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推进蚕桑强村大户工程的路径和举措

2015-02-22 05:55刘明鲁吴强康树仁封利军陈立坚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专业村蚕农汉中市

刘明鲁 吴强 康树仁 封利军 陈立坚

(1.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23000;2.陕西汉中汉台区蚕技站 723000 3.陕西汉中镇巴县蚕技站 723600;4.陕西汉中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24200 5.陕西汉中城固县农技中心723200)

汉中市是陕西省的蚕桑产业生产重点区域,具有生产水平高、茧丝质量优等优势。近年来,汉中市蚕业围绕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把推进强村大户工程建设作为蚕桑工作的重点,以切实增加蚕农收入为目标,在加大蚕桑增产、增效实用技术推广步伐的同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继续主推蚕病综合防治技术、小蚕共育技术以及省力化蚕台育、方格蔟自动上蔟、蚕桑高产高效种养等技术,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省力化养蚕技术及相关体系,达到了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汉中市2014年养蚕27 126 张,产茧1 086. 48 吨,产值3 281. 10 万元。汉中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积极推进蚕桑强村大户工程建设

为推进蚕桑强村大户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徐望镇俊丰村、刘河村,老君镇拐拐村、庆丰村,汉王镇黑庙村,上元观镇包家营村、四合村、张庵村、董家营太平村,文川镇联合村,大池镇茶园河、胡家坪村,碾子镇石梁村,巴山镇宝山村,盐场镇紫坪村,温泉镇刘家山村、付营村、板桥村,镇川镇安咀村,茶店镇的艾叶口村,共20 个高效蚕桑示范基地村。要求重点专业村建设优质丰产示范桑园200 亩,每个专业村培育年养蚕8 张以上示范户50 户,以确保专业村基地蚕桑规模不断扩大,提高蚕茧产量质量,保障汉中缫丝厂原料供应。为20 个专业村各配备一台自动桑树伐条机和专用桑枝大剪一批;为10 个重点专业村各配备桑园微耕机10 台;为20 个专业村小蚕共育点各配备自动化切桑机和自动化加温补湿机各1 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汉中市蚕桑提质增效,辐射带动全市蚕农规模化和设施养蚕起到推动作用。

2 推广应用新技术,依靠科技促增收

2.1 抓好桑、蚕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推广

坚持谨慎引进、试验调查、示范推广应用三步走的原则,于2014年示范推广了桑树优良新品种陕桑305 、强桑1 号、鲁插2 号三个品种,对低产桑园进行了改造。引进推广华康2 号蚕品种1 个,在温泉镇刘家山村开展试验调查。该品种试养示范效果明显,农户乐意接受,将逐步扩大推广。另外,在汉台区徐望镇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和七里镇金江村新建果桑品种园十余亩,其中大棚果桑1 亩,共引进苏蕾1 号、苏白椹、J33、中椹1 号、大十、云果1 号、72C002、831A、四季果桑、红果2 号十余个果桑品种和一个观赏桑品种九曲龙桑;并开展了桑园绿色防控、树型养成、桑行间作扦插绿化苗木等试验工作。

2.2 全面推广普及蚕桑轻简高效生产集成技术

针对汉中市蚕桑生产实际,开展低产桑园改造、桑树少免耕栽培管理技术及绿色桑园防控等轻简高效蚕桑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积极开展小蚕共育、省力化大蚕养蚕、方格蔟自动上蔟、蚕病综防等优质蚕茧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在勉县刘家山村和汉台徐望镇俊丰村的桑园病虫害观测点实时监测,重点防控桑褐斑病、桑膏药病等桑树病害和桑象虫、桑天牛、桑螟、桑瘿蚊等桑树虫害,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时间段,推荐低毒高效或生物农药,及时组织蚕农进行桑园虫害防治,提高了桑园管理水平,增加了每亩桑叶产量和质量。

