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制历程及反思

2015-02-17 09:28徐作培李德前邳州市教研室江苏邳州300徐州市西苑中学江苏徐州00
化学教与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命制反思

徐作培 李德前(邳州市教研室 江苏邳州 300;徐州市西苑中学 江苏徐州 00)

一道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制历程及反思

徐作培1李德前2
(1邳州市教研室江苏邳州221300;2徐州市西苑中学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以“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为素材,命制了一道实验探究题,并对试题的构思和打磨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以期对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命制;反思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71-02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验探究题是中考化学试卷命制的核心,它承载着考查学生的探究、分析、提炼、实践等能力的多重任务,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以及一定的公平性、原创性和思想性。下面笔者以2014年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中一道原创型实验探究题的命制过程为例,与各位同仁共同研讨。

一、初步构思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是增加试卷亮点的有效体现。在徐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命题过程中,笔者决定将实验探究题作为压轴题,选择“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作为素材进行命制。

[题目初稿]木炭与Cu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均匀混合加入试管中。

(2)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物2分钟左右,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此时停止加热。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待试管冷却后,倒出里面的红色固体,向红色固体中滴入足量的,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色,故猜想正确。

二、磨题推敲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后的产物取决与还原是否彻底,因此得到的产物有三种可能:全部是Cu、全部是Cu2O、Cu和Cu2O的混合物。进行验证时可借助于题干中的信息(Cu2O可以和稀硫酸反应,而Cu不与稀硫酸反应),只需向红色固体中滴入足量的稀硫酸,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蓝色,故猜想③正确。

这是最早预设的参考答案,反复推敲后发现问题:原来当产物为猜想②(全部是Cu2O)时,也会出现与猜想③相同的现象。根据Cu2O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难算出:每144份质量的Cu2O完全反应后能生成64份质量的Cu,固体同样不能全部溶解。这样一来猜想②和猜想③都正确了,因此接下来磨题时,将相关的问题改为“猜想错误”,那样就只有猜想①错误了。

这样的设计没有探究出最终的产物,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笔者便引入了简单的计算,故将有关问题作进一步修改,即:

②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 g,猜想正确。

1.44g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既然红色固体减少且溶液变色,说明不可能是纯铜,故猜想①一定错误;若红色固体全部为Cu2O时,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残留的红色固体应为0.64g,当残留的固体质量介于0.64g和1.44g之间时,说明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即猜想③正确。

三、拓展延伸

考虑到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所需温度较高、反应现象不明显等缺点,笔者又将催化剂的知识融合进去,使得探究的知识面更深远。于是将[实验探究]中的(1)更改为:

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与少许CaCl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试管。

高兴之余却突然发现[实验探究]中的陈述有问题,试管中的固体包括多种物质,含有催化剂氯化钙、生成物Cu或Cu2O以及剩余的反应物等,“倒出”一词明显不妥,故改成了“提取”,包括了溶解、过滤等过程,具体操作不影响学生答题,学生不必知道。

设计如此,试题似乎有些单薄,笔者再次增添了丰满元素:设计时引入了微型实验,利用笔者设计的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创作,模仿和借鉴已有实验中某些有效因素[1],将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加以比较,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为了增添试卷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又创设了爱国主义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信念。

该探究活动情境陌生、充满悬念,能使学生站在中考的同一起跑线上,也落实了中考化学探究题综合性强、原创性大的特点。

四、审核定稿

最终定稿如下:

[题例]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图甲

图乙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2)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与少许CaCl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①取1.44 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色猜想错误②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 g猜想正确

[评价反思]

(2)若要证明CaCl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参考答案:[作出猜想]Cu和Cu2O的混合物[实验探究](2)变浑浊(3)稀硫酸蓝①③[评价反思](1)操作简单(或现象明显、节约药品、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反应速率快等)(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3)Fe+CuSO4=FeSO4+Cu

五、命题反思

1.研读教材,把握方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2]。虽然沪科版没有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但是本题的探究过程与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关联巧妙,既合理保留了探究环节,又充分凸显了学科特点;尤其是将微型实验引入试卷,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重组和创新。

熟读各种版本的化学教科书,命题才可能融会贯通、衔接得当、水到渠成。立足教材命题,也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中考重视再现和拓展延伸教材知识,对平时课堂教学和中考复习导向功能意义甚大[3]。

2.强化细节,精益求精

细节决定成败。命题如同舞台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靠积累、酝酿和磨炼。每个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是不同的,试题不应有歧义,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细致研磨,力求精益求精、完美无暇、无可挑剔。语言的精准、图形的逼真、表格的合理、数据的科学等都要慎之又慎地处理,能经得起任何人的推敲。

3.关注基础,注重能力

一道好的探究题不在于是否难住了考生,基础和能力并重依然是命题者不懈的追求。该探究题注重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等过程进行考查。既有简单明了的知识点,也有思维性很强的能力提升点,适度开放,区分度明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效不同,又利于教师评卷,不失公正公平的社会问题。

4.以人为本,合理预知

实验探究题作为中考化学压轴题,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命运。命题者应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考点,能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详实的预知,从而调整知识点覆盖率和难度系数,使学生的思维与试题有机融合、碰撞、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德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制[J].化学教育,2014 (13):43-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周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新命题思路[J].化学教与学,2011(10):74-7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24

猜你喜欢
命制反思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