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内隐矛盾态度

2015-02-20 01:56贾玉雪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民工

刘 伟 贾玉雪

(1.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安顺学院学生处,贵州 安顺561000)



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内隐矛盾态度

刘伟1贾玉雪2

(1.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2.安顺学院学生处,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文章以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作为实验程序,选取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内隐矛盾态度。结果表明,当属性样例刺激的语义信息由白领积极/民工消极反转为白领消极/民工积极时,内隐认知评价的IRAP总效应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对IRAP的四种任务类型效应值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对农民工持有矛盾内隐态度,然而对白领的内隐认知评价效应值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仍然对白领持有较为稳定的积极认知评价。

关键词:内隐矛盾态度;内隐关系评估程序;农民工

引言

在社会认知领域,最早提出矛盾态度这一概念的是Scott(1968),他将矛盾这一概念引入到态度研究中,并探讨了矛盾态度的测量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态度研究一直以一致性取向作为主导,矛盾态度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研究者所关注。Cacioppo和Berntson提出的评价空间模型认为,矛盾态度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分离的维度,而不是从积极到消极的单一维度[1]。根据这一模型,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矛盾态度是指个体对同一态度客体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感[2]。目前研究者已采取了多种方法矛盾态度进行测量,但主要都是利用问卷等外显测量工具来进行,然而基于问卷的外显态度测量,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也逐渐有研究者利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内隐矛盾态度进行了研究[3][4]。然而,由于IAT测量的是概念之间内隐联系强度的相对值,通过改变属性词造成的IAT效应差异并不能完全说明被试存在矛盾态度;而通过改变目标标签词造成的IAT效应值差异也有可能反映的是被试对不同分类的内隐态度,这与矛盾态度(对同一目标客体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态度)的界定不是非常符合。由于鲜有研究者专门针对内隐矛盾态度进行研究,导致在很多内隐态度的研究中没有将矛盾态度纳入考虑,没有对内隐态度进行全面的探讨。例如在很多对农民工的态度研究中,外显测量发现人们在对农民工持有比较消极评价的同时,也对其有着较积极的评价[5],即矛盾态度;而在内隐测量方面,却只得出了对农民工存在消极评价的结论。究其原因,是研究者在进行IAT测量时仅仅关注了农民工的消极刻板印象,而忽视了其积极方面,例如在某研究中,研究者选择的IAT的积极属性词为“大方、时尚、干净、富裕、聪明、诚实”,而消极属性词为“吝啬、土气、肮脏、穷困、笨拙、不诚实”[6]。忽视了人们对农民工“勤劳、节俭、忠厚、老实”等积极的评价。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融合度在逐渐上升,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对农民工肯定态度的提高、二者社会距离的缩小等方面[7]。可以假设,人们不仅在外显方面对农民工表现出矛盾态度,在内隐方面,同样也对农民工持有矛盾态度。文章采用D. Barnes-Holmes和Y. Barnes-Holmes等研究者提出的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8]为研究工具,选用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假设。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60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人;年龄均在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23.2岁,标准差SD=3.243。所有被试均熟悉计算机操作,而且均未加过类似实验。

2、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利用Inquisit进行编制,被试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整个实验共包含两个IRAP程序(IRAP1和IRAP2),均使用相同的标签刺激(民工/白领)和相同的关系刺激(是/否)。IRAP1选用6个对民工消极的评价词汇和6个对白领积极的评价词汇为属性样例刺激,IRAP2选用6个对民工积极的评价词汇和6个对白领消极的评价词汇为属性样例刺激,所有属性样例刺激均来自于随机对6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具体的刺激词汇见表1。

表1 IRAP程序中的刺激词汇

3、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IRAP的属性刺激词汇,共两个水平,因变量为IRAP效应D值。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人进行IRAP1,28人进行IRAP2。

