,启发人们的积极奋进,为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的软文化环境,这种潜在的文化力量也是推动城市音乐文化活动的内部动力模式。另外,城市音乐文化的创造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文化生态系统,而是与城市精神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一脉相承。城市音乐文化建设可以弥补城市精神文化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维系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人们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群体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以此来强化、深化、激励人们内在的情绪和情感。

四、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现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唐山市为例

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这一母体,城市文化的历史沿革为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演化提供了重要逻辑线索。城市音乐文化只有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文化场域环境中,才能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音乐文化的成分,展现出交互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城市文化基础的差异塑造了城市特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对于城市音乐文化的研究需要用差异化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才能诠释和挖掘不同地域城市音乐文化基因[7]。

就城市音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流行音乐与公园、广场音乐、民族音乐、社会音乐教育与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唐山市作为音乐文化艺术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厚的城市音乐文化氛围、文化内涵和文化基础。其中,以流行音乐为主,并在广场与公园音乐中普遍开展,主要开设的大型地点有南湖公园、凤凰山公园、大钊公园、大城山公园等;广场音乐则更为普遍,几乎在每个大中小型广场都随处可见,如万达广场、会展广场、中环广场、唐山广场等。参与的群体主要以老年退休群体为主,中青年和少年儿童参与者较少,这一群体结构特征也表现出唐山市城市音乐文化的外部表现形态和传承范式主要表现出当地的戏曲、红歌为主,流行音乐元素不足;民族音乐在唐山市城市文化建设中亦是难窥一见,皮影戏、乐亭大鼓渐渐失去了在现代城市音乐建设中的文化基础;社会音乐教育与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是传承城市音乐文化,丰富城市音乐文化内涵,并以社会教育的传承范式实现着广泛传播,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近几年,唐山市社会音乐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开设了许多音乐教育培训学校、艺术培训中心、琴行及音乐教室等。高校音乐教育通过一种专业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城市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五、城市音乐文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1.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音乐文化有着不同体裁的展示形式,具有丰富的感官刺激,通过展示其艺术形式人们达到赏心悦目的作用。人们在创造美、感受美的同时明确了自我需要,通过音乐文化的发展了解到一个良好生活环境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包括精神上的感受,城市音乐文化的形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调剂心态,使音乐文化在融入生活增加安全心态,有一定的维稳作用[8]。

2. 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丰富的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城市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音乐文化演出通过音乐的表达呈现视听艺术上盛宴,音乐在这里传达着和谐的意境,人们在心灵上得到净化。音乐不仅仅是创设愉快的气氛,同时也可以给参与的市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市民在聆听享受的同时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的参与学习和生活有效的提高文化素质[9]。

3. 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音乐文化中的教化性和自由性是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音乐以特殊的感性形式表达音乐文化传达的和谐性,对于审美个体来说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来宣泄内在的情感,排解心理压抑,放松身心[10]。城市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城市音乐氛围创造了条件,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是其他文化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城市生活群体生活在一个浓郁的文化空间场域环境中,耳濡目染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践行了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属性,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条件,而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建设,推动城市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刘士林.关于城市音乐文化的阐释语境问题[J].音乐艺术, 2014,22(3):42-45.

[2] 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8.

[3] 张蕾.文化民生与音乐文化产业的互动构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2):152-15.

[4] 吴素芹,董茉.高师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8):118-120.

[5] 汪青.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5(9):71-73.

[6] 管建华.后现代经济学视野下城市的音乐生产[J].音乐艺术, 2013,35(9):23-26.

[7] 金相莉.绥化城市音乐文化发展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 2013,33(6):53-55.

[8] 于洪浩.城市音乐文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4,30(3):190-193.

[9] 常晶晶.民族音乐视野下燕赵音乐文化历史考略及其传承[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5):75-78.

[10] 鲁晨.城市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研究[J].科教创新导报, 2013,21(3):221.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A Study on Urban Music Culture

LIU Si-si
(Department of Music,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Base on music sociology theories, the urban music culture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raits of urban music culture,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music culture.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urban music culture’s thriv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soil of urban music culture‘s creation,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is the thriving social soil for urban music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urban music culture’s flourishing.

city; music culture; sociology; social environment

J60-05

A

1009-9115(2015)03-0009-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03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C18)

2015-03-14

刘思思(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奇妙的“自然音乐”
谁远谁近?
音乐从哪里来?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