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腹膜炎CT误诊1例

2015-02-22 07:41杨静,张剑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诊断

·个案·

硬化性腹膜炎CT误诊1例

杨静,张剑

作者单位:671003 云南 大理,解放军60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硬化性腹膜炎;CT;诊断

病例男,38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部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无腹痛、腹胀、便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未予诊治。后自觉包块渐进性增大,来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7 ℃,脉搏6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50 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全腹柔软,左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7.0 cm×6.0 cm×5.0 cm的肿块,质硬,与周围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min。B超检查示:左下腹似包块样回声区,性质待查。CT检查示:中、下腹钙化性肿块,多考虑良性肿瘤(钙化性纤维性假瘤可能)。手术记录:开腹后回盲部内侧腹膜后可见大小约3.0 cm×4.0 cm×5.0 cm的包块,质硬如石,凹凸不平。将其表面浆膜切开,沿包块与正常组织间隙完整切除包块。病理检查:送检包块多个,质硬,镜下见包块为大量钙化、骨化及部分纤维脂肪组织,部分脂肪坏死,考虑硬化性腹膜炎。

讨论硬化性腹膜炎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腹部疾病,又称腹茧症,其病因与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是灶性脂肪组织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1]。有学者将此病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性腹膜硬化,因长期腹膜透析后发生轻度腹膜硬化,间皮下纤维组织增厚;(2)硬化性腹膜炎,可由单纯腹膜硬化发展而致,也可独立发生,腹膜明显增厚,与腹部细菌感染和腹部创伤有关[2]。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往往于剖腹探查时发现。影像特点为腹膜增厚、钙化,肠壁粘连,肠蠕动减慢,肠腔移动度差,多并发肠梗阻。本例病程较长(3年余),无腹痛、腹胀、肠梗阻等征象,属隐形表现,包裹肠腔增厚的纤维组织大量钙化,符合腹茧症的CT影像学表现。除CT检查外,小肠造影、腹部平片、B超等对本病的诊断均有较大意义。本例术前CT误诊,属对此病认识不足及所采取的影像检查方法不足造成。遇到此类病例时,选择适当的影像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吴波.局限性硬化性腹膜炎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0, 17(1):66.

[2]吴艳环,钟敏,蒙国照.原发性硬化性腹膜炎2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实用医学,2004, 6(3):61.

(收稿日期:2014-06-04)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52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4-0429-01

中图分类号R 572.2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