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品种

2015-02-21 10:42
乡村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叶色斑病河南省

新优品种

开农1715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2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

开花,生育期122~123天;主茎高35.7~38.6厘米,侧枝长40.8~42.8厘米,总分枝7条,结果枝6条,单株饱果数10.8~11.2个;叶片深绿,长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无,网纹浅,缩缢浅,百果质量194.7~214.9克;子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质量74.6~84.1克,出仁率67.5%~72.6%。经鉴定,该品种高抗茎腐病,抗网斑病、叶斑病,耐锈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荚果386.7千克、子仁265.6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豫花15号”增产7.5%和4.3%,分居7个参试品种第5、4位。

栽培要点春播4月中下旬播种,每667平方米10 000穴左右;麦套栽培5月上中旬播种,每667平方米11 000穴。注意科学施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初花期酌情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干旱时酌情浇水。高水肥地块或雨水充足年份做好化学调控,通过盛花期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株高控制在35~40厘米。搞好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虫、棉铃虫、蛴螬等害虫危害。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春播和麦套种植。●

豫单606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4009

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豫A9241×新A3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8~102天;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9.0~19.8片,株高282.0~294.1厘米,穗位高104~115厘米;叶色绿色,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卵圆形;雄穗分枝7~11个,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6.0~16.7厘米,秃尖长0.6~0.7厘米,穗直径4.7~5.2厘米,穗行数12~18行,行粒数31.5~35.0粒,穗轴白色;子粒黄红色,硬粒型,千粒重298.9~359.1克,出子率86.9%~89.5%;田间倒折率0.7%~2.0%。经鉴定,该品种高抗弯孢菌叶斑病,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矮花叶病,感大斑病、瘤黑粉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玉米611.0千克,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4.6%,居10个参试品种第6位。

栽培要点春播以4月15日左右为宜,夏播以6月10日左右为宜。合理密植,中肥地适宜密度为每667平方米4 500株左右。田间管理注意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适当延迟收获,待苞叶发黄后再推迟7~10天收获,产量可增加5%~10%。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

泰禾6号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4011

申请单位河南泰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6702×C228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9~102天;株型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9.0~20.4片,株高244~260厘米,穗位高99~109厘米;叶色绿色,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匙形;雄穗分枝10.5个,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6.5~17.3厘米,秃尖长0.3~0.6厘米,穗直径4.8~5.1厘米,穗行数12~16行,行粒数33.3~35.7粒,穗轴白色;子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304.2~341.6克,出子率87.0%~90.1%,田间倒折率2.2%~3.0%。经鉴定,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感茎腐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为620.3千克,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9%,居10个参试品种第4位。

栽培要点春播在4月20日左右进行,夏播在6月15日前进行。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4 000~4 500株。注意科学施肥,以氮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待玉米子粒乳线消失或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

Y两优66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7

申请单位信阳市浉河区申丰种子批发站、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139~146天;株高119.1~124.4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平均主茎叶片数17片,叶片短而上挺;穗长25.8~27.4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6.0万~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1~188.2粒,实粒数134.9~159.8粒,千粒重26.0~27.5克。经鉴定,该品种对苗瘟表现为抗病,对穗颈瘟表现为中抗;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表现为中感,对PX079、JS-49-6、KS-6-6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抗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豫南中籼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稻谷585.9千克,比对照品种“II优838”增产7.2%,居8个参试品种第4位。

栽培要点豫南部稻区作春稻露地育秧宜在4月20日左右播种,麦茬稻在4月25日左右播种。大田每667平方米播种0.8千克;两段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0.50~0.75千克。移栽密度以16.7厘米×26.7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为宜,每667平方米插1.5万~1.7万穴,每穴2粒苗。前期注意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适时晒田,灌浆中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移栽前要加强对稻蓟马的防治,晚播、晚插田要注意加强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三代的防治。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

冈优7954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8

申请单位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142~148天;株高118.2~123.7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淡绿;平均主茎叶片数15片,穗长24.6~25.3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5.1万~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77.3~185.9粒,实粒数131.1~149.0粒,千粒重27.4~28.2克。经鉴定,该品种对苗瘟表现为抗,对穗颈瘟田间鉴定为中抗;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JS-49-6表现为中感,对PX079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豫南中籼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稻谷576.6千克,比对照品种“II优838”增产5.5%,居8个参试品种第7位。

栽培要点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秧龄应控制在30天以内。高产栽培田每667平方米播种1.0~1.5千克,栽培规格为6.5厘米×(19.8~23.1)厘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在1.8万穴以上。秧苗一叶一心时,每667平方米秧田追施尿素3~4千克;移栽前2~3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3千克。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以基面肥为主,早施分蘖肥,促前期早发、稳长,正常田块中后期不宜追施氮肥;大田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病虫害,抽穗期注意预防穗颈瘟。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

北青无籽9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4005

申请单位郑州北青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5754×H-4395

特征特性属中熟无籽品种,果实发育期34天,全生育期102~116天;生长稳健,易坐果,分枝性中等;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第1雌花着生节位7~11节,雌花间隔5~8节;果实圆形,果形指数1.0,果皮黑色,单瓜质量4.4~4.7千克,果皮厚1.3~1.7厘米;果肉红色,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62.5克;中心糖含量11.5%,边糖含量9.3%。经鉴定,该品种感病毒病,轻抗枯萎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3年参加河南省无籽西瓜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西瓜2 506.3千克,比对照品种“新生代无籽”增产5.0%,居6个参试品种第3位。

栽培要点保护地栽培于2月中上旬育苗,地膜栽培于3月上旬育苗,苗龄30天左右;麦瓜、棉瓜套种时4月上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每667平方米种500株左右,双蔓或三蔓整枝,第2或第3雌花坐果,注意选果、定果,摘除多余幼瓜。重施基肥,轻施提苗肥,巧施坐果肥,浇足膨瓜水,适时采收。重茬地种植时,应采取嫁接栽培。注意防治蚜虫、炭疽病、枯萎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种植。●

猜你喜欢
叶色斑病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夏 荷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基于Lab模型的4种日本彩叶枫的叶色分析及其色彩应用
不同叶色紫苏花青素含量与成分研究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