在IRAP程序的每一次尝试中,电脑屏幕的上方呈现两个标签刺激——白领或民工中的一个;在屏幕的中间随机呈现一个积极或消极的属性刺激;在屏幕底部对称的左右两边分别呈现两个关系词,并且关系词的位置在不同的尝试中随机变化。被试需要对样例刺激与标签刺激之间的关系做出相应按键反应,若被试做出正确反应,则在间隔400ms后进入下一个尝试。在整个实验中,被试需要在一致和不一致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完成任务。一致条件是指,被试需要对样例刺激和标签刺激之间的关系做出与他们经验相同的反应;不一致条件则是指,被试需要对样例刺激和标签刺激之间的关系做出与他们经验相反的反应。若被试在所规定的实验条件中做出了错误反应,则屏幕中央会出现一个红色的“×”,直到被试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红色的“×”才会消失,并在间隔400ms以后进行下一个尝试。实验的基本假设为:在对两个刺激间的关系进行选择时,被试对与自己经验相同的刺激间关系会做出更快反应,而对与自己经验不同的刺激间关系则反应稍慢。也就是说,被试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会低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IRAP程序的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交错进行各4次,在每种条件中均需要完成24次反应(每个标签词与属性词均配对呈现一次)。

二、实验结果

1、IRAP1与IRAP2的总效应显著性及差异检验

分别计算两个IRAP总效应D值,与0进行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如表2。被试的IRAP1效应总D值大于0,结果显著,说明被试对白领持有更为积极的评价;IRAP2的总D值大于0,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被试在IRAP2中对白领有积极评价的倾向,但并不明显。

表2 IRAP1与IRAP2的总效应D值显著性t检验

将IRAP1与IRAP2的效应D值进行平均数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t=2.537,df=58,p=0.01,结果显著。说明当属性样例刺激的语义信息反转时, IRAP效应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2、单个目标的内隐认知评价IRAP效应检验

尽管IRAP2的总效应相较IRAP1有了显著的下降,但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对白领或民工是否存在内隐认知评价矛盾态度。为了进一步探讨被试对单一目标的内隐认知评价,分别计算IRAP1和IRAP2的四种任务类型D值(表3)。

表3 IRAP四种任务类型t检验结果

可以看出,在白领+积极词汇任务类型中,IRAP1和IRAP2的效应值都显著大于0,说明被试在一致任务(对白领+积极词汇回答“是”)的反应时要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对白领+积极词汇回答“否”),被试更倾向于对白领做出积极的评价。IRAP1和IRAP2的该任务类型效应值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t=0.332,df=58,p=0.741,差异不显著。在白领+消极词汇任务类型中,两个IRAP测验的结果也都大于0。被试在一致任务(对白领+消极词汇回答“否”)中的反应时要低于不一致任务(对白领+消极词汇回答“是”),也就是说,被试更倾向于对白领的消极评价做出否定,反映出被试对白领的积极评价。在IRAP1中,该效应更是达到了显著水平。对IRAP1和IRAP2的该任务类型效应值进行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t=0.618,df=58,p=0.539,差异不显著。

在民工+积极词汇任务类型中,IRAP1的结果大于0,说明被试在一致任务(对民工+积极词汇回答“否”)中的反应时要低于不一致任务(对民工+积极词汇回答“是”),被试倾向于对民工的积极评价做出否定。但IRAP1中的该效应并不显著。IRAP2的结果与IRAP1相反,结果小于0,并且达到了显著水平,被试在IRAP2中表现出了对民工的积极评价。二者的平均数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t=3.404,df=58,p=0.001,差异显著。

在民工+消极词汇任务类型,IRAP的结果大于0,说明被试在一致任务(对民工+消极词汇回答“是”)中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对民工+消极词汇回答“否”),被试对民工持有消极评价。IRAP2的结果与之相反,D值显著小于0,被试在IRAP2的该任务类型中表现出了对民工积极的评价。二者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t=3.218,df=58,p=0.002,差异显著。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在IRAP1中,四种任务类型的D值均大于0,被试表现出了对白领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工的消极评价。而IRAP2四种任务类型D值均较IRAP1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对民工的评价任务中,D值不仅显著的下降,并在方向上也发生了改变。被试在IRAP2中同时对白领以及民工都持有积极评价,但对白领的积极评价要略高于民工。被试在两个的IRAP测验中均表现出了对白领的积极评价,而对民工的评价则是随着属性词语义信息的改变,从对民工的消极评价转变为对民工的积极评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民工的认知评价矛盾态度。

