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中国式摔跤的必要性研究

2015-02-14 00:23陈秀霞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体育项目普通高校

陈秀霞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中国式摔跤的必要性研究

陈秀霞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

中国式摔跤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一,高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对中国式摔跤自身的特点进行研究,阐明普通高校开设中国式摔跤这门课程,可以使中国式摔跤和高校体育教育相互起到促进作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国式摔跤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式摔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古称“角抵”、“角力”、“相扑”等。两名运动员身穿白色摔跤衣(跤衣边缘为红、蓝色,代表红蓝双方),按照一定规则,徒手相博,通过搂抱对方身体或抓握对方跤衣、腰带部位实施站立摔法,使对方除两脚以外身体任何部位着地而获得分数,并最终以得分多者为胜。

中国式摔跤的起源和发展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尤其在上个世纪经历了第六届“全运会”之后,中国式摔跤运动的技术和战术水平日趋成熟,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式摔跤运动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竞赛机制逐步完善,把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发展推向高峰。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受“奥运战略”的影响,中国式摔跤告别“全运会”赛场,“专业队”相继解散,给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已出现人才断档,几乎到了无人继承的地步。虽然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写入了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中国式摔跤也被列为该学科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是事实上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式摔跤项目仅在几个体育专业院校里边得到了发展,参与人数和规模也相对太少。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特点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项目十分丰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院校开设项目有五十多个项目,从开设项目的特点出发,可把这些项目划分为三类:⑴戏型:主要以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为主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竞技体育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在学校体育领域开展的比较普遍,有着较厚的群众基础。此类项目最大特点为技战术体系很完善,趣味性较强,竞技性较强。这类型体育项目构成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框架。⑵文化型:主要为各个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起源和发展是伴随着本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其技战术的外在形式背后,都附有较深的理论文化作为背景,有着较强的社会性、民族性特点。比如:武术、跆拳道、瑜珈、柔道、中国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及一些传统舞蹈等等。⑶时尚型:这些项目主要为以健身、休闲为目的社会休闲体育项目,由于在休闲领域开展的成功,在社会上着有很强的影响,因而显得时尚性非常突出,比如一些有多个项目合成的一些舞蹈,比如搏击操、肚皮舞等类似的一些舞蹈,还有一些新设计而成一些休闲项目,此类项目最大特点为时尚性强,项目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相对薄弱,因而其生命力也相对较短,随着社会的流行潮流的转变会逐渐消失。

从以上三个类型的体育项目来看,每类项目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但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项目必须满足健身、健心、安全、体系完善等要求,笔者认为,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来看,学生不但要通过体育教育使身心进一步完善,还要肩负起传承体育文化的任务,因为高校的教育对象都有着较高的文化底蕴,对一些民族的体育文化会起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作用,因而“文化型”运动项目在普通高校领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尤为突出,此类项目不但可以“运动”的形态开设,甚至都可以以“文化”的形态进行授课。

三、中国式摔跤的特点

1、中国式摔跤的技巧性和完善性

技巧性是中国式摔跤显著的特点之一。从世界各国的各种摔跤术来看,都离不开力量、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但是由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的不同,各国摔跤术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目。如摔跤手的力量强弱在比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西方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日本的柔道和前苏联的桑勃,则要求运动员具有垫上角力、站立摔等多项素质;而中国式摔跤更注重以技赢人,如“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斗智不斗力”等格言是中国式摔跤技巧的典型写照。针对不同体型的选手都有针对性非常强的技术和战术,完全有可能战胜相对体重大的、力量大的选手,在实际应用中,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原理在中国式摔跤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其技巧性是与其他国外各种摔跤技术最大的区别。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

中国式摔跤在技术和战术体系中非常的完善,中国式摔跤把中国武术中踢打摔拿的技法精华集于一身,加以提高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技术体系、训练体系和理论体系。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合理规范的比赛方式、系统完整的攻防理论、丰富实用的技法构成了中国式摔跤完整的体育项目竞技体系,这在中国其他传统技击类体育项目中是少见的。

