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宾结构“照旧”的词汇化

2015-02-13 09:55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宾用例韵律

李 雪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述宾结构“照旧”的词汇化

李雪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照旧”,直接来源是跨层结构“照旧”。在宾语省略的情况下,“旧”被名词化了,由此产生了动宾短语“照旧”,由于其经常用于连动结构的第一动词位置,且紧邻VP出现,因而在韵律规则,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的情况下逐渐发生融合,词汇化为一个副词。

“照旧”;述宾结构;词汇化;重新分析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照旧”有两种词性,一为动词,意思是“跟原来一样”[1],表示按照原先的(样子、规定或行为)进行。例如:

(1)还是王老师老练,打破沉默笑着说,“都别拘谨,别把元豹当外人,从今后他就是咱们的亲姐妹了,大家该洗该涮,该吃零食该说别人的闲话都照旧。”(王朔《修改后发表》)

一为副词,意为“仍旧”[1],表示已经存在、出现或进行的状态、情况或动作持续不变。例如:

(2)没错!敲开门进去后照旧彬彬有礼,先道歉再逮人,不忘欣赏一下墙上的油画,恭维几句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王朔《痴人》)

目前,汉语学界更多的是从现代汉语角度或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照旧”与其近义词“还”“还是”“仍然”“依然”“依旧”等进行共时层面上的比较研究,如刘林燕[2],许彬彬[3]。关于现代汉语中动词“照旧”与副词“照旧”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尚未有人提及。动词、副词“照旧”由述宾短语词汇化而来,我们有必要探讨它们演化的动因与机制。

二、述宾结构“照旧”的动词化

“照”有三种词性,即动词、介词和副词。动词“照”有照射、反射影像、拍摄义;介词“照”有向、朝和按、依义;副词“照”表示按原件或某种标准做[4]。我们认为副词、介词义一般是从动词义衍生出来的。

《说文·火部》:“照,从火昭声,明也。亦作炤。”“照”的意思是阳光使天地明亮。如:“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本义引申出照射、照耀义,即日光投射大地,词性是动词。如:“焜昱错眩,照耀辉煌。”(《淮南子·本经》)

阳光投射大地可能出现反射,照射、照耀义的动词“照”再进一步引申为通过反光看自身影像,如:照镜;照影。影像与本体之间存在着对比和参考,“照”又引申出参考、对比义。如:查照;比照;对照。

对比、参考义的“照”通过隐喻机制,引申出表示依循、根据义。如:“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向、朝”义也是从“对比、参照”义引申出来的,表示参考一定的方位进行。如:“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照”与“旧”连用最早出现在唐代,但二者不属于同一层次。例如:

(3)明年徒步吊京国,宅破子毁哀如何。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李商隐《安平公诗》)

(4)悬崖接果今何在,浅井窥星影已沉。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李洞《和寿中丞伤猿》)

例(3)与例(4)中的“照”都是动词,照射、照耀义。“旧”是形容词,表示过去的、从前的,分别修饰限制其后的名词性成分“燕窠”“啼林”。“旧燕窠”“旧啼林”充当“照”的宾语。“照旧燕窠”和“照旧啼林”的结构层次可以分析为:照+(旧+NP)。“照”和“旧”虽然在线性上紧邻了,但却不在一个结构层次上。再如:

(5)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杨凌《琴曲歌辞·明妃怨》)

(6)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吟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夭桃诗》)

例(5)、(6)中的“照”、“旧”虽然紧邻,但是也不在同一层次上,“旧”仍然是修饰限制其后的名词性词语的,不过这里的“照”应作反射影像解。再如:

(7)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白居易《题旧写真图》)

例(7)中“旧图画”与“昔仪形”对举,“旧图画”是“照”的宾语,意思是比照、参照原来的图画。“照旧图画”的结构层次为:照+(旧+图画)。这里的“照旧”也是跨层结构。

宋代也出现了“照”“旧”连用的例子,但用例不多。如:

(8)京兆府卧龙禅师,僧问:“杲日符天际,珠光照旧都。浦津通法海,今日意何如?”(《五灯会元》)

(9)曰:“学人不会,请师直指。”师曰:“家犬声狞夜不休。”问:“如何是菩提路?”师曰:“月照旧房深。”(《五灯会元》)

上述两例中的“照”都是照耀义,例(8)是珠光照耀着原来的都城,“照”直接支配“旧都”。例(9)的结构稍微复杂些,“照+(旧+NP)”后有一个补充成分“深”,其实“深”语义指向动词“照”,指“月光照射进旧房的范围和深度大”。二例中的“照旧”均是跨层结构。

元代仍出现了“照旧NP”用例,“照旧”仍是跨层结构,不过其中的“照”是“依照、按照”义动词。例如:

(10)五月,金国始遣贺天申节使来。有司言合照旧例:北使贺生辰圣节使副随宰臣紫宸殿上寿,进寿酒毕,皇帝、宰臣以下同使副酒三行,教坊作乐,三节人从不赴。(脱脱《宋史》)

