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念想

2015-02-14 03:21
台声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儿星星点点风干

又到一年元宵时。元宵节在记忆中究竟什么样儿,现在想来,只有儿时的星星点点记忆,算是印象了。虽为星星点点,却温馨备至,在心窝深处,始终甜蜜着。

老家的地儿,属江淮大地,鱼米之乡,四季分明,夏季很热,冬季亦冷,春秋季挺长,地方虽穷,却不少温暖。如元宵节,我们叫过小年,过小年就要吃元宵,元宵便是那个时候我最温暖的渴盼和幸福。

元宵就是汤圆,那是后来识文断字才知道的事。但元宵就是元宵,与后来识得的汤圆完全是两码事。现在的汤圆,个儿小,里面还有馅儿,什么都有,五花八门的,看起来似乎是丰富了、进步了,其实,与我及我的年代而言,并非亦然,相反,种类繁多的汤圆,已然失去了当年元宵的味道,关键的还有,吃起来没口感,没有儿时的那种温暖的感觉。

那时的元宵,纯粹,雪白,从口能粘到心。

依稀记得,年关到了,我那叫坝儿赵的村庄,老老少少忙开来了,纷纷赶集,置办年货。而元宵则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所不同的是,元宵不是到集市上去买,而是自家各自准备的。我家那时只有父亲一位劳力,生活非常困苦,平时是没有糯米的,但即便如此,父亲也会弄来几斤糯米,为我和妹妹做元宵。

父亲做元宵时,我和妹妹会乐滋滋地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美美地享受着这个过程。父亲会先将糯米兑上大米,每回兑时,我们都囔囔不要多兑大米,怕不够粘。接着,父亲将米淘干净放在水里泡着,到第二天早晨才拿到村头的磨房,和水一起磨成稍稠的米汤状。随后,拿回家用纱布盖上,静静地等候风干。等快到正月十五小年时,风干成软状的元宵粉已经好了。那晚,父亲和我和妹妹,一起围在盛着元宵粉的簸箕筐前,一个一个地搓着元宵,父亲手大,搓的元宵个儿就大,我们的太小,父亲就重新把我们的几个揉在一起,又搓了个大的。第二天小年早晨,早早起来的父亲等我们醒时把元宵放在已经沸腾了的锅里煮,待元宵漂起来时,才盛好端到桌上。这碗是我的,这碗是妹妹的,“烫,别急,慢慢吃,够你们吃的”,一个,一个,洁白的元宵蘸着白糖,一直甜蜜到心底里。那时,还不懂,这算不算幸福,但一准知道,那一刻,很快乐。

今个儿又至元宵节,元宵于我,仿佛已经不再那么纯粹了,可幸福的情怀依旧、幸福的念想常在。回想去年元宵节时,在台湾南投灯会现场,与台湾乡亲围在一起吃元宵,那种感觉与情怀,不也一样饱含着如初的温暖吗?

这温暖,如今一样成念想。

猜你喜欢
个儿星星点点风干
绿迷宫
绿迷宫
被风干的
顾阳初夏约美食达人做“长个儿餐”
山草
个儿高到底好不好
让座
幽默大联盟
额敏风干肉
把喜欢当成一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