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无锡公共娱乐探析

2015-02-13 09:55袁灿兴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剧社电台无锡

袁灿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无锡 214153)

民国时期无锡公共娱乐探析

袁灿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无锡21415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无锡市政建设过程中,公共娱乐被地方绅商所重视,视为移风易俗,陶养人心的重要手段。当时政府支持的公共娱乐事业如体育场、游乐场等,并未得到大的改善;民间力量经营的茶楼、剧院及新兴娱乐如广播、电影,得到了快速发展。此期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利用系列公共娱乐,进行民众教育,提升了无锡民众公共娱乐的品质。

公共娱乐;电影广播;戏院茶楼;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一、南京政府成立之初对无锡公众娱乐状况的调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国内局势相对平静,无锡市政建设列入议题。为开展无锡市政建设,社会工作人员做了全面的调查,公众娱乐也成为其关注的对象。热心于无锡地方建设的士绅,对公共娱乐有着自己的理解。董修甲对公共娱乐给出了简明定义,即“它是平民大众的健康消遣”。黄希纯则定义公众娱乐:“为卫生与公民之营造者,且为犯罪防止之药。”[1,p11]

据无锡市政筹备处社会调查科1929年对无锡第一区的调查,说书、京剧、影戏、公园、体育场、游艺场等公众娱乐场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无锡第一区人口的5.1%[2,p178]。可见发展公共娱乐大有可为空间。公共娱乐场所的缺乏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无锡民间的各类赛会本是娱乐民众的好事,但日久天长之后,却成为地方民众的极大负担。农历三月十八、十九,无锡必要举办赛会,上海的亲戚都要跑到无锡来观看。赛会时,居民要迎亲送戚,往往会高规格招待亲友。“每次有钱人家的要耗费五六块钱,这对富人自然算不了什么。可穷人家没钱怎么办?只能当被质衣。”[3,p504]“至于无锡风俗之奢华糜费,更属无可讳言。”[4,p15]由于赌博之风盛行,纸牌制造成为无锡东亭地方的主要产业。

在无锡市政的策划过程中,有社会工作者忧心忡忡地指出:“除了少数人作较有价值的消遣外,有千百人都消磨可贵的时光在赌博或淫荡之中。现在所指望的就是从速设法办理娱乐的设施,多开公园、运动场、演艺会、音乐会、剧院,以及其他娱乐事业,因为公共场所能提起人格,陶养人心,且是移风易俗的好工具。”[1,p11]

无锡市政自筹备以来,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指望将来的无锡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新都市。对于公共娱乐事业,社会工作者寄希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最后的希望是,财政方面要将娱乐经费列入预算,为将来市办的娱乐场所,经费有了把握,对于娱乐事业的设施,可以聘专门人才来办理,务使种种设施能艺术化、教育化、民众化”[1,p12]。

二、剧院茶社

看戏、听书、喝茶,是无锡传统的娱乐方式,也是二三十年代无锡最普遍的休闲方式。1929年 9月的调查报告显示,无锡市内有剧院六家,主要演出京剧、影戏,计有座位5 900余个。兼营说书的茶楼16家,可容纳听众1 100余人[5,p176-177]。茶楼投资较少,容纳六七十人的茶楼投资额在一二百元左右,雇员只需两三人,经营灵活方便,价格低廉,得到无锡民众的欢迎。

从外地游客的游记之中,也可一睹当年无锡喝茶休闲之盛。“无锡市中心有一座民众公园。露天茶座有六家之多,莫看公园不大,藤椅有上千把,从早晨七点到夜里九点,整天有人在喝茶,椅子随着树荫转动。打太极拳,玩鸟笼的不少,长衫客短装客,飞机头小开,西装流氓摆来摆去。”[6,p10]“夏天的晚上,满城仕女都疯狂地拥挤到公园里来了。茶店、餐馆、剧园生意是平时的十倍,这是无锡人所谓‘蓬风’现象。”[7,p141]

