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2015-02-23 08:39陈爱学,苏雅芳,姚明荣
护理与康复 2015年4期
关键词:精神病家属量表

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病是一组原因未明,具有复发率高、慢性化及致残倾向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的障碍,受精神症状控制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同时因患者工作和劳动能力的下降,长期服药及疾病多次复发,对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心理状况。有关文献认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焦虑、抑郁情绪[1-2]。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家庭支持,促进康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普通精神科和心身疾病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每例患者选1名家属);排除自身有精神疾病者;愿意参加本研究。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家属128人,男69人,女59人;年龄19~77岁,其中<40岁45人、≥40岁83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1人,初中58人,小学及以下39人;婚姻:已婚122人,未婚2人,离婚及丧偶4人;职业:农民62人,在职员工38人,个体18人,退休10人;与患者关系:配偶74人,父母子女45人,兄弟姐妹9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患者一般资料及家属精神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评估表参考相关文献[3],结合精神病患者特点,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评估表,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等;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表现、预后和药物治疗等知识包括11项内容,分“是”“否”单项选择。

1.2.1.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两量表分别包括20条目,用于评定焦虑者的主观感受和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法,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评定结束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换算成标准分,SAS分界值总粗分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SDS分界值总粗分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

1.2.1.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5]用于评估个体面对挫折时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方式(条目1~12)与消极应对方式(条目13~20)2个维度共20条目,采用4级评分,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评分为0、1、2、3分。维度均分为维度总分/条目数。

1.2.1.4亲属应激量表(RSS)[6]该量表由Greene等(1982年)编制,用来评定社区中痴呆老人的亲属(照顾者)在照顾患者中所体验到的心理应激水平。量表包括15个问题,归纳为3个因子:在与患者关系中所体验的心理痛苦(1~6项),生活被扰乱的程度(7~11项),因患者出现负性情感的程度(12~15项)。采用3级评分,0为从无,1为有时或有些,2为常常或很多,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30分,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应激水平越高。

1.2.1.5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4]由Pai S等编制,用于评定精神病患者给家庭及其成员带来的负担,分别为疾病对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生活、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6个维度共25条目,采用0~2分3级评分,0分代表没有负担,1分代表中等负担,2分代表严重负担,得分越高表明家庭负担越重。

1.2.2研究方法

1.2.2.1收集数据整个评估和测量过程由4名经过统一培训的专科护士负责,在患者本人回避的情况下,采用上述量表和评估表对患者家属进行测评。首先向家属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属当场独立完成量表和评估表,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由研究小组成员逐条解释、询问,帮助完成量表和评估表。发放量表和评估表128套,有效回收128套,有效回收率100%。

1.2.2.2统计学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精神病患者一般资料患者128例,男61例,女67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20±13.45)岁;住院次数1~14次,平均(2.98±2.58)次;职业:农民68人,在职员工31人,个体5人,待业11人,学生6人,退休7人。

2.2患者家属精神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表现、预后和药物治疗等知识了解情况测评结果,见表1。显示56.3%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表现不够了解,76.6%对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感到无法理解;70.3%家属知道服用药物可预防疾病复发,但40.6%家属认为精神疾病的预后良好,79.7%家属对药物的副反应不了解,70.3%家属承认精神病患者受社会歧视。

表1 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表现及预后和药物治疗的了解程度(n=128)人(%)

2.3精神病患者家属SAS及SDS测评情况SAS测评21~57分,SDS测评21~67分。精神病患者家属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2。

 分

2.4精神病患者家属SCSQ测评情况SCSQ测评积极应对方式0~33分,消极应对方式0~19分,不同纬度均分与常模比较见表3。

 分

2.5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和疾病家庭负担及心理健康情况不同年龄段RSS、SAS、SDS、FBS及SCSQ比较见表4。

表4 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焦虑/抑郁、心理健康及疾病家庭负担测评情况±s)分

2.6精神病患者家属RSS、SAS、SDS与疾病家庭负担、应对方式等相关分析本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家属RSS总分、心理痛苦、生活被扰乱程度、负性情感程度及SAS、SDS评分与FBS总分和各纬度分呈正相关,与家属年龄、住院次数和SCSQ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SCSQ中的积极应对方式、患者年龄相关性不显著(P>0.05)。见表5。

