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古郡 人杰地灵

2015-02-20 05:15
西江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刺史梧州岭南

黎 军

汉代古郡 人杰地灵

黎 军

翻开梧州历史画卷,你会惊叹于梧州这江山一隅,竟是龙蟠虎踞之地。秦汉扫六合,帝王拓版图,梧州则成岭海要控,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先是秦始皇50万大军压境岭南,开辟南海、桂林、象郡三地之后,秦朝很快灭亡。流落的秦将赵佗趁机将岭南割据,自封为南越武王。赵佗自守南海,而委封其同姓宗人赵光为苍梧王,筑王城于梧州据守,自此赵氏王国控制岭南近百年。

而背靠岭南北面的中原大地,期间经历了百年战火狼烟、中原逐鹿,最终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于是,距今两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岭南被重新辟为九郡,梧州被划定为苍梧郡治地和广信县治地。紧接着,在梧州设郡、县后的第五年,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西汉朝廷又将驻设于越南北部羸娄的交趾刺史部,迁移到梧州。当时,汉朝廷在全国设置十三个刺史部,以加强对地方郡县的监察管控,这相当于中央朝廷管辖的省、地(市)、县三级政权机构都设置在梧州。

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张津和交趾太守士燮向汉献帝刘协请求,把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刺史部,于是,梧州变成了交州治地,张津仍任交州刺史。交州一直统领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个郡,地域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全境、湖南江永、江华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梧州成为汉朝最早建立在岭南的首府,时间长达316年,前后共19任刺史。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吴国孙权任步陟为交州刺史,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步陟将交州移治到了番禺(广州),但只是首府迁移,所统辖郡、县行政区域却依然如故。之后,三国吴景帝于永安七年(264年),将岭南分为交、广二州,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从交州划归广州。交州则管辖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五郡(儋、珠即今海南省,其余在越南境),交州州治才又移回越南龙编。

梧州,在历史风云变幻、沧桑更迭中,一直立于高屋建瓴之势。唐、宋以节度使驻梧州。至明朝,在梧州置两广总督府、总兵府和总镇府,以三总府直接统领岭南政务、军事等。自秦汉以来,梧州凸显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的重心地位。

郁郁苍梧山,盈盈浔桂水。梧州,古苍梧郡、古广信县、古广府城,为人类社会推进创造了天时地利。广府历史、广府文化,于是在梧州形成扎根,在梧州积淀发展,在梧州流播传承。

“苍梧南去近天涯,四士三陈即此家”,以士燮兄弟、陈钦父子为代表的《左氏春秋》儒学派在苍梧崛起。士燮“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一边为官,一边著书,他注《春秋经》11卷、《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经籍志》。陈钦被称为治左氏的“岭海儒宗”,著有《陈氏春秋》。其子陈元集左氏古文经学之大成,王莽政权立《左氏》经学博士,陈元列为第一,并著有《左传异同》,故汉史留下“左氏远在苍梧”的定评。东汉初,陈元还在京城洛阳授徒为业,传《春秋左氏学》。

中国文化素来有“中原文化传岭南”的偏见,其实,早在汉代,作为岭南乡土孕育的学者,陈元的左氏学术思想,就融入京城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渗透王室政权的施政理念。陈氏父子的学术贡献,开了岭南学派融入中原文化的先河,其渊源直至近代岭南的康(有为)、梁(启超)。

牟子更是交州时期在梧州著成佛学著作《牟子理惑论》的一位苍梧本土学者。梧州处在沟通“海陆丝绸之路”的西江内河捷径便道,是海路登陆的驿站、门户和中转枢纽,正好是海外佛教东渐之地。牟子青年时期携母避临海的越南交趾,二十六岁回归苍梧,不贪图功名仕途,潜心治学,研读儒道及印度流入的佛教书籍,于是著成一部为世人“理惑”、启蒙佛教思想的开山之作。佛教文化在中国扎根两千多年,牟子功不可没。这也说明,岭南文化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性和包容性。

梧州在两汉、三国期间,由于战乱避难,或因为流放贬官,这片州府地古郡地曾经流落、隐居过许多中原各地的学术名儒,他们在此治学、著书、设馆授徒。其中有撰写《释名》的刘熙,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的程秉,考定《五宗图述》、《二京解》的名儒,三国时有名的评论家、书法家许靖,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的吴国学者虞翻等。

可想而知,当时的交州,汇集了数不胜数的名士,他们为今天的梧州留下了熠熠闪光的文化遗产,使梧州流溢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光彩。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刺史梧州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