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观照下的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2015-02-25 02:03鄂道胜
物理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高中物理

鄂道胜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31)

PCK观照下的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鄂道胜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31)

摘要:鉴于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文章从PCK的视角探讨、构建一种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为目的、以典型课例分析为抓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研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知识;校本教研模式;课例研究

1引言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科教研活动日益受到重视.在众多教研活动中,校本教研以其“关注学校发展”、“凸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而倍受推崇,也理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然而,当前校本教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研讨缺失等,未能真正发挥其功效,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如何找到有效“抓手”,突破困境?国内外学者对PCK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PCK简述

2.1什么是PCK

PCK是英文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首字母缩写,即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在1986年首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PCK是一种有别于单纯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PCK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转化”的本领,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本领.

2.2PCK的内涵

美国学者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解析为四部分,即:

(1) 学科知识——指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

(2) 课程知识——知道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3) 关于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识方式及差异,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哪些问题容易混淆?学生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纠正?

(4) 教学的知识——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采用了还原解析的方法研究PCK的基本要素,但并不等于说,PCK就是这几种知识简单叠加的结果.实际上,各种要素之间是相互嵌套、融为一体的,PCK正是在它们的基础上重组、整合而成的一种新的知识形态(如图1).

图1

2.3PCK的核心

根据教学论的“三角形”模型(如图2),课堂教学总是基于教材、教师、学生这三大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应地,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对照PCK的内涵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针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学知识”针对的是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聚焦点,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PCK的核心就是立足学生,实现知识转化.

2.4PCK的重要性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用来隐喻教师要比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但在现实中,有的教师有两桶水、三桶水甚至更多桶水,却也给不了学生一杯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水非彼水”,如果给学生的“水”指的是学科知识,那么教师拥有的“水”主要就是PCK.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学科知识,更要有宽广的PCK.实证研究表明:PCK是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它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的不同.应该说,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这一点,在前不久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得到了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这一维度上,该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结构”——“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识性知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新要求.PCK已上升到国家标准的高度,理应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3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

3.1以增进教师PCK为目标

PCK相关研究表明,教师PCK获得的主要途径包括:“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其反思”(50%)、“和同事的日常交流”(33%).学科教研组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研究共同体,应当让学科教研活动成为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最好平台.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活动应该聚焦于PCK,让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PCK的建构必须坚持实践取向,即要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注重个人经验,实现智慧共享.

3.2以典型课例研究为抓手

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PCK的重要方式.它关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追求更新理念的飞跃,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达到螺旋式的上升.高中物理有许多典型的课例,需要我们用PCK的视角和框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这些典型的课例,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话题PCK”,通过不断积累,形成并充实高中物理教师的PCK资源库.

3.3构建流程框架图

对于典型课例的研究,我们提倡上“家常课”,注重多主体的教学评价,基本流程是“五步教研活动”:方案研评—评后试教—教后复课—多主体评价—反思创新.采用“六同一”的方式,即:同年级、同学科、同目标、同备、同听、同评一节课,集多人备课、个性化设计、教学研讨于一体,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从典型的实际课例中分析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寻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途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如图3).

图3

3.4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共享

网络平台是进行典型课例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教研组可以利用校园网、FTP资源库、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个人教学博客、特色学科网站,上传或下载大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设置“课例资源”、“课例研究”、“课例论坛”等栏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自由发展的学术研讨空间,成为一个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教科研绿色通道.

4典例分析

如何用PCK的视角来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课例呢?课例的解析可以按照PCK内涵的四个要素来展开.下面以“磁感应强度”为例进行分析.

PCK成分要解决的问题事先的准备对问题的回答学科知识该部分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是什么?研读教材,收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材料.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对“磁场”及其后续知识的学习都有着关键性作用.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典型的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课程知识该部分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是什么?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①知识内容:承上启下磁感应强度概念是中学电磁学知识网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②思想方法:一脉相承一些重要的物理方法,例如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法”、多因素的“控制变量法”、以匀代变的“极限思想法”等,在本课例的教学中都将涉及到.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通过谈话,了解学生想法,分析平时积累观察的情况.学生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概念的抽象性.②知识的综合性.教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此概念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参考其他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完成教学任务和流程的设计.①教学思路:类比迁移将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相类比,将会大大降低磁感应强度的学习难度.②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去亲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引导,一是实验感知,丰富物理表象;二是问题导引,设置认知台阶.③教学手段:多元整合除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5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聚焦学科教学知识,以增进每位教师的PCK发展为目标,变备课为研究,结合实践与反思,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才能吸引每个教师的主动参与,才能让物理学科教研活动活力常在,真正激发组内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否则,在教师负担沉重的今天,增加教师无意义或低效率地工作量,以及依赖于外在评价刺激的做法,都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我们的初衷是多么美好.

参考文献:

[1] 严玉琴.从中学物理教师的PCK看课堂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2014,(9).

[2] 李子建,丁道勇.课例研究及其对我国校本教研的启发[J].全球教育展望,2009,(4).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