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大潮下银行卡业务发展新思路

2015-02-26 04:06鄢楚慧
现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银行卡客户金融

□鄢楚慧

互联网金融大潮下银行卡业务发展新思路

□鄢楚慧

互联网公司与社会资本的“联姻”启幕了互联网金融的繁盛时代。在互联网金融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的潮流下,传统的银行卡业务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进的格局中实现稳中有进的发展值得深思。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我国从互联网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推出网上理财产品后,才真正出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计划,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东风。

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打破局限,提高价值交换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及时获取供求双方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充分交易集合”成为可能。同时虚拟交易平台的移动化、便捷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延伸了服务半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价值交换的速率与效率显著提升。二是多方兼容,推动交易渠道畅通。就第三方支付来说,作为银行和用户之间的媒介,它起到了融通中和的助推作用。各个银行、各个地域、各个认证标准的银行卡都能在第三方平台找到对接口;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用户也都能在第三方平台找到契合点,第三方平台的双向握手使银行与用户“零距离”接触,有效地消除了交易渠道的物理障碍。三是“大数据”应用,有效把控金融风险。就网上借贷融资来说,互联网金融能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用监测和评估。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为跟踪能力能够逾越一般财务报表,更有效、更直观地监督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卡业务的冲击

(一)同质服务,中间业务收入缩水。

依托所绑定的存款,银行卡最大的职能是支付结算,覆盖转账汇款、机票订购、保险续费、生活缴费等多个领域,为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触角也在向这些领域延伸,可以提供同质化的服务,并以更低廉的手续费、更便捷的操作、更个性的设计赢得众多客户的倾心。此外,互联网金融已开始将资源优势延伸至线下,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医保支付等业务,向传统银行卡“再下战书”。

(二)虚拟功能,挤占发卡空间。

在互联网所构造的在线金融平台上,大部分依托银行卡存在的网银功能被复制,能满足广大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对实体银行卡的需求。不仅会使现有客户减持银行卡,还会导致新卡发行缺乏后劲。

(三)信息刚性,分流客户群体。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数有实体企业在背后做支撑,依托已培育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QQ用户群体、手机用户群体等在信息流和物流上掌握主动权。而主要掌握资金流的银行却在客户争夺上渐落下风,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程度上瓜分了银行客户资源,动摇银行卡业务的客户基础。2013年末,仅支付宝的注册客户数就突破8亿,超过同期工行和建行的个人客户之和。

(四)投资升温,银行卡存款承压。

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投融资格局。互联网理财以低门槛、高回报、明晰化的优点吸引客户把资金从银行卡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2014年以来,支付宝手机支付每天交易量达1800万笔,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银行卡存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银行卡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转型创新,完善电子支付。

在互联网金融推陈出新之际,改进银行卡电子支付功能,创新金融模式势在必行。一是深植“客户至上”理念。进一步改进银行卡电子支付界面,在统筹协调好风险与便捷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追求操作的自由、选择的个性、服务的多样,改进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夯实客户基础。二是丰富在线支付功能。将标准化的支付产品向两端进行功能延伸,为航空、铁路、旅游、保险、公共事业等不同的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扩大支付服务覆盖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移动金融发展。扩大围绕财政、医院、学校、商业企业等各类费用缴存,大力推进“银校通”、“银政通”、“银医通”等支付平台,掌握大客户、大项目,巩固支付市场主体地位。

(二)市场渗透,做强信用卡。

在借记卡成为受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受灾区”的情况下,要通过大力推广信用卡业务拓展市场、锁定客户,撑起银行卡业务天平的另一端。一是量质并举发卡。重点围绕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客户群体做大发卡量,加快推进信用卡申办营销系统,提高办卡效率。二是刷卡优惠强化市场渗透。加强乐享周六、满额减促等刷卡优惠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用卡率。三是“贷借联动”优势互补。以绑定借记卡自动还款、联合优惠等方式稳定信用卡客户的借记卡持有意愿。四是信用卡互联网化转型。利用信用卡与电子化技术、大数据密切联系的优势,实施互联网化创新,深化支付结算、消费信贷、行业应用功能。

(三)智慧博弈,强化合作共赢。

虽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卡业务有一定冲击,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银行卡而独立存在,还是要依托银行资金流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与银行产品呈补充替代关系。可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智慧博弈,既合作又竞争,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信息、客户、品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一是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推出联名卡,增强利益相关性,开展手续费减免活动,推动银行卡在线支付业务再上新台阶。二是让银行卡的理财功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上得到延伸,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寻找共建在线商务平台的可能性。

(四)筑牢防线,力促安全升级。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监管的缺失、金融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导致非法集资风险的暴露,开放式网络端口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容易遭受病毒黑客的攻击,造成资金风险。银行卡业务应强化风险管控,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与互联网金融抗衡。一是完善技术和制度,确保持卡人用卡环境安全、网银交易安全。二是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估,着力控制投融资风险。三是强化IC卡推广,逐步更新淘汰磁条卡,提升卡介质本身的安全性。四是加大银行卡安全的宣传力度。以跑马屏、楼宇广告、短信提醒、现场宣讲等方式做好用卡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五是严格风险管控。

(五)与时俱进,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开拓市场挽留客户不再仅仅依靠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以服务促产品、赢客户、创价值。优质的服务能提升客户满意度,放大客户信任,增强产品口碑。一是优化借记卡发卡流程。尽可能减少多余环节,缩短办卡时间,提高办理效率。普及推广自助发卡机,加快实现网点全覆盖。大堂经理做好卡片加载网银、掌上银行功能的指导工作,确保客户想用、敢用、会用。二是改善现场体验。强化网点硬件配置,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以差异化、定制化、细节化的服务体验维持普通客户,锁定贵宾卡客户。三是推进渠道建设。城区加快自助银行布局,形成辐射广、受众多的用卡终端格局。县域农村增扩升级金穗惠农通,做强做大惠农卡网络。

(六)硬件保障,强化人才培育。

硬件有保障、人才有跟进,是银行卡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首先是技术研发条件到位,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引进先进硬件设施,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模拟测试;其次是人才与培训。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技术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软转型导入人员、银行卡电子支付结算功能的提升与完善需要金融计算机的复合人才、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需要商务人员。通过硬件与人才的两手抓、两手硬,为银行卡业务应对挑战提供坚强的保障。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分行)

猜你喜欢
银行卡客户金融
复杂背景下银行卡号识别方法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P2P金融解读
关于审稿专家及作者提供银行卡号的启事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