2、安全性特点

中国式摔跤的技法主要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掰、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等。比赛时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可以用脚踢、弹对方的脚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蹬、踹对方,并且在比赛中对方倒地时禁止砸压对方。很大程度的减小了对对手造成的身体伤害要,比那些以踢打为主的武术拳种或者散打等项目安全性尤为为突出,曾有学者对专业足球运动员和专业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伤害做过比较,其伤害性比足球项目还要小一些,从这个竞技角度也能说明中国式摔跤的安全性比较强。

3、教育性

中国式摔跤整个体系非常的完善和科学,练习过程中涉及到人体的每项素质如柔韧性、力量、耐力、协调性、速度乃至大脑、神经系统都能够得到锻炼,健身的全面性非常突出。

中国式摔跤和武术的传授规律基本相同,师傅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都会从“武德”入手,培养弟子“尊师爱友”,不可恃强凌弱、争胜斗狠等良好的品德,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教育特点非常明显。

4、民族性和文化性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早在黄帝时代就出现古代摔跤活动;周代把摔跤列为军事训练项目之一;汉代把摔跤作为表演项目;晋代在元宵节进行摔跤比赛;唐代在春秋两季举行摔跤比赛,并且把摔跤作这宫廷的娱乐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注重的是轻便敏捷。中国式摔跤融合了各民族摔跤运动的精华。蒙古族摔跤,其技术注重力量;满族摔跤注重在脚法使用;汉族摔跤把力量和技巧高度结合在一起,形成臂、腰、脚相结合的全面摔法。后来又逐渐吸收了回族、维吾尔族摔跤、朝鲜族摔跤、藏族摔跤、彝族摔的摔法而形成的多民族摔跤运动,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

中国式摔跤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中国式摔跤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对抗性,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特征;摔跤作为军事训练和健身的一种方式,也作为古代军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流传至今。这种保持和坚持源于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这也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这项运动的接受程度是积极且主动的。

在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应当从保护和弘扬世界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发展这项运动。国外尚能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国内更应该肩负起继承和发展的重任。

5、观赏性和实用性

中国式摔跤的发展与中国式摔跤的表演是息息相关的。汉代以后的历代宫廷的摔跤手表演;宋代宫廷中出现的女子摔跤,民间称为“角抵社”的摔跤组织;宋代军队中的“内等子”,清朝的“善扑营”等都是专为皇帝在节日和宴会上表演以及必要时保护皇上安全的。不仅在宫廷,在民间的各种活动中大型摔跤表演和比赛,给摔跤运动的普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它成了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摔跤界老前辈常东升被誉为“花蝴蝶”比赛时就像蝴蝶飞舞一样潇洒漂亮。

在现代中国式摔跤比赛中摔跤技术动作丰富多样,比赛中使用的技术令人眼花缭乱,极具欣赏性,并且中国式摔跤的比赛规则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主要遵循出两脚以外的身体第三点着地即为失分,比赛中观众能够很清楚的判断出比赛的成败,相比于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等项目,中国式摔跤的直观性很强,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参与到比赛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国式摔跤运动完全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应该提倡广泛开展,应该加强社会对中国式摔跤的宣传,普通高校设立比赛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国式摔跤的更好发展。建议将中国式摔跤列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武术比赛体系中。

2、普通高校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良好的教学、训练和科研条件,非常适合中国式摔跤的继承、传播和发展。

3、中国式摔跤师资比较缺乏,可通过外聘或者培训在职教师的方式来解决。

[1]金启孮,爱新觉罗·凯.中国摔跤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傅永均,满宝珍整理.中国跤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3]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4]孙恒,纪超香.中国式摔跤在学校领域开展的必要性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

G886.2

A[文献标识码]1674-6198(2015)03-0072-02

2015-03-14

陈秀霞(1975-),女,福建宁化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中国式体育项目普通高校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中国式民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