至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进行民众教育实验时,与几家茶社联手,将茶社作为实验基地,合办有堰桥民众茶社、案巷民众茶社、下庄民众茶社等。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帮助下,各茶社充实娱乐器具,丰富民众生活,提高娱乐质量。以堰桥民众茶社为例,该茶社有房舍13间,茶具120件,图书2 500册,固定的活动有民众送诊、每日简报、民众饮茶、合作商店,民众娱乐、民众阅书报等。非固定活动有民众旅行团、公开讲演、书社、音乐会等[8,p185-188]。“该社抱定娱乐为中心的工作,组织方面向称完备,除丝竹、弈棋、无线电收音机、留声机外,对于民间最普遍的说书一项,亦尽量搜索,以应民众需要。最近特请光裕社弹词名家茅渔涵开唱改良《双球珠》、《西湖姻缘》,艺术精绝,每天日夜二场,听众拥挤不堪。”[9,p105-106]

在20世纪20年代,戏剧被纳入政治话语,作为社会改良运动的手段,掀起了持续的戏剧运动,并冲击着传统的戏剧体系。田汉所主持的南国社和晓庄师范学院组织的晓庄剧社,1929年春都到无锡进行演出,受到无锡民间欢迎。

受南国社、晓庄剧社的影响,无锡地方也组织起系列剧社。如国民党无锡县党部及教育界人士为主的青蛙剧社。不过青蛙剧社叫好不叫座,演出并不成功,“他们在今年公演过两天,地点是省锡中大礼堂,剧目为《青蛙之声》《强盗》《垃圾桶》等。据报告,演出与其说是成功的,不若说是失败的,因为第二天他们就给省锡中的学生轰下台去了”[10,p1]。青蛙剧社失败的原因诸多:一是缺乏指导。二是没有充分训练。三是或许没有完全办到男女合演。四是灯光与布景的不完全。但青蛙剧社并未气馁,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不久又参加为无锡童子军募款的演出,9月1日于无锡大剧院上台公演[11,p1]。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也在此年组织了农工业余剧社,面向农工进行演出。1929年11月18日,农工业余剧社正式成立,初期有社员16人。在成立宣言中剧社宣告:“我们想做些有情节的好戏,不似从前的滩簧和小调,专做坏事。我们的有许多好处,提高劳工精神,免除农工们的赌博,劝人在世要忠孝节义。此外人家有结婚等事,好去贺喜。各种纪念日,都好表演助兴。”[12,p100]

剧团编排了系列旨在教化人心、移风易俗的新剧。喜剧《前世事和后世事》有指导新式婚姻的意味,悲剧《巧姑的命运》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悲苦命运。《好朋友与坏朋友》重在教导民众,谨慎交友。《高攀》描述了顽固老夫妇想将女儿嫁入豪门,却连累女儿吃苦的故事。《赌博的害处》,顾名思义便知此剧的意义。自创办之后,剧团演出频繁,人员也增加到了30多人。但剧团不以营利为目的,受到经费限制。教育学院通过放映电影,收取门票的方式筹集经费。播放电影时,一张门票收二分钱,一次观众数百,可筹集到几块钱[12,p100-101]。

风风火火的戏剧运动之中,还有一批剧社如惠风剧社、联合剧团、江阴民众剧社、南风剧社、公娱剧社等涌现出来[11,p1]。这些剧社在一阵风的热情鼓舞下,演出了几场戏剧之后,即告解散,影响不大。

1929年,无锡县有公共体育场两座,分别是县立公共体育场和公园篮球场,平均每日有百余人前来锻炼。无锡县立体育场得到无锡教育局的拨款,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公园篮球场名义上属教育局,但并无拨款,相对活动较少。在20世纪30年代,政府扶持的公共体育场未得到发展,但一些民间体育场所却不断涌现。如泾滨图书馆创办了民众简易体育场,购置篮球、木梯、木球、石锁、石担、跳绳及沙袋等运动器具,指导民众练习[13,p47]。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无锡地方的公立公众娱乐场没有大的改善。而私人经营的茶楼、剧院却吸引了无锡民众前去消遣娱乐。此期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本着娱乐教化民众的目的,在戏剧、茶社等场所做了较多努力,提升了无锡民众的娱乐档次。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之后,无锡地方的传统公众娱乐场所受到冲击,此后八年中一片萧条。抗战胜利之后,各种剧院、兼营说书的茶楼虽重整旗鼓,但已不复往日的繁盛光景。