元代还出现了“照旧”单独做谓语的用例,但用例极少。如:

(11)修网巾的出牌额,照旧。去时穿这件衣服,如今原是这件衣服。(刘唐卿《全元南戏·白兔记》)

例(11)中“照旧”后没有接任何成分,并且作整个句子的谓语,“照旧”为述宾短语。这里的“照”是动词,而不是介词,意思是按、依,“旧”是动词“照”的宾语。“旧”原本是形容词性的,但例(11)中的“旧”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转指以前、原来、过去的事物,已经名词化了,形容词“旧”与名词化的“旧”在认知域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义素[+过去的]。“旧”所指的事物在上下文或说话人的意识里已经有明确的所指,根据上下文可知“去时穿这件衣服,如今原是这件衣服”就是“旧”的所指。例中“照旧”可解释为:依照原先的(行为、样子或规定)。

“汉语中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音步对应一个韵律词,想要成为复合词首先要是一个韵律词。”[5]述宾结构“照旧”是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韵律词,具备了固化为一个双音词的音步条件。

“照旧”原先出现在结构“照旧NP”中,“照”与“旧”不在同一层次上,不是一对直接成分。当“照旧NP”中NP脱落,“照旧”单独作句子的谓语。社会认知心理学中有一种“组块”心理现状,“当构成一个句法单位或者虽不构成一个句法单位但在线性顺序上邻接的两个词由于某种原因经常在一起出现时,语言使用者就有可能把它们看做一体来加以整体处理,而不再对其内部结构做分析,这样就使得二者之间原有的语法距离缩短或消失”[6]。“照”与“旧”由于它们经常紧临出现,在“组块心理”的作用,常被分析为一个整体,“照”与“旧”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粘合,分界逐渐消失。分界的消失促使“照”“旧”就具备了粘合成词的句法条件。

我们检索语料发现,元代“照旧”单独作谓语的用例少之又少。到了明代,单独做谓语的“照旧”用例逐渐增多,如《烈皇小识》2例、《西游记》2例、《王阳明全集》2例,《二刻拍案惊奇》《玉镜新谭》《三宝太监西洋记》《石点头》各1例。例如:

(12)陈祈不服,又到州里去告,准了;及至问起来,知是县间问过的,不肯改断,仍复照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13)二位元帅、一个天师、一个国师、四位公公、大小将官仔细打一看,恰好是昔年吊下水的李海!人物面貌俱然照旧,只是嘴上胡子长了许多。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七回》

清代,“照旧”单独作谓语的用例更多,如《七侠五义》4例、《镜花缘》7例、《红楼梦》3例。例如:

(14)并教给李保:“明日依然照旧,只管井边汲水。倘若北上坡有人看见死尸,你只管前去看看,省得叫别人生疑心。(《七侠五义》第二十五回)

(15)这如今因都大了,各自干各自的去了,然我心里仍是照旧,有话有事,并不瞒你们。(《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使用频率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语言形式在话语中出现得越频繁,越容易语法化。”[7]词汇化属于广义的语法化,因此使用频率也是词汇化的重要因素[8]。我们认为明清时期,在韵律规则、“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韵律词“照旧”已词汇化为一个述宾结构动词,义为跟原来一样。

三、述宾结构“照旧”的副词化

副词“照旧”来源于述宾结构“照旧”。述宾结构“照旧”可以出现在谓词性短语前,即“照旧 VP”。这种句法位置为其副词化提供了可能性,因为谓词性成分前往往是副词所处的位置。

“照旧VP”的最早用例出现在宋代。例如:

(16)遂行下各州,自试于学,仍照旧比分数,以待类申,将以是岁七月引试为始。(《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例(16)中“仍”为副词,意思是屡次、频繁。例中“照旧”在副词“仍”后,“照旧”应是动词性的,“比分数”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仍照旧比分数”的结构层次应是:仍+[(照+旧)+(比+分数)]。“仍照旧比分数”语义上可以作两解:一是“旧”指代以前、原来的标准,比分数的标准,“仍照旧比分数”可以分析为仍然按照以前的标准、原则比分数。动宾短语“照旧”作“比分数”的方式状语。二是“仍照旧比分数”可解释为仍然按照原来那样比分数或仍然比分数。“比分数”是“旧”的具体化,或者说“旧”与“比分数”是复指关系,所指相同。例(16)中“照旧”和“比分数”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或联合关系,“照旧”是句子谓语的一部分。

元代“照旧VP”结构只有若干用例。例如:

(17)将衙内问成杂犯,杖八十削职归田。白士中照旧供职,赐夫妻偕老团圆。(《全元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

(18)结义便怎么?不结义又怎么?若是结义时,照旧相待,万事全休;若还不睬,我你就去当官首他哥哥杀人,兄弟埋尸。(《全元南戏·杀狗记》)

上述例子中,“照旧”位于谓词性短语“供职”、“相待”前,形成“照旧 VP”构式。“照旧”由按照原先的(行为、样子或规定)进行某种行为的意义,转变为表示已经存在的行为没有变化,并保持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动宾短语“照旧”意义的演变与虚化为“照旧”的词汇化提供了可能性。

