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龙灯

2015-02-14 03:21
台声 2015年4期
关键词:龙身龙灯巨龙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宋代吴自牧著的《梦粱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仅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然而,如今传承下来的“舞龙”习俗已经见得不多了,但还是有比较出名的几个地方保留了这些中华文化传统。有湖北省仙桃市沔阳高跷龙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龙灯和湘西等地的土家族灯笼龙。

高跷龙灯把高跷、龙灯相结合表演,是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难度之大、技艺之高超,为人们所惊叹。就龙身而言,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高达2米)舞龙灯。就龙衣颜色而言,沔阳高跷龙灯有两条,一条黄龙,一条赤龙,玩高跷龙灯的人要打脸挂须,装扮成戏剧“十大名角”,由旦角玩珠,武小生玩龙头,丑角玩龙尾,其余7人玩龙身七节,阵容强大,威武雄壮,成为仙桃民间传统舞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曲周龙灯,源远流长,有千年历史。1982年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确认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在京展出并收藏。整个龙体造型特点是:巨口张、目生光、角尖厉、须飘扬、身婉长、尾刚劲,千鳞万甲,神采飞扬,威武壮观。曲周龙灯舞法多变,计有20多种招式。其中以钻龙、滚龙、盘龙最为精彩。钻龙分钻头和钻尾二式,舞龙人鱼贯从龙头或龙尾钻过;盘龙分盘头和盘尾两招,舞龙者叠起罗汉让龙缠绕人身,巍然屹立;滚龙是让龙在地上翻滚,舞龙人从龙身上翻腾飞越。舞龙分两法,一是在行进间进行,让龙摇头晃尾,如在太空遨游;一是原地抡舞使龙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意为神龙发威,气吞山河,极为壮观。

灯笼龙又叫“灯龙”,大都盛行在土家族聚居的集镇,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五结束。“灯龙”由九节组成(意为老龙被斩为九节),舞灯龙时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对排灯开道,标明此灯龙是哪个村寨或街道的巨龙,排灯后还有鱼、虾和蚌壳、灯笼等,在锣鼓、号角声中晃头摆尾,畅游各街头巷尾。玩灯龙的动作有黄龙下海、金龙抱柱、二龙抢宝、老龙翻身、金龙过海等。而舞龙进行的方式最为有趣,灯龙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人山人海。有的人家为了迎接灯龙进屋,门前排列大花筒炮36对,鞭炮数万响,望胆大者进院一试。灯龙进入院内,四周门外的花筒炮、鞭炮腾空爆炸,焰火四起。此时除灯龙各节有灯光外,其他灯光全熄。灯龙在鞭炮与焰火余光中飞舞,十分壮观。舞灯龙者,大多赤膊绑腿与巨龙翻腾融为一体。灯不熄,龙不停,鞭炮不断。一旦灯龙口中喷水,主人便拉着龙须挂朋披红,用上等佳肴款待舞龙队伍。如果舞龙者胆小,怕焰火、鞭炮,到门前没能抬头敬礼则退场,就得不到主人的彩绸,品尝不到上等佳肴。所以,舞灯龙者,都是眼快手快舞技高强的能手。灯龙进院,尽管焰火横飞,都烧不着龙身和人体。舞技不强者,也有舞着巨龙进院,光着竹圈出院的情形。

灯龙玩到农历正月十五结束,从正月十三至十五是烧龙日。烧龙,是在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进行。烧龙时,把龙放在地上,众人把事先准备的花筒炮、烟花和鞭炮等火花直对龙身喷去,待龙燃烧完后,众人“啊”声连天,尽兴跳跃一阵,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顺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

《台声》曰: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元宵节都有不同庆祝方式,要说哪一种是有着共同历史印记的欢庆方法,莫过于“耍龙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十多人甚至二十多人以协调的动作,舞动着“巨龙”,周边围着不停呐喊、鼓掌、欢呼的人们,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烘托出来了。

现在像这样看“舞龙”的机会越来越少,村里的人流向城市,城市的人关注工作,似乎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无聊”的“玩意儿”。有些人的元宵节以晚间的一碗元宵草草结束,有些人甚至直接略过。

工作是忙不完的,但人生有限,与家人、邻里相聚的日子有限,为何我们不能放慢脚步,与亲朋好友们一起享受这做龙灯、舞龙灯、看龙灯的欢乐时光呢?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享受每一刻的欢乐时光。

猜你喜欢
龙身龙灯巨龙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十二生肖·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架起的巨龙
舞龙灯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龙头咬龙尾
共舞“龙身”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