三、新兴广播

无锡广播事业的肇始,与无锡国难会相关。无锡国难会是淞沪抗战爆发之后,1932年由无锡地方绅商成立的机构,在后方筹集款项物资资助抗战,协助遣返安顿难民。国难会在无锡创办了无线播音台,进行抗敌宣传。不久即将电台移交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划归该院物理实验室管理,由此成立了无锡第一家无线广播电台。“经该室主任汪畏之先生积极整理,已按日播音,发音清明,远近得闻。现悉暑假中,更邀请该院教授,于每日下午四时至五时播送通俗讲演,利用无线电实施民众教育云。”[14,p10]

抗战之前,无锡的广播事业颇为发达。自1932年省立教育学院广播电台成立之后,至1936年已有国泰、日新、时和、世富等五家电台。世富电台虽为后起之秀,却咄咄逼人,从上海聘请弹词名家到无锡播唱。日新电台也不甘示弱,不惜重金请了上海名角来无锡播唱。每一个沪上歌舞或平剧名角莅锡,各电台必争相延揽,以抢先播唱为荣。世富与日新争抢名角,导致沪上弹词名家的收入由每月二百增至五百[15,p6725]。抗战爆发,无锡沦陷。规模最大的世富电台机器及播音室被敌寇所毁,其余电台被迫停播。抗战胜利之后,民营电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向市民广播,其中成规模者有锡音、吉士、凯声、国泰及无锡广播电台五座。电台每日广播节目中的80%为娱乐节目,其余为当日新闻及商情报告,在无锡城区及乡区拥有大量的听众。

抗战胜利后最早成立的一家民营电台,是张德馨在吉士照相馆内创办的吉士广播电台。该电台功率较强,在近郊收听尚为清晰。吉士广播电台娱乐节目阵容强大,张德馨交游又广,广告收入不菲。

锡音广播电台设置在懋纶绸庄内,是无锡电台中设备最完善的一家。得到交通部正式民营电台执照的仅锡音一家。该台负责人方天炜比较聪明,抗战尚未胜利时,就在重庆交通部活动并拿到营业执照。抗战胜利后,方天炜与无锡良友电机行、北大街懋纶绸庄合作,在北大街成立锡音电台,由方天炜任台长。锡音广播电台设备完善,发射功率强,广告宣传效果大,娱乐节目多,每月收入是其他电台三四倍。

北大街九纶绸庄创办的凯声电台,位于绸庄二楼,该台功率强大,厦门等地也能收到播音。凯声电台的播音室布置及播音设备堪与锡音媲美,播音女郎也由无锡名角担任。国泰电台由国泰电料行创办,无锡电台由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主持,两台播音清晰,也有一定的听众。“尤其无锡电台每日所播日常新闻及洋钱商情报告,颇能吸引听众。”[16,p10]

近代无锡的广播事业,一类是非营利性的,如无锡教育学院所创办的电台。该电台关注于民众教育,播送节目以经济信息为主,获得了一大批听众。一类是营利性电台,由商业机构支持创办,拥有较好的设备,播送节目以娱乐节目为主。为了抢夺听众,各商业电台竞争激烈,纷纷从上海邀请名角至锡播音。而上海播音名角在无锡听众中所受的追捧,也可看出近代无锡与上海在文化上的紧密联系。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众娱乐,广播的出现是与近代工业的繁盛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媒体的广播在无锡一出现便受到民众的追捧热爱,乃至产生了追星效应,这也与无锡地方发达的工商文化联系在一起,造就了求新求异的风气。但收音机在当时仍是一件较为稀罕的事物,能购置收音机的一般都是有产阶级。