在“照旧VP”这一动词性结构中,“照旧”位于第一动词位置,根据重要信息靠右、靠后的原则,第二个动词承载着句子的主要信息,VP的动作行为被凸显,位于VP前的“照旧”其“按照原先的(行为、样子或规定)进行某种行为”的动作性就会受到抑制。“照旧”表示后一动作的前提和依据的含义就开始弱化,而表示VP在有无外界条件的介入下都持续不变的含义开始凸显。

构式“照旧 VP”首先经过重新分析,词义产生了变化,两个动词性成分出现了主次分化,VP前的“照旧”退居次要位置,“照旧”可以分析为主要的动词结构VP的状语。“照旧VP”经过重新分析后,表层形式并未发生变化,但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照旧”句法功能发生变化,语义也发生了变化,可分析为反复、不变、延续、持续义副词。例(17)(18)中“照旧”处于谓词性短语“供职”、“相待”前,“照旧”的按照以前那样进行的动作义已经大大弱化,“照旧”在语义上更加虚化,可以分析为副词。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结构“照旧依前”:

(19)酒钱饭钱都是官儿还,只依官儿。不依后头了,照旧依前。打扫一间房,铺下一张床,一个联二枕头,一个大马子。(《全元南戏·幽闺记》)

虽然“照旧”也是出现在谓词性短语“依前”前,但“照旧依前”中,“照”与“依”、“旧”与“前”是同义的,并且互相对应。如果把“照旧”与“依前”中的一个省略,对句意是没有影响的。“照旧”与“依前”是同等地位的,“照旧”的动词性还是很强烈的。

元代,动宾短语“照旧”能被分析为副词的用例很少,只有若干例,因此很难说动宾短语“照旧”是在元代完全副词化的。

明代,“照旧VP”用例大量出现,如《西游记》有11例,《王阳明集》有34例,《三宝太监西洋记》则多达40例。例如:

(20)那妖魔赶来寻他不见,执了宝刀,拿了满堂红,回上银安殿,照旧吃酒睡觉不题。(《西游记》第三十回)

(21)合无转达,将前项盐税着为定例,许于袁、临、吉三府地方发卖;照旧抽税,以供军饷。(《王阳明全集》顺生录之三)

(22)故此国王特差小的,禀过老爷。望乞大发慈悲,赦除罪过!收回了银钱,照旧君臣和睦,庶几便于投降。”(《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七十四回)

仅以上三部文献,“照旧VP”的用例就多达85例。因此我们可以说,到了明代,述宾短语“照旧”在韵律规则、句法改变、词义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经词汇化为仍旧义时间副词,表示已经存在、出现或进行的状态、情况或动作持续不变。

“照旧”的副词用法沿用了下来,下面是清代时期的用例:

(23)智爷道:“俺看着这个不做活,也给饭吃耶?”王头道:“照旧吃饭,仍然给钱。”(《七侠五义》第八十回)

(24)但小鸦儿这日与他姐姐去做生日,晚上不曾回来,外面大门,里面的宅门,俱照旧紧紧关闭,不曾开动,却是谁来杀了?(《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四、结语

“照”与“旧”在线性上紧邻出现在唐代,但是出现在句法结构“照旧NP”中,“照旧”是跨层结构。元代“照旧NP”中NP可以省略,“照旧”直接作句子的谓语,同时“旧”的语义发生了转指,名词化了,“照旧”为述宾结构。在韵律规则、组块心理、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制约下,动宾短语“照旧”词汇化为动宾式动词,表示跟原来一样。宋代首次出现“照旧 VP”结构,但“照旧”的动词性还很强。随着用频不断增加,构式“照旧VP”经过重新分析,VP前的“照旧”退居次要位置,“照旧”可以分析为VP的状语。到了明代,述宾短语“照旧”在韵律规则、句法改变、词义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经词汇化仍旧义时间副词,表示已经存在、出现或进行的状态、情况或动作持续不变。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646.

[2] 刘林燕.表延续义时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6.

[3] 许彬彬.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8-9.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2-153.

[5]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1):161-176.

[6]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5-47.

[7] Hopper P J,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37-138.

[8] 叶建军.连词“争奈”探源[J].古汉语研究,2010(2):56-60.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The Lexicalization of Verb Object Structure “Zhaojiu(照旧)”

LI Xue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In modern Chinese, adverb “zhaojiu” originate from the cross-layer structure “zhaojiu”.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omission of object, “jiu(旧)” was nominalized. Thereby a verb object phrase “zhaojiu” is generated. Because its location is often linked with the first verb structure and it appears close to VP, under the work of the rules of rhythm, psychological block, high frequency using, “zhaojiu” is lexicalized into an adverb.

“zhaojiu”; the verb-object structure; lexicalization; re-analysis

H109.3

A

1009-9115(2015)03-0029-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08

2014-11-16

李雪(1991-),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语言学。

猜你喜欢
动宾用例韵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韵律之美——小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