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人物奥涅金的演唱研究

2015-02-14 19:10刘广奂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奥涅金柴可夫斯基连斯基

刘广奂

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人物奥涅金的演唱研究

刘广奂

作为彼·伊·柴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俄罗斯歌剧的代表作品——《叶甫根尼·奥涅金》,它同时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从它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已在全世界成功上演过无数次。它的故事在俄罗斯家喻户晓,剧中一个个人物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渲染下,变成了鲜活、生动的形象,刻印在观众心中,其中尤以主人公叶甫根尼·奥涅金——被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亚·伊·赫尔岑称为“多余人”,最为记忆犹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唯美如画,奥涅金的唱段优美动听,无论是他的咏叹调,还是重唱,都早已成为世界歌剧史上不朽的乐章。

柴可夫斯基 奥涅金 歌剧 演唱 角色

一、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1831年,俄国著名文学家亚·谢·普希金,耗时8年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这部作品被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维·格·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它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对当时和以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创作背景

1877年5月,在完成第四交响乐的草稿后,柴可夫斯基接受别人的提议,以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为脚本创作歌剧。尽管起初他觉得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很快他的创作热情被点燃,并在准备正式写作的前一天夜里,对剧情与场景的安排进行了很好的规划。结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剧三分之二的创作。

虽然初期的创作很顺利,但从1877年7月开始,柴可夫斯基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与安东尼娜·米留科娃结婚,这是一次是灾难性的婚姻,仅仅几周的新婚生活,便使柴可夫斯基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精神分裂严重,为躲避新婚妻子,一度赴国外疗养,歌剧创作不得不停止。后经梅克夫人在精神与物质上的安慰与帮助,柴可夫斯基才得以恢复健康并继续创作,直至1878年1月该剧方创作完成。

2.主要人物关系

奥涅金:男中音,贵族青年,成长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社会,对待爱情自欺欺人,对待朋友过于利己,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达琪雅娜:女高音,农场主的大女儿,善良贤淑,极富思想个性,真实而深刻的情感、有责任感,渴望浪漫的爱情,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连斯基:男高音,贵族青年诗人,充满激情、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由于过于理想化。所以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早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奥尔迦:女中音,农场主的小女儿,达琪雅娜的妹妹,年轻漂亮,但生性浮躁,头脑简单、感情肤浅、水性杨花。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的俄国乡村和彼得堡,年轻诗人连斯基带着好友奥涅金来到乡村,看望他的恋人奥尔迦,奥尔迦的姐姐达琪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并连夜写了一封充满爱意的书信,于次日清晨咐人送与奥涅金,奥涅金收信读罢匆匆赶来。然而,达琪雅娜等到的却是奥涅金冷言冷语说教式的回绝。

几日后的乡村,奥涅金受连斯基之邀共赴舞会,但他无法忍受当地人对他和达琪雅娜的闲言闲语,并迁怒于连斯基,于是开始挑逗奥尔迦,和她热情地跳舞。这一举动激怒了连斯基,连斯基在舞会现场向奥涅金丢下白手套,决定与他决斗。在决斗中连斯基为爱情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奥涅金也由于内疚,过上了漂泊在外的生活。

几年后奥涅金回到彼得堡,在一个舞会上,与已成为老迈将军夫人的达琪雅娜重逢,奥涅金面对眼前的达琪雅娜,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并展开潮水般的爱情攻势,希望破镜重圆,在现实与爱情中,达琪雅娜选择了前者,没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达吉雅娜最终拒绝了他。奥涅金只能一个人活在寂寞孤独中。

二、主要唱段

叶甫根尼·奥涅金,一个生活在19世纪初的贵族青年,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过着和大多数贵族一样的奢华无聊的生活,但当时的俄国社会正经历着时代氛围的变迁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对本就充满理想的年轻的奥涅金触动很大,他开始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并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生活。然而,贵族教育并未给予他实际的生存能力,好逸恶劳是贵族的恶习,奥涅金虽不满现实,但却少于行动,只能在愤世嫉俗中变得愈发忧郁,无奈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奥涅金这一形象,虽很有修养,但对人冷漠,虽充满理想,但轻蔑现实,性情傲慢却又孤独自卑,属于典型的忧郁症。在演唱中要抓住人物的这些特性,才能将这一人物形象准确呈现。

1.咏叹调《假如我喜欢家庭生活》

场景分析:第一幕第三场,奥涅金收到达琪雅娜的求爱信后,用冷漠的态度说教她:“假如我喜欢家庭生活,我命中有幸当上丈夫、父亲,那么我也许会非你不娶;可我注定没有这份福气,请相信我,婚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折磨,虽然我喜欢你,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很快会将我们的爱毁掉,请不要迁怒于我,很多时年轻女孩会改变漫不经心的迷恋,啊!青春,梦想……”

演唱要求:这是一首俄罗斯著名的男中音咏叹调,是音乐会和各类比赛的常用曲目,旋律优美,段落清晰,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一般在歌剧中宣叙调大多以说为主,旋律性较差,但柴可夫斯基为这段宣叙调带来了较好的歌唱性,演唱时朗朗上口,既有十分明显的语气顿挫感,又有较强的旋律性,并且,旋律中增四度音层的使用带有明显的俄罗斯作曲特点。对于这段宣叙调的演唱,要着重注意演唱语气的把握,既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又要唱出流畅的旋律性。

咏叹调部分,整首歌乐句结构较长,音域跨度大,旋律流畅自然,作品后半段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较大。这是一首具有很高演唱难度的男中音咏叹调,演唱该作品,要求演唱者具有较为宽广的音域,同时兼备一定的高音能力;另外长乐句贯穿始终对歌唱者的呼吸的要求较高;还有,对奥涅金的角色把握直接影响最后的演唱,面对达琪雅娜时的高傲、自信满满的状态,表面上很绅士,而骨子里却是对她的不屑一顾。