四、电影之盛衰

1930年,无锡第一家电影院无锡大剧院在无锡城中公园创办,有座位七百余。明星公司的女星胡蝶亲临主持开幕式,并播映了她主演的电影《一个红蛋》。胡蝶的到来,让无锡沸腾,“竟把一蓬风的无锡,在寒冷冰雪的天气里吸引的如痴如狂”[17,p11]。无锡大剧院实力较强,与明星、联美电影公司签订合同播放最新影片,所播映的《红莲寺》《荒江女侠》轰动一时。除了国产片外,无锡大剧院还放映外国电影,如范朋克的《荡寇》、卓别林的《马戏》等,票价一律两角。新光剧院位于映山河工布厂旧房内,1931年春创办,开播第一片为《火烧九曲楼》,座位四百余。所播放影片多为旧片,票价两角。有时一次播放两部电影也不加价,有时减价一角。新光剧院票价便宜,座位设备平民化,受到中下层社会人士欢迎。

同年春创办的中南大剧院播放的第一部电影为《花团锦簇》,该电影院有座位一千余,为无锡档次最高的电影院。中南大剧院与联华、天一等电影公司订有合同,播放最新国产片。进口电影则与派拉蒙、福克司等电影公司订合同,专映有声片。电影票价初期为六角、四角,后改为四角、二角,播放新片时则仍增价。“中南大剧院为无锡各影剧院之冠,观众当推资产阶级与商人。”[18,p204]光明剧院位于城中图书馆,于1931年冬创办,所放映的第一部影片为《三雄夺美》,座位六百余。所播放电影多为大中华公司的旧片,票价两角,买一送一,卖座平平,盖选片不佳,座场不舒服[19,p2]。庆升剧院原只演出戏剧,因为营业状况不佳,遂在1931年改映电影。“映片中西相兼,座价只售一角,放映机只有一只。”[18,p204]因票价便宜,开幕以来生意颇佳。一年之内,无锡涌现了四家大影剧院,足见电影之风靡。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则面向民众,定期免费播放电影。电影播放的时候,人山人海,足见一般民众对娱乐的需要。由于室内不能容纳拥挤来的观众,只能移到室外播放。不过教育学院播放的电影,都是旧片。“新片租价昂贵,穷教育机构无力播出。有几次向大中华百合公司租片,一部影片要花四五十元,只能偶尔一为之。”[12,p95]为了解决所属剧团的经费,教育学院一度播放电影时收取每人两分的门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还在1936年秋季开办电影电播教育专修科,以期造就关于电影电播的专门人才,适应中国电影之需要。主持该项科目之人为电影《新女性》制作人孙师毅[20,p10]。除了大电影院外,还有一些设备简陋的小剧院及临时电影场,播放绿林好汉片及滑稽片,吸引了一批中学生逃课前去观看。热播电影成为每一个中学生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是无锡电影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1933年中国有电影院 200家。而无锡有规模的电影院就有五六家,未纳入统计的小电影院也不少。电影的风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逃学去看电影,学习电影上的不良习惯如抽烟、说谎等,对暴力的宣传、对明星的迷恋,对电影中纸醉金迷生活方式的效法,也让当日的社会观察者们忧虑不已[21,p15]。

好景不长,风靡了五六年之后,无锡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于是剧院的厄运也降临了,因看人家赚钱眼热而开设的图书馆路光明剧院,圆通路新光剧院,光明路庆升剧院的营业失败就是明证。”[17,p11]至1936年,无锡电影院只剩中南和无锡两家,卖座日渐捉襟见肘。电影院搞买一送一、看电影送赠品、购票抽奖等活动也无济于事。由于电影收入单薄,中南大剧院转而开始演出戏剧。持续亏本之下,无锡大剧院已没有好电影可以播放。至日伪占据时期,电影被当作了宣传的工具,民间电影事业陷入萧条之中。抗战胜利后,无锡大剧院改名为胜利大剧院,大光明、金城、中央、中南等电影院相续开张,只是营业萧条[22,p7]。

