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医疗安全保障的做法和体会

2015-02-23 00:11潘文东,陈永新,文大江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烧伤安全保障小儿



小儿烧伤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医疗安全保障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单位:661600 云南 开远,解放军59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潘文东,陈永新,文大江,张元文,王娅,王霞,白梦,杨春莎

[关键词]小儿;烧伤;转运;安全保障

威胁生命的大面积烧伤大多发生在院外,入院前处理不当和入院不及时是造成救治失败的重要原因[1]。由于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小儿烧伤严重程度与成人不同,小儿烧伤后休克、败血症的发生率比成人更高[2]。由于其特殊性,如何做好转运过程中的医疗保障,对后继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2006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对外出接诊的烧伤患儿采取以做好转运前准备、把握好转运时机、做好转运过程中并发症防治为重点,对40例小儿烧伤患者长途转运进行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2006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外出接诊40例小儿烧伤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0~8岁;烧伤面积<5%的5例,6%~15%的10例,15%~25%的15例,>25%的10例。转运距离40~300 km,时间1~4 h;道路为盘山公路,2~3级路面。

40例烧伤小儿急诊长途转运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转运途中休克加重、创面损伤加深。途中发生低热5例,高热1例,无一例出现高热惊厥或抽搐,均不需要停车处置。在整个过程中,治疗的连续性一直得到保障,患者家属满意。

2外出接诊预案与常规处置

由于烧伤患者治疗的特殊性,我院烧伤患者外出接诊均以烧伤科为主,急诊科为辅。为了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针对烧伤患者外出接诊。专门制定了以“烧伤救治工作及时性与连续性”为重点的预案,包括电话接诊、出发前准备、转运前评估及治疗、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处置与入院前准备等[3]。

3针对小儿烧伤长途转运的重点环节保障

3.1出诊前准备除按照预案常规准备外,还要携带小儿穿刺套管针2~3套,小儿深静脉穿刺包(18G)1套,小儿面罩给氧装置、F6、F8气囊尿管各1根,小儿输液分装带式输液器,小儿用指脉氧检测探头、小儿吸痰管、小儿用被子,自粘性弹力绷带或小夹板,小儿特殊用药准备如注射用苯巴比妥钠、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随车护士要擅长小儿静脉穿刺。

3.2转运前准备

3.2.1通道准备根据病情在转运前必须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方法是:轻度烧伤、2 h内的转运距离,可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通道,用自粘性弹力绷带保护好或用小夹板固定好;中度以上烧伤、超过2 h的转运路程,若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通道,则必须建立双通道,其中一个备用;或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固定保护妥当。

3.2.2液体准备途中使用液体以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血浆代用品为主,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5%静滴,并根据转运路程与病情配制好液体。另根据情况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用作途中口服液准备。

3.2.3创面保护根据创面情况,对能包扎的部位,无论深浅,采用包扎疗法保护创面,以便于途中对患儿的护理与照顾,原则以创面保护为主。冬季敷料稍厚方便保暖,夏天不影响散热,内层敷料采用碘伏纱布为宜;胸腹部创面包扎以保护为主,避免过紧,影响呼吸。

3.2.4转运前给药与处置转运启动前给予注射用苯巴比妥钠0.005 g/kg肌注。体温超过38.5 ℃者,根据体重与年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或地塞米松注射液2.5~5 mg静注;中度以上烧伤、超过2 h的转运路程,在转运前完成抗生素皮试,并给予第一组抗生素;对重度或特重度烧伤、休克重者,在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的同时,可以给予西地兰0.2 mg+10%葡萄糖注射液30 ml静脉注射;对中度以上烧伤、超过2 h的转运路程,可留置导尿。

3.3转运时机选择若休克重,首诊医院条件许可,应先完成一定量的补液,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能转运;若首诊医院条件差,在静脉通道建立可靠、创面保护好、抗生素皮试完成、转运前给药完成、途中液体准备妥当后,即可开始转运,边转运边行休克复苏。

3.4转运过程中医疗相关问题处置根据患儿年龄可由父母抱于怀中或平卧在床上,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途中根据烧伤严重程度、休克复苏质量决定补液的速度,以确保途中休克复苏的连续性与有效性;注意体温监测,及时根据情况给予处理。对于口渴与饮水的问题,婴幼儿仍在进行母乳喂养者,可进食母乳;其余的给予少量多次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补液。吸氧根据患儿配合程度给予鼻饲或面罩给氧。

3.5环境温度与体温的控制途中注意环境温度的控制,冬天用小被子保护防体温过低,夏天注意车厢通风防中暑。当体温超过39 ℃,在给予降温处理的同时,可追加注射用苯巴比妥钠,同时观察四肢手指、口角有无抽动。

4体会

烧伤救治工作有及时性与连续性的要求,烧伤治疗工作的连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休克期液体复苏及早期处理的连续性,二是相关科室救治工作的连续性[3]。由于小儿烧伤的特殊性,对其烧伤的院前急救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针对小儿烧伤特点做好重点环节保障,双通道或深静脉穿刺确保途中通道畅通,途中以人血白蛋白或代血浆为主,保证了休克复苏的质量与效果[4];完善的转运前给药与准备,减少了途中给药或停车处置的几率;适度的环境温控处置与转运前给药,减少了高热惊厥的发生,提高了转运的安全性。总之,在确保转运途中救治工作连续性的同时,以做好转运前准备、把握好转运时机、做好转运过程中并发症防治为重点的环节控制,可确保小儿烧伤患者长途转运安全性,是提高小儿烧伤患者院前处置质量及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天宇.成批大面积烧伤的救治经验[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17(3):196-198.

[2]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249.

[3]潘文东,陈永新,文大江,等.烧伤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医疗急救连续性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52-1253.

[4]余发强.小儿烧伤后输液方式改进[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74-1076.

(收稿日期:2014-03-20)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1-0093-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39

中图分类号R 72/197.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烧伤安全保障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凭证价值视角下的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旅游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浅谈高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的构建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