表5 精神病患者家属RSS、SAS、SDS与疾病家庭负担、应对方式等相关分析(r值)

表5(续)

3讨论

3.1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及抑郁严重Parabiaghi等[7]通过对5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100%照料者感到害怕、恐惧,90.6%的人存在睡眠障碍。本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其得分高于常模。分析原因为家属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复发率高,家属不仅要承担大量的照护工作,还要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因家属和精神病患者相处时间最多,容易受到急性期患者冲动行为的威胁等,都会增加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

3.2精神病患者家属应对方式较差精神病患者家属SCSQ测评显示,SCSQ中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2个维度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由于歧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现象仍较为普遍,精神病患者家属也常受歧视,有自卑感,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了原有的社会活动或改变了生活方式[8],这也在本研究中体现,有70.3%家属感到精神病患者受社会歧视,部分家属为了避免外界的异样目光,不愿向亲戚、朋友诉说和寻求建议,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减少社会交往,而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

3.3不同年龄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与疾病家庭负担不同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不完善,行为异常,沟通、管理困难,对家属是很大的应激,使家属失去信心,易出现焦虑情绪,影响家属的心理健康[10]。 吴惠娟等[11]研究显示,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由于较多精神病患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部分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失去经济来源,家属看管和照顾,使家人的工作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家庭收入,而40岁以上家属是家庭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责任感更强,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家属RSS、FBS测评总分及各维度分分值均较高,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家属分值更高。

3.4影响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心理健康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密切相关,说明疾病家庭负担越重,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越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当家庭某一成员患病,打乱了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对家属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多数患者和家属居住于农村(职业中多为农民),经济收入一般,虽然目前很多患者已参加合作医疗,但反复的住院治疗,医疗费用负担仍偏重,使家庭经济压力明显,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双重压力,使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明显。

3.5建议精神病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因此作为患者主要支持系统的患者家属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要积极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普及精神病知识,提高家属和全社会对精神病的认识,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家庭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明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61-62.

[2] 王文伶,蔡亲奕,伍雪晶.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15-317.

[3] 赵晓洁,刘宝珠,柳学华.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知觉压力与应付方式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5):4265-4266.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7-224.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6]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4-215.

[7] Parabiaghi A,Lasalvia A,Bonetto C,et a1.Predictors of changes in care giving burden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a 3-year follow—up study i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J].Acta Psychiatr Scand,2007,116(437):66-76.

[8] 谢文娇,肖勃,王汉婵.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29-32.

[9] 徐秋萍,吕春梅,吕迪春,等.出院后持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12):797-799.

[10] Magliano L,Fiorillo A,DeRosa C,et a1.A family burden and social net work in schizophrenia vs physical diseases: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n Italian national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2006,l13(429):60-63.

[11] 吴惠娟,王翔,沈鉴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8):716-717.

2011年度桐乡市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03185

陈爱学,苏雅芳,姚明荣,贝佳妮,王莲娥,江爱玉,徐丽芬,曹明

(嘉兴市康慈医院,浙江嘉兴3145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等对128名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家属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分值均较高,尤其是40岁及以上者,亲属应激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问题,疾病家庭负担较重,心理应激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密切相关,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精神病;家属;心理应激;家庭负担;心理健康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4.003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burde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family of psychotic patients// Chen Ai Xue, Su Yafang, Yao Mingrong, Bei Jiani, Wang Lian’e, Jiang Aiyu, Xu Lifen, Cao Ming// Kangci Hospital of Jiaxing, Jiaxing Zhejiang 314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burde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family of psychotic patients. MethodAssess and analyze 128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Relative Stress Scale and 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s (FBS). Result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familie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and sco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ping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national norm, which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cores of Relative Stress Scale and FBS are high, especially for those above 40. Total score and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of Relative Stress Scale, sco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mily burden, ag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 ConclusionFamily of psychotic patients has problems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heavy burden. Psychological stress has correlation with family burden, family ag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 Corresponding health education is necessary for improving families’ ment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psychosis; family; psychological stress; family burden; 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4-0311-05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陈爱学(1971-),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精神病家属量表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都有精神病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