2.二重唱《决斗场景》

场景分析:第二幕第二场,清晨,连斯基先来到了决斗地点,在万千感慨中唱起了那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青春,你在哪里?”。不一会儿,奥涅金也到来,两位昔日好友面面相觑,正式决斗前,两人唱出了彼此共同的心声:“敌人,流血后我们即将分开,作为朋友我们还能分享一切吗?在危险中,我们都准备把对方置于死地,啊!我们不该让眼泪流出声音,在双手沾满鲜血前,作为朋友我们不该分开。不!不!不!”随着公证人扎列斯基的一声号令,枪声响起,连斯基倒在血泊之中……

演唱要求:这段二重唱虽篇幅很短,但却是整部歌剧的高潮点,为连斯基这一悲情人物的死做了很好的铺垫。这首作品采用两声部旋律模进交叉重叠进行的方式展开,开始时连斯基唱一句,奥涅金随一句,两人歌词相同,旋律相似,只是更替出现,层层递进,这样的效果既有很好的层次感,又不失各自旋律的清晰,将两个人此刻的心境烘托得恰如其分。随着歌曲的深入,二声部旋律更替进行被完全统一的小三度音程并进取代,将二重唱推向高潮。在演唱时,首先对音准有较高要求,两声部旋律相似,更多时仅是通过几度的音程区分;其次,对声音力度的控制,由于是二重唱,要求两个声部须同时清晰呈现,因此双方音量都应适中,这样才能展现出重唱的美;最后,要对奥涅金此刻的心境进行分析,他是不想决斗的,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害怕被人指责为懦夫,只好被动地选择决斗,这让他显得犹豫不决,更令他惶恐不安的是,这次决斗完全由于他轻率的举动造成。

3.二重唱《终曲场景》

场景分析:第三幕第二场,舞会上邂逅达琪雅娜,使奥涅金深爱上这个曾经的乡村姑娘,他写信给她并急于见她。达琪雅娜虽然和老公爵过着幸福的日子,但这一次和初恋情人的重逢,原本平静的心湖又掀起波澜。她读着奥涅金热情洋溢的求爱信,心乱如麻。

突然,奥涅金走进来,他看到达琪雅娜在饮泣,立即奔到跟前跪下。达琪雅娜随即回忆着往事:“当年我是一个农村姑娘,被你无情地讥讽。可现在你又为何来追求我?是因我的丈夫的地位?还是要表演你那横刀夺爱的本事,好向别人夸耀?”奥涅金急忙辩解:“不,那是始终不渝的爱情……”接着两人就无限惋惜地唱道:“啊,幸福曾是那么可能、那么接近!”

达琪雅娜经过一段痛苦的内心争斗,毅然表示为了保持名誉,恳求奥涅金离开。奥涅金只好在绝望中,孤独地悲叹自己的不幸,全剧结束在令人黯然神伤的乐声中。

演唱要求:这段著名的二重唱与其叫做重唱,不如更准确地称为对唱,因为全曲虽时长近十五分钟,但真正称得上重唱的乐句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是两人分别演唱。仅有的重唱部分出现在中间段落,那是两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尾声处奥涅金对达琪雅娜最后激烈的挽留和达琪雅娜对奥涅金坚定的拒绝,两人的情绪在越发高亢的歌声中达到顶点,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段在演唱上具有很高难度的二重唱,段落长,音区宽,并伴有持续高音的长乐句;另外,奥涅金和达琪雅娜的情绪变化幅度很大,奥涅金起初带着愧疚的心情和呼唤爱情的希望来到达琪雅娜身旁,并一度从她的目光中看到美好的结局,然而,随着达琪雅娜愈发坚定地拒绝态度,奥涅金也在渐渐绝望中变得疯狂,最后直至沉默的悲伤。

三、小结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是文学与音乐的一次完美结合,两位在各自领域中的大师———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为全世界人民奉上了一件充满俄罗斯风情的艺术品,它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一件珍品。歌剧脚本中虽大量使用普希金的原诗,但只挑选出几个场面,表现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感情世界。因此柴可夫斯基又将该剧称为“抒情场景集”。

“抒情场景集”这也是该剧和其他歌剧的区别,使它成为了俄罗斯歌剧中的另类。众所周知,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意义。歌剧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艺术形式,在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当时的歌剧题材多以俄国历史、童话和民间传说为主,塑造出包括伊戈尔王、鲍里斯·戈多诺夫、伊万·苏萨宁等这些民族英雄的形象,这些人物都年龄偏大,演唱时要求歌者的声音要唱得较为厚重;而奥涅金这一角色,是一个年轻的贵族,在演唱时较上面那些角色,声音上要清新得多;同时,年龄和所处时代的缘故,奥涅金的性情还不成熟,情绪起伏较大,而要想唱好这一角色,则必须紧紧把握住其情绪变化这一主线,将人物性情与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相联系,这样才能唱出人们心目中的叶甫根尼·奥涅金。

[1]【苏联】尤·凯尔第什,张洪模译.俄罗斯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2]【苏联】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高士彦译.柴可夫斯基论音乐与音乐家[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苏联】加·勃里别京纳,仲文,杨洸,建民译.柴可夫斯基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4]【苏联】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高士彦译.柴可夫斯基书信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奥涅金柴可夫斯基连斯基
他是泽连斯基替身? 乌克兰否认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补课”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性格成因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浅析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咏叹调《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的场景与表演处理
“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念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纯洁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