得益于发达的工商业、与上海的毗邻、沪宁铁路的便利,无锡的电影事业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呈现出勃兴的态势。电影在无锡的流行、多家电影院的兴建、也是无锡走向工业化的一种标志。较于传统的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建设需要更多投资,它既要有华丽的装修,又要有先进的设施,更要花费巨资从电影公司引进最新电影。电影的风靡也使得一些条件简陋、面向平民的电影院出现,虽然所播映的都是旧片,但终究有胜于无。电影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无锡民众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为了避免不良娱乐习俗的影响,一些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的无锡士绅开始关注公众娱乐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参与。然而,刚刚建立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所关注的中心乃是社会控制,对公众娱乐并未投入太大的精力,反而以各种章程制度及税收等限制公共娱乐场所的发展。对政府支持的公众娱乐场所也仅仅给予少的财政补助,此点不但在无锡,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也如此。

致力于社会改良的机构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将公共娱乐视为陶冶情操、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通过戏剧、茶社、电影等形式普及民众教育,传播新的价值观念,推进文明。以营利为目标的商业机构,敏锐地把握了新媒体的商机,在30年代创办了一批广播电台、电影院。这些新式公共娱乐场所的出现,在冲击传统公众娱乐方式的同时,也丰富了无锡市民生活,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无锡公众娱乐场所的发展及兴衰,与近代中国的命运是紧密契合在一起的。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公共娱乐的现实情况,与社会工作者们所期望的“艺术化、教育化、民众化”相去甚远。

[1] 郭兴熊.改良无锡公共娱乐[J].无锡市政,1930(4):12.

[2] 无锡第一区公众娱乐场所统计表[J].无锡市政,1929(2): 176-178.

[3] 沈厚润.北夏农民生活漫谈[J].教育与民众,1936(3):504-505.

[4] 江祖岷.无锡市政计划刍言[J].无锡市政,1929(2):15.

[5] 无锡市公共娱乐场所调查表[J].无锡市政,1929(2):176-177. [6] 赵钱荪.初夏游无锡[J].北极阁,1947(14):10.

[7] 无锡鸟瞰[J].国讯,1935(113):141.

[8] 无锡民众茶园概况[J].无锡教育周刊,1934(280):185-188.

[9] 堰桥民众茶社活动概况[J].民众教育通讯,1931(3):105-106. [10] 谷剑尘.戏剧运动在无锡[J].星期文艺,1931(11):1.

[11] 谷剑尘.戏剧运动在无锡(续)[J].星期文艺,1931(12):1.

[12] 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实验概况[J].教育与民众,1931(10): 95-101.

[13] 县立泾滨图书馆[J].无锡教育周刊,1934(80):47.

[14] 无锡播音台送通俗讲演[J].新电界,1932(6):10.

[15] 无锡播音界之勾心斗角[J].娱乐(上海1935双周刊),1936 (34):6725.

[16] 予曾:无锡广播事业近况[J].中报,1949(革新4):10.

[17] 无锡电影事业日败[J].影舞新闻,1936(11):11.

[18] 无锡戏院一览[J].无锡教育周刊,1934(280),204.

[19] 谈谈无锡的电影院[J].开麦拉,1932(91):2.

[20] 孙师毅在无锡[J].星华,1937(革新1):10.

[21] 陈存华.营业娱乐对于社会之影响(附表)[J].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半年刊,1933(2):15.

[22] 锡花.无锡也有舞厅[J].海涛,1946(11):7.

(责任编辑、校对:郭静)

On Wuxi’s Public Entertainment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YUAN Can-xi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Wuxi City College, Wuxi 214153, China)

In the 1920s and 1930s, public recreational issues were valued by local people and they regarded public entertainment as means of raising people’s spirit. In the 1930s, the government-sponsored public entertainment did not change much. However, social supported public entertainment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at time, the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onducted public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recreational quality of Wuxi.

public entertainment; movie and broadcast; theater;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592.9

A

1009-9115(2015)03-0082-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21

2014-10-10

袁灿兴(1979-),男,江苏靖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江南社会史。

猜你喜欢
剧社电台无锡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无锡一棉
亲戚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戏剧演出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冲锋剧社在唐县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GSM和CDMA系统对铁路机车电台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