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5-02-20 09:27韩玲王蓓解丽娟王开慧吴蒙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单手腋窝上肢

韩玲 王蓓 解丽娟 王开慧 吴蒙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乳腺病科,江苏 南京 210036)



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韩玲 王蓓 解丽娟 王开慧 吴蒙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乳腺病科,江苏 南京 210036)

目的 探讨健侧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在术前由专科护士行健侧单手起床法训练,术后经专科护士评估病情后,床边现场指导患者健侧单手起床。对照组患者术前无起床相关训练,术后在专科护士评估病情后,由护士或家属扶坐起床,或上半身自行鱼跃而起。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切口出血的发生、腋窝切口愈合及医、护、患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健侧单手起床能有效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快速恢复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其方法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手起床法; 乳腺癌术后; 康复护理

One hand up method; Post-operative of breast canc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手术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严重影响了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后,自行设计了乳腺癌术后健侧单手起床法,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30~65岁。(2)单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无语言沟通障碍。(4)术前无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晚期乳腺癌。(2)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3)非原发性癌。(4)不愿配合者。(5)沟通障碍者。将1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9.2±2.5)岁,中学文化水平25例,大学及以上文化55例;Ⅰ期15例,ⅡA期25例,ⅡB期16例,Ⅲ期24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6.2±1.6)岁,中学文化水平28例,大学及以上文化52例;Ⅰ期13例,ⅡA期27例,ⅡB期18例,Ⅲ期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健侧单手起床操作方法分为八个步骤:(1)拉起床栏,身体平卧,双上肢置于腹部。(2)身体平移至患侧床沿边,患侧上肢放松,不可用力。(3)身体向健侧侧卧。(4)健侧手掌握紧床栏,肘部支撑身体起身。(5)协调侧身动作,两腿逐渐盘曲坐稳。(6)调整身体坐位,患侧上肢放松,休息片刻。(7)健侧手拉下床栏,做好下床准备。(8)健侧手臂扶住床沿,两腿床边下垂,穿好拖鞋,行走。

根据局部手术解剖及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在爱伤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健侧上肢的臂力,协同头颈部、髋部、双下肢的肌群、关节力量,巧妙、轻松地共同完成起床动作,保护患侧上肢、手术切口不受不当外力的影响。

1.2.1 观察组 患者术前一天在康复室集中观看健侧单手起床法视频,并由专科护士解说操作关键要领,再到床边行一对一的指导、示范、演练,同时发放健侧单手起床法训练图解手册。术后经专科护士评估病情后,床边现场指导患者健侧单手起床,自行如厕、下床活动等。

1.2.2 对照组 患者术前无起床相关训练,术后在专科护士评估病情后,由护士或家属扶坐起床,或上半身自行鱼跃而起,然后按照各自的方法下床,进行如厕、活动等。

1.3 评价指标

1.3.1 相关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内切口出血、腋窝切口愈合的情况。切口出血标准:(1)切口周围渗血。(2)引流液颜色手术2 d后持续为鲜血性,或由淡黄色转为血性。(3)排除手术原因。

腋窝切口愈合标准:术后两周由主管医生拔除腋窝引流管时,观察腋窝切口的愈合情况,乳腺切口均为I /甲愈合,否则视均为愈合不良。

1.3.2 满意度 出院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健侧单侧起床训练的认识及满意度情况。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发放患者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医护对两组患者健侧单侧起床训练的满意度情况,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生活自理能力接近术前正常水平,情绪稳定,能面对现实,患者之间能相互支持、鼓励,充分认识到单手起床对本病康复的重要性,不因体形改变而拒绝参与各种社交活动,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恢复自我角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周相关并发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周相关并发症比较 例(%)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两周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两周生活质量比较 例(%)

3 讨论

3.1 有利于减少切口出血的发生,有效促进腋窝切口愈合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仅要切除整个患侧乳房,还要剥离并切除皮下脂肪以及腋窝淋巴结等,术后需一段时间内限制患肢肩关节及上肢的活动。由于腋窝切口尚无有效的固定包扎措施,加之起床等活动时患侧上肢及肩关节的不当用力、外力的不当扶助,均会增加腋窝、胸部切口以及尚未完全凝固的缝合血管的张力,从而容易导致出血的发生,影响腋窝切口的愈合。术后健侧单手起床法的应用,能使患侧肩关节完全制动,避免患肢负重,减轻切口张力,减少出血的发生。同时,通过健侧上肢的单手起床运动,带动臀部、双下肢各部位肌群、关节的主动运动,有效促进全身淋巴、血液循环,促进腋窝切口的愈合。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出血的发生、腋窝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有效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以往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起床护理模式,全凭护士、家属的背部被动扶托,或自身的上半身鱼跃式起床法,患肢的不当用力或受到外力作用,不仅可导致切口出血、腋窝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还可引起切口疼痛等不适,加之由于并发症的出现,通常会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从而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下降。而健侧单手起床法的应用,患者主观上能有效控制自身用力部位,使患肢免受不当外力作用,完全按照标准指导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有效减轻了切口张力及疼痛等不适。同时,健侧单手起床动作,带动其他部位肌群的运动,使局部与整体运动相结合,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重要脏器的血液增加,促进了疾病恢复,增强患者疾病康复的自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表2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有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由于切除组织广泛、创伤大,使患者术后易出现上肢水肿、肩关节功能受限等功能障碍。据报道[2],其总发生率达36%~65%,从而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同时,由于乳房的切除造成女性身体形象的改变,而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乳腺癌术后患者单手起床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符合Orem自理模式观念,使乳腺癌术后患者及早进行有氧运动,积极参与共同护理,激发自身积极性,减轻患者角色的依赖,提高患者疾病状态下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从表3可见,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社交活动、心理状态及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乳腺癌的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实践证明,乳腺癌术后患者健侧单手起床法成功地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心身医学等科学地融为一体,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全身运动水平和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玉颖,张文琼.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活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护理研究,2013,10(14):13-15.

[2] 阳世伟,王先明,宗智敏.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7):661-662.

韩玲(1972-),女,江苏南京,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王蓓,E-mail:wwthk1998@163.com

R473.73,R472

B

1002-6975(2015)05-0441-03

2014-08-06)

猜你喜欢
单手腋窝上肢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
高级巡逻战术之单手开枪的无瞄准射击技术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