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12例的高分辨率CT表现

2015-02-18 07:46檀军丽,左玉强,冯景见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腺癌

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12例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檀军丽1左玉强2冯景见1于华1

作者单位: 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五科1、放射二科2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囊泡;腺癌;高分辨率CT

肺癌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结节/肿块型肺癌通过影像检查及穿刺活检等技术较易明确诊断,而有关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的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影像表现的文献报道较少[2],导致临床医师及影像诊断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或漏诊经常发生。为总结、分析该类病变的HRCT影像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通过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的HR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病例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44.58±13.26)岁,病灶大小14.3mm~48.6mm,平均(31.86±11.47)mm,囊泡壁厚0.7mm~3.4mm,平均(2.35±0.68)mm。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咳嗽,其中1例伴痰中带血;3例无临床症状为体检所发现;2例为单纯咳嗽;2例为单纯表现为胸闷。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病例中10例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例,中-低混合型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3例;1例支气管肺泡癌,1例鳞癌。

二、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扫描仪行胸部HRCT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先进,上臂平伸高于头,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下水平。扫描时,嘱患者吸气后屏气。HRCT扫描参数:管电压150 kV,管电流200 mA,常规扫描层厚5 mm,扫描完成后对病灶进行0.625 mm薄层HRCT扫描分别用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将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1.25 mm的肺窗和5 mm纵膈窗,重建间隔0 mm,采用512×512大矩阵。增强扫描使用浓度为300 mg I/ml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用量10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进行注射,注射速率2.5~3.0 ml,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 s,60 s进行扫描。

三、HRCT影像分析

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12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病灶大小、囊泡壁厚度、囊泡壁结节及强化情况、囊泡内壁、病灶边缘、邻近胸膜牵拉性改变及淋巴结转移。结果不一时,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直至达成一致。

结果

HRCT影像表现:①囊泡壁厚度、壁结节及囊泡内壁有10例患者囊泡壁厚度不均(见图1A);7例患者可见壁结节形成(图1B),增强扫描可见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图1C),其中4例呈轻度强化,3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明显强化;5例囊泡内壁不规则;②囊泡边缘及囊泡内部改变 ,有9例病变可见囊泡边缘伴有短毛刺形成,见图2,5例可见囊泡内有动脉血管穿行,见图3;③病变临近胸膜改变有7例病例伴有临近胸膜牵拉、凹陷;④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3例病例伴有纵膈淋巴结转移,见图4。

图1图1A:右肺下叶背段可见周围型肺癌合并囊泡形成,囊泡壁厚度不均,并可见壁结节(白箭所示)形成;图1B: CT平扫纵膈窗显示壁结节呈软组织密度(白箭所示);图1C:增强扫描,壁结节呈明显强化(白箭所示)

图2肺上叶尖段周围型肺癌并囊泡形成,囊泡周围可见短毛刺征(白箭所示)

图3另一病例,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并囊泡形成,囊泡腔内可见动脉血管穿行(白箭所示)

图4与图2同一病例,主肺动脉窗层面可见主肺动脉窗内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明显增大(白箭所示)

讨论

一、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的病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的机制不是很明确,其可能的机制主要有: ①气道狭窄后止回阀机制;②实性病变中心液化、坏死经支气管排出[3]。

二、周围型肺癌伴有囊泡形成的病理类型及一般征象

有研究报道,周围型肺癌伴有囊泡形成的病理类型可以包括腺癌、支气管肺泡癌、鳞癌、小细胞癌等,但以腺癌最多见[4-5]。Xue等[6]报告18例肺癌伴有囊泡形成的病理结果中16例(88.89%)为腺癌。本组12例中10例病理结果为腺癌,占83.33%,这与其它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有研究报道显示周围型肺癌伴有囊泡形成的患者平均年龄多在60岁以上[7-8]。本组患者年龄分布为23~67岁,平均年龄约(44.58±13.26)岁,与既往报道有一定差异,可能由于样本较小或者癌症年轻化。戚元刚等[9]报道14例伴有囊泡形成的肺癌均为周围型肺癌,其发病年龄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三、HRCT表现

