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2015-02-18 05:43董迹菲翟培杞董文亮
西部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选穴异位症检索

董迹菲,翟培杞,孙 炜,董文亮,郭 炜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妇科疾病,据权威数据显示,在女性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约为10%[1]。中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于“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经行发热”等范畴[2]。中医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突出,且无明显副作用。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多,但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配伍规律的研究甚少。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出现,提供了抽提针灸治疗疾病选穴配伍规律的方法。笔者通过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文献,运用该系统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配伍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日期为1992年到2013年,以“针灸”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检索关键词,检索项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其余各项默认设置。检索所有采用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文献报道,仔细阅读检索文献的题目及相关摘要,按照选择标准筛选文献。

1.2 选择标准 从检索的文章中剔除文献综述、动物实验研究、理论探讨等文献,选取临床治疗包括临床试验和临床治疗,提供具体针灸治疗处方且具有明显疗效。

1.3 术语规范 纳入文献所载的针灸处方涉及的穴位,均参考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统一规范。压痛点取穴者,均命名为阿是穴;特殊穴位名称,需描述定位标准。

1.4 数据录入 将文献所载针灸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0版的“临床采集系统”中,建立关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穴位处方数据库。

1.5 数据分析 进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0版的“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点击“穴位分析”功能按钮,在“西医疾病”框中输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点击“查询”,检索出所有处方。第一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穴位分析”模块下面的“频次统计”,系统自动出现穴位名称及其出现频次,点击“频次导出”按钮,将统计结果保存成CSV文件。第二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穴位分析”模块下面的“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和置信度,点击“穴位模式”按钮,出现所有处方中穴位组合的出现频次;点击“规则分析”,出现穴位的关联规则及其置信度,点击“导出”按钮,将结果保存成CSV文件。第三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穴位分析”模块下面的“新方分析”,设置相关相关度和惩罚度的数据,点击“聚类”后,再点击“提取组合”,系统出现用于创制新方的核心穴位组合,并再次聚类后自动生成新处方,点击“导出”按钮,将结果保存成CSV文件。

2 结果

2.1 穴位出现频次 共检出1992—2013年间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共4 835条,其中符合选择标准者41篇。对所有穴位的出现频次进行“频次统计”,其中使用频次在2次及以上者34个。见表1。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穴位规律分析 在软件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将“支持度个数”设定为7个,在“规则分析”时,分析所得穴位的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含义为:当出现“→”左侧的穴位时,出现右侧穴位的概率。见表2。

表1 出现2个或以上的穴位

表2 治疗组合中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组合的关联规则

2.3 选穴模式及网络展示 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上的“穴位分析”界面上,选择组方规律,设定置信度为0.8,支持度5。再分别点击“网络展示”按键,利用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将在一定支持度下所体现的用药模式中所包含的穴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化展示。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5)

2.4 生成新的针灸处方 分析现有的数据,可归纳出新的针灸处方6个。见表3。同时,利用网络展示功能展示新方的核心组合穴位网络,以有效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见图2。

图2 新方的核心组合穴位网络展示

表3 新的处方

3 讨论

目前,有很多运用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3-4]。本文运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软件,统计分析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穴位出现频次,按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血海、子宫、足三里、太冲、天枢、地机等穴位的运用频次较高。总结得出的运用频次较高的几个腧穴当中,关元、中极、气海为任脉腧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且任脉经过腹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三阴交,地机和血海三穴为脾经腧穴。其中三阴交穴为脾经、肾经及肝经三经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之功,为妇科疾病效穴。脾经之郄穴地机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的作用。血海为脾经腧穴,妇科疾病常用穴,能引血归经,补血养肝。足三里与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为强壮身心大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可理气健脾,痛经止痛。调理脾胃之气,使气血得以充盛,那么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化。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泻瘀,平肝熄风,补益肝肾之功。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下腹部,接近病位,治疗妇科病验穴,能调经理气,升提下陷。这些运用频次较高的穴位联合应用具有补益肝肾,调理脾胃,调经理气的功效,从而达到疏肝解郁、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癥的作用。按照系统的操作说明,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生成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7个新处方,从所选穴位的主治功效来看,新的针灸处方具有调经、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综述所述,运用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现了祖国医学的优势所在,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将中医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精髓更加客观准确地概括和提炼,为更好地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其他病证的选穴配伍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 赵会霞,娄元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验案举隅[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221-223.

[2] 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85-87.

[3] 秦晓英.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及运用近况[J].新中医,2002,34(5):68-69.

[4] 曾睿,洪文.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71-573.

猜你喜欢
选穴异位症检索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