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康对脑梗死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

2015-02-13 11:10张晋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血脂康颈动脉硬化

张晋

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血脂康对脑梗死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

张晋

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合并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扩张血管以及营养神经的一般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8周,比较2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水平、IMT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TG、LDL-C、IMT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再梗死的风险。

脑梗死;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康胶囊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由脑部血管血栓形成后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进一步的病理改变,最终引起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引起脑梗死的病理基础,血脂异常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控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减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血脂康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患者存在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5.2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1.3 mm;未服用其他降血脂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排除标准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栓塞患者;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患家族性难治性高脂血症者;不能配合研究和治疗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纳入2009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9~78岁,平均(61.2±12.0)岁;病程2~10天,平均(4.5±2.1)天。对照组61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48~77岁,平均(60.8± 11.9)岁;病程1~11天,平均(4.8±2.0)天。2组性别、年龄、病程、血脂水平、IMT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降血压、溶栓、抗凝、扩张血管以及营养神经等脑梗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粒,每天2次,共服用8周。2组均随访8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组患者的IMT。IMT积分:若IMT≥1.2 mm则判断为斑块形成,此时不考虑各个斑块的长度,而将各个孤立性斑块的最大厚度(mm)相加,得到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和,即为斑块IMT积分。采用斑块积分法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计算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各斑块厚度总和,不计算斑块长度。治疗前后分别于禁食10 h后抽取静脉血,采血前禁酒且不能改变原有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能服用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抽取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TC、TG、LDL-C、HDL-C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n TC TG LD L-C H D L-C 61 61治疗前5.27±1.05 5.31±1.11 0.204 5 0.838 3治疗后4.10±0.68 5.14±1.20 5.889 1<0.001治疗前1.80±0.81 1.76±0.72 0.288 3 0.773 6治疗后1.21±0.54 1.70±0.70 4.328 8<0.001治疗前3.40±1.02 3.38±0.96 0.111 5 0.911 4治疗后1.84±0.86 3.27±0.89 9.024 3<0.001治疗前0.90±0.08 0.91±0.10 0.609 9 0.543 1治疗后1.25±0.12 0.94±0.11 14.873 2<0.001

4.2 2组治疗前后IMT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IMT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MT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IMT积分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IMT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IMT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IMT积分比较(±s) 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n 61 61治疗前4.86±2.15 5.02±3.01 0.337 8 0.736 1治疗后4.06±1.87 5.22±3.05 2.5324 0.0126

5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脑梗死属于其中发生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控制血脂水平也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4]。2011年《美国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指南》指出,对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应当将LDL-C降低50%以上,或者低于1.7 mmol/L[5]。对于脑梗死患者,除了常规的溶栓、抗凝、扩张血管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训练外,血脂控制也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与不服用降血脂药的患者相比,服用降血脂药的患者脑梗死再次发作的风险显著降低[6]。目前,临床上控制血脂的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其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醛单酰辅酶A(HMG-CoA),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并降低体内TG水平。但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单一,对于部分难治性患者效果不佳,因此,临床需要一种联合降脂药物。

血脂康是由特制红曲提炼的天然调制药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洛伐他汀、多种不饱和脂肪酸、19-氨基酸、麦角甾醇和少量黄酮类物质[7],其有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于高脂血症,也可用于由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该药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但观察其降血脂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尚不多。辛艳秋[8]研究报道,采用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闫斌等[7]则比较了血脂康、辛伐他汀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的降脂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血脂康治疗的患者TC、TG、LDL-C降低,HDL-C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大量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稳定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张晶等[9]的报道则证实了血脂控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除了观察患者的血脂变化外,也进一步探讨了血脂康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果表明,患者的IMT积分降低。王俊等[10]研究报道,血脂康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的表达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加用血脂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再梗死的风险。

[1]丁海娟,欧映伟,刘春香.老年人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41-5442.

[2]谢东阳,黄旭华,刘永华.血脂康在降低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77-7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薛飞,路楷,袁建新.血脂康胶囊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J].江苏医药,2011,37(8):924-926.

[5]陈略,朱飞奇.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6):348-352.

[6]刘红军,王丽华,魏文红.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322-327.

[7]闫斌,郭金涛,刘素梅.血脂康、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21-23.

[8]辛艳秋.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对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47-748.

[9]张晶,关欣,王伟,等.血脂代谢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 (9):833-836.

[10]王俊,蒋卫民,钟勇,等.血脂康胶囊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以及ABCA1、ABCG1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2):116-120.

(责任编辑:刘淑婷,吴凌)

R743.3

A

0256-7415(2015)05-0046-03

10.13457/j.cnki.jncm.2015.05.022

2015-01-06

张晋(1972-),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梗死临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血脂康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从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看血脂康的临床应用
血脂康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辛伐他汀与血脂康一样吗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