此次研究中,10例患者出现囊泡壁厚薄不均, 5例囊泡内壁不规则,表现为囊泡壁呈不均匀厚度,其内壁呈锯齿样或花环样改变,部分学者认为囊泡壁厚度不均同时伴有囊泡内壁不规则时,对于判断病变为恶性有很高提示价值[10]。Singh 等[7]认为囊泡壁厚度不均,且内部不规则对于诊断囊泡型肺癌最有诊断价值,其既是特征性表现,又是常见表现。9例伴有短毛刺形成,表现为病变周围长度小于5 mm的粗细不均的条状影,而熊益敏等[11]认为,短毛刺对于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尽管毛刺征亦可见于肺结核,但肺癌与肺结核的毛刺形成的病理基础不一样,故在肺癌中多可见到短毛刺,而在肺结核中多可见到长毛刺。本组7例伴有壁结节形成,影像上表现为囊泡壁上可见到形态不规则软组织结节,且增强扫描时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学者认为壁结节可能是肿瘤组织增生活跃的表现,并认为囊泡壁附有的结节为恶性特征,并有助于通过壁结节与肺囊肿、薄壁肺脓肿及伴有感染的肺大泡相鉴别[12-15]。贺太平等[5]亦认为薄壁囊泡病变的壁结节特异性较高,当薄壁囊泡病变伴有壁结节形成时应高度怀疑肺癌。本组7例可见邻近胸膜牵拉、凹陷,表现为病变与临近胸膜之间的线样或幕状阴影,部分学者认为此征象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特异性不高,因胸膜凹陷在肺结核或炎性改变时亦可常见[16]。5例囊泡内可见血管影穿行,因未见相关报道,其意义待定。本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共同提示囊泡壁厚度不均、囊泡内壁不规则、壁结节形成及壁结节不同程度强化、病灶边缘短毛刺及邻近胸膜牵拉凹陷等征象对于伴有囊泡形成的周围型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四、鉴别诊断

1. 薄壁结核性空洞: 有特定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空洞内、外壁一般光滑,周围常可见卫星灶及索条影。此外,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更容易鉴别。

2. 肺大泡合并感染: 肺大泡多位于胸膜下方,壁菲薄或无壁,内无分隔,无壁结节,囊内液性低密度影经积极抗炎治疗后消失。

3. 囊状支气管扩张: 囊状支气管扩张在HRCT上可以看到囊泡与支气管相通,并可见“轨道征”及“印戒征”;支气管扩张易伴发咯血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周围型肺癌伴有囊泡形成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如囊泡壁厚度不均、病灶边缘短毛刺征、囊泡内壁不规则、壁结节形成且有不同程度强化及胸膜牵拉、凹陷等周围型肺癌的特征。若工作中遇到此类病变且具有以上特征时,应想到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钱桂生. 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1):1-6.

2李晓兵, 徐强, 张春华. 薄壁空洞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3): 368-369.

3郭俊唐, 梁朝阳, 初向阳, 等. 薄壁空洞性肺癌:24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 中国肺癌杂志,2014, 17(7): 553-556.

4Guo J, Liang C, Sun Y, et al. Lung cancer presenting as thin-walled cysts: An analysis of 15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Asia Pac J Clin Oncol,2013,doi:10.1111/ajco.12126.

5贺太平, 杨创勃. 囊泡状肺癌的螺旋CT诊断[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 21(5): 303-307.

6Xue X, Wang P, Xue Q,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olitary thin-walled cavity lung cancer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athologica findings[J]. Lung cancer, 2012, 78(1): 45-50.

7Singh N, Bal A. Lung cyst caused by centrally located bronchogenic carcinoma[J]. Arch Bronconeumol, 2012, 48(3): 99-101.

8Goto T, Maeshima A, Oyamada Y. et al. Cavitary lung cancer lined with normal bronchial epithelium and cancer cells[J]. J Cancer, 2011, 2: 503-506.

9戚元刚, 房泽辉, 王道庆, 等. 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CT表现及鉴别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13, 28(8): 843-845.

10Woodring JH, Friedel AM, Chuang VP. et al. Solitary cavities of the lung: diagnostic implications of cavity wall thickness[J]. AJR Am J Roentgenol, 1980, 135(6): 1269-1271.

11熊益敏, 方庆和, 马佩炯, 等. 毛刺征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4): 241-243.

12白冲. 经支气管镜介入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癌[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2):109-112.

13Li M, Ito H, Wada H. et al. Pit-fall sig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predicts pleural involvement and poor progno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 2004, 46(3): 349-355.

13崔会芳, 吴粹华, 陈旭君, 等. 窄带成像支气管镜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5, 8(3): 325-326.

14姚汉清, 王正东, 朱湘平, 等. 支气管镜介入垫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5, 8(1): 43-46.

15林科雄, 钱桂生.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 7(4): 361-363.

(本文编辑:王亚南)

檀军丽,左玉强,冯景见,等. 周围型肺癌伴囊泡形成12例的高分辨率CT表现[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5, 8(5): 617-619.

·短篇论著·

收稿日期:(2014-12-20)

文献标识码:中图法分类号: R734.2 B

通讯作者:左玉强,Email: xiamu820101@sina.com

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5.05.019

猜你喜欢
腺癌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安罗替尼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GTSE1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联合检测TTF-1、NapsinA与CK7在肺结节活检中鉴别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腺癌的应用价值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