2.3 蚕桑先进机械设备推广与应用

切桑机、小蚕共育温湿度控制器、干粉喷粉机和消毒机的推广应用,共育室温湿度精确,切桑、消毒工作高效、快捷,节约工效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共育效率、质量大大提高,共育成本下降,每个共育室每次可节约共育成本1 000 元。在基地村养蚕大户示范建设方面,通过微耕机、伐条机、机动喷雾器、施肥机、省力化蚕台、方格蔟、方格蔟刮丝器等养蚕器械的引进和全面应用,农民从桑园管理到桑叶收获,大蚕饲养到方格蔟自动上蔟及蔟具的清洁整理等,都节约了工时,不但达到了快速、高效的目的,而且产量大幅提升、茧质明显提高。2014年春、夏、秋三季喂养,同比2013年,茧层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平均张产增加5kg,按市场价40 元/kg,每张增收200 元,养蚕效益显著增加。

2.4 促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

积极开展桑园复合经营,在镇巴进行桑园间作套种试验示范,开展桑园间作洋芋、红苕、萝卜、蔬菜等试验示范8 000 亩,增加了蚕农收入。在勉县新建龙桑园80 亩,为江浙插花市场提供原料,利润丰厚,在城固进行桑园间作乌药、元胡等中药材,亩增效益可高达5 000 元。在汉台开展果桑试验示范,依托城郊有利交通位置,拓宽蚕农增收渠道。通过区域间差别特色建设,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3 狠抓技术培训与科技入户指导

通过组建四级服务培训模式、印发实用技术资料和制作多媒体教材等手段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作。以市、县蚕桑技术推广部门、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和蚕桑生产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为依托,聘请市内蚕桑专家5 名组成蚕桑专家团,集中培训25 名蚕桑技术指导员;在县级蚕桑推广部门设立养蚕大户培训班,组织培训250 名养蚕大户;技术指导员每人联系10 户养蚕大户。通过蚕桑专家团、蚕桑技术指导员、养蚕大户三级培训网络,形成了蚕桑技术人员与蚕农“手拉手教、人对人帮、户联户带、专家指导、典型引导、利益诱导、蚕农互动”的新型蚕农培训模式,培育出一批农民身边的典型。将陕西省蚕桑专家编写的一套内容实用、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的职业农民培训教材——《蚕桑》发送到各乡镇及种养大户手中。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制作幻灯片、光盘等多媒体技术培训资料方式推广普及蚕业科技知识,使培训内容更加形象直观,蚕农既开了眼界,也学会了操作,从而提高蚕农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

4 创新推广新模式,加强服务求发展

围绕蚕桑重点专业村积极培育蚕茧专业合作社,为蚕农提供蚕药、技术及销售等全方位便捷服务,提升专业村蚕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育蚕茧专业合作社2 个。通过创建高效电子网络服务体系,构建技术部门与蚕农双向互动式沟通渠道,实现点对点信息交流,让群众找得到,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在技术部门设立一个蚕桑专家热线咨询手机号码,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掌握,建立蚕农与专家之间点对点的蚕桑技术沟通渠道,为蚕农提供24 小时技术服务。建立蚕桑网络平台,在蚕事关键季节,及时通过短信向镇、村蚕桑技术人员和广大蚕农发送紧急技术措施、及时行情信息、病虫防治及气象信息,确保蚕农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满足广大蚕农对蚕桑技术、市场信息的渴求。依托省农业信息网(农技推广网),将陕西省、汉中市蚕业自然资源、蚕桑生产情况、蚕桑生产技术、蚕桑科技文献、关联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市场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建立蚕业实用技术快速查询系统,方便蚕桑从业人员进行查询。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陕西省园艺蚕桑站、安康蚕研所、市蚕种场、专业合作社协作,实行“科+研+推+广+户”的生产模式,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村蚕农汉中市
汉中市人民医院
躲雨
国 宝
看图识字
工业型专业村集聚成因分析
——以巩义市回郭镇铝加工专业村为例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特色专业村营销问题探讨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
农业专业村发展动力的理论探讨:基于分工的角度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