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处于深化改革中的图书馆如何助推道德文化建设

2015-02-13 22:44龙子华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11
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湖南道德图书馆

龙子华(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试论处于深化改革中的图书馆如何助推道德文化建设

龙子华
(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文章以探讨道德文化建设的定义为切入点,结合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提出了图书馆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探析了图书馆助力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形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道德文化道德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在突出道德文化建设,正如前任总理温家宝所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1 道德文化建设的定义

开展道德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何为道德文化。道德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学说以及风俗习惯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传说等的总和。[1]而将道德文化置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背景环境中,我们就将其称之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在2001 年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看成是对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系统概括,那就是:“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2]

笔者以图书馆人的身份看,道德文化建设就是收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优秀文化,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精神,吸纳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文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传递给全体公民,从而内化成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设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道德文化建设在现行时代的具体表现。

2 图书馆在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体,肩负着借助丰富馆藏传承文化知识,建设文化氛围满足读者文化需求的文化使命,[3]承担着凭借自身资源和职业特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文化、精神层面推动社会文明与精神道德健康发展、积极促进提高社会文化品质[4]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图书馆是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执行者、推动者。

2.1 图书馆是道德文化的保存基地

前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曾这样说过:“如果国家所有的建筑都不存在了,但是只要我们有书存在,这些物质的东西就可以回归。但是如果书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就不存在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基础就没有了。”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职能,从而注定了图书馆是保存道德文化的重要组织。

古籍保护和地方文献建设是各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古籍保护工作备受关注。2007年,文化部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从而掀起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深入调查古籍情况的序幕,工作方案明确将各级图书馆纳入普查范围,要求各级图书馆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5]

为保护历史、地方文化典籍,使中华文化得以流传,图书馆尽其所能全面而系统地收集、整理、保护各种记录人类生活经验、发明创造、文化知识、精神面貌的物质载体。借助这些物质载体,我们得以知晓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传说、风俗习惯等,继而传承那些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具有地域特色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

2.2图书馆是道德文化的宣传阵地

图书馆是人们的“第二课堂”,人们在图书馆通过借阅自主学习外,还能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类活动,享受图书馆推送的各种服务,在感受的过程中、参加的互动中、享受的体会中,图书馆向人们传递了先进的文化知识、美好的文化感受、积极的文化能量。

传统借阅是图书馆宣传道德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宣传道德文化、提升读者素质的功效不容小觑。孔子曰:“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阅读文化作品中伟人的成长故事、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平凡人的生活感悟,读者能洗涤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通过借阅一些科普书籍、技能工具书等,读者还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图书馆除了文献借阅外,还主动推送各种活动和服务,如讲座、展览。并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在网上传递知识、传播文化,与网络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在组织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会有意识地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利于道德文化建设的主题。2013年10月,各大图书馆围绕“国际盲人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黑龙江省图书馆开展了“消除障碍 促进融合盲人与健全人象棋联谊赛”、重庆图书馆独创口述电影、贵州省图书馆举办了我为盲人读本书活动等,图书馆通过搭建公益慈善活动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公益慈善氛围,增强了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3 图书馆推动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形式

面对面服务读者的这种优势使图书馆能够广泛地接触到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的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行为,分析掌握广大读者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所在区域道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决策,成为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的发现者;更重要的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结合读者的文化需求开展各种服务和活动开展道德文化建设,成为道德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3.1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夯实道德文化建设的资源基础

目前,为追求高借阅量、高流通率,图书馆更多的是根据读者兴趣导向选购图书,但借阅量不是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的最终目的,在尊重读者个人兴趣爱好的同时,图书馆更有责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因此,图书馆应从追求高借阅量的馆藏建设模式中跳脱出来,构建一种兼顾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方需求的馆藏建设模式。

一方面,在当下浏览盛行的时代,图书馆应开发能够高效、快捷使用的数字资源,以满足人们快节奏的阅读需求。如上海图书馆利用其馆藏家谱建立了上海图书馆—家谱数据库,大连图书馆开发了“手机图书馆”等。另一方面,在满足读者浏览需求的同时,更应该引导读者进行阅读,特别是阅读有利于提升读者文化素质、道德素养的文献。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丰富此类文献的同时,提升馆员素质,提供优质有效的导读服务,做好读者的“引路人”。

3.2创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凸显道德文化建设的区域特色

地方文献反映了某一区域范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异、建置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6]因具其有显著的地方特色,相较古籍更能引起某一区域范围内普通读者的共鸣,在传递地方风俗习惯、地方传统文化、地方英雄人物故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重点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多媒体文化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进村入户”专项资源。[7]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地方文献进行创新性开发,是推动道德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自2008年开始,湖南图书馆立足于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择选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湖南地域文化特色,构建了五大湖南地方文献数据库:《湖南地方戏剧数据库》、《湖南近代名人资源库》、《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湖南古村镇古民居建筑资源库》,湖南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推动了湖南地方戏剧的保护,弘扬了湖南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建设,营造道德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道德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读者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而春雨润万物需借助风的力量,道德文化也需好环境的支持才能发挥其功效。图书馆在为道德文化建设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的基础上,也应通过不断地改善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馆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制度、单位文化、团队素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便利、人性又要整洁、美观,贴心的小细节可以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行为习惯。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见人文环境对于道德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更为重要。制度体现公平、文化体现品位、素质彰显实力,读者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其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建设必然有所提升。

3.4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内容,调动道德文化建设的社会积极性

图书馆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服务单位,具有很好的公益服务平台。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公益服务平台优势,组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志愿者队伍,一来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搭建献爱心、做贡献的平台,二来为需要帮助、喜爱阅读的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三来能有效地向社会传递图书馆人创造的正能量,号召更多的人向上向善。如2013年湖南图书馆开展了一个名为“用心点亮世界,用爱构筑和谐——湖南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视障读者” 活动项目,该项目被文化部评为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优秀示范项目,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公共图书馆。

通过组织读者活动、举办读者讲座、开展社会教育等方式积极搭建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平台,在交流互动中,传送社会正能量,扩大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积极影响。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策划系列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组织名人名家开展专题讲座,传递先进文化;组织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等等各类有意义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

此外,图书馆还应有主动推送服务、延伸服务的意识。为地区发展贡献智慧,主动向党政机关推送文献信息服务;为学术发展注入动力,利用馆藏资源为研究人员提供特色课题服务;为全民进步创造机会,给妇女老人、少年儿童、农民朋友、盲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改革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国民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加快道德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道德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道德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指南,也是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图书馆应基于道德文化服务读者,更应立于读者服务推动道德文化建设。

(来稿时间:2014年10月)

参考文献:

1.吴祥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文化建设研究.济南:山东省委党校硕士论文,2013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4.马晓声.图书馆忘却了什么?——兼论图书馆宗旨.图书馆杂志,2009(11):7-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7-08-01〕. http:// www. nlc.gov.cn/ old2008/service/others/gujibhw/yjdt-zcfg-02.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方案》的通知.〔2012-12-06〕. http://59.252.212.6/auto255/201212/t2012 1214_29386.html

7.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发展思考//跨世纪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龙子华(1984- ),女,本科,湖南图书馆馆员。

On Mo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Library to Deepen the Reform

Long Zihua
( Hunan Library )

〔Abstract〕By discussion of definition of mo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library cultural task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function of library in mo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approach and form that library helps mo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Public libraryMoral cultureMo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湖南道德图书馆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线建设在湖南
图书馆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去图书馆
岁月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