三、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当属性样例刺激的语义信息由白领积极/民工消极反转为白领消极/民工积极时,内隐认知评价的IRAP总效应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效应值的方向没有改变,被试仍然表现出对白领的积极评价倾向。效应值的显著下降是由于被试在一致任务中的反应时与不一致任务中的反应时差距减小,导致对目标概念之间的相对内隐联系强度的降低。对IRAP的四种任务类型效应值进行分析后发现,目标概念之间的相对内隐联系强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被试对农民工的内隐认知评价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且对农民工的内隐认知评价效应值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由消极变为了积极,这种变化支持了本实验的假设,暗示了大学生对民工的内隐认知评价存在矛盾态度。然而,被试对白领的内隐认知评价效应值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仍然对白领持有较为稳定的积极认知评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IAT测量中,研究者往往发现当维持目标样例刺激、属性样例刺激和标签刺激中的两个不变,而另一个发生语义或感情色彩上的变化时,会出现显著差异的IAT结果[9]。研究者通常将这种差异归结为无关刺激对IAT效应的影响。Greenwald等认为,刻板印象是目标概念和描述性概念的联系,这种描述性概念不具有积极或消极色彩,因此属性概念的感情色彩属于无关特征[10]。高旭辰认为,在态度、自尊IAT中属性维度的有关特征是感情色彩,无关特征是语义信息。相反,在刻板印象、自我概念IAT中,属性维度的有关特征是语义信息,无关特征是感情色彩[11]。这种看法主要是基于态度的单维度定义,没有对内隐矛盾态度的存在进行分析。然而若考虑到内隐矛盾态度,这种差异便有可能是由于内隐矛盾态度的存在而引起的。IRAP的结果表明,内隐评价效应的差异是由于被试对农民工的评价由消极变为了积极,证实了内隐矛盾态度的存在。

参考文献:

[1]Cacioppo J T, & Berntson G G.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and evaluative space: A critical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the reparabili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bstrat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3): 401-423.

[2]陈志霞, 陈剑峰· 矛盾态度的概念, 测量及其相关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6): 962-967.

[3]吴明证, 梁宁建, 许静等·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J]. 心理科学, 2004(2).

[4]Ma-Kellams C, Spencer-Rodgers J, Peng K· I am against us Unpack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group favoritism via dialecticism[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1, 37(1): 15-27.

[5]刘林平· 交往与态度: 城市居民眼中的农民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6]董牮·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

[7]金萍·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态势分析——基于对武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关系的滚动调查[J]. 长江论坛, 2010 (05): 67-72.

[8]Barnes-Holmes D, Barnes-Holmes Y, Power P, et al. Do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 believe Developing the 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 (IRAP) as a direct measure of implicit beliefs[J].The Irish Psychologist, 2006(7): 169-177.

[9]Perkins A W, Forehand M R. Decomposing the implicit self-concept: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semantic meaning and valence on attribute self-association[J]. Social cognition, 2006(4): 387-408.

[10]Greenwald A G, Banaji M R, Rudman L A, et al. A unified theory of implicit attitudes, stereotypes, 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J].Psychological Review, 2002(1): 3-25.

[11]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

(责任编辑:郑朝彬)

2.贾玉雪(1987.08~),女,山东青岛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The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Implicit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Migrant Workers

Liu Wei1Jia Yuxue2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561000, Guizhou, China)

(2.Deap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561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used the Implicit Relationship Evaluation Procedure (IRAP) to evalu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migrant worke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mplicit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owards migrant worker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attributes stimulus turned positive white-collars and negative migrant workers to negative white-collars and positive migrant workers. The D-value of four trail types show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old an implicit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migrant workers, while hold a stable and positive implicit attitude towards white-collars.

Key words:contradiction of implicit attitude; implicit relationship evaluation process; migrant workers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1-0073-03

作者简介:1.刘伟(1986.07~),男,贵州安顺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

收稿日期:2014-11-18

猜你喜欢
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农民工当副镇长选好也要用好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