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读报节目浅析

2015-02-26 13:41马鑫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4期
关键词:读报报纸主持人

摘 要:随着国内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与日俱增,跨媒介信息整合传播成为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新闻读报节目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跨媒介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更成为了媒介对新闻信息“二次把关”的典型案例。但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之下,其危机也显现了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读报节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应对策略。

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读报节目的发展

经过权威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期刊10 489种,报纸2 067种,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播出机构32 568座,包括电台153座,电视台166座,广播电视台2207座。截至2014年12月,网站数已经高达335万个。在如此多媒体的竞争下,媒介要寻求创新、凸显个性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如此多的媒体要共存,媒介融合就成为了必然趋势。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共同合作发展的交合空间,媒介信息融合的趋势在新的传媒环境中也愈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读报节目诞生了。

电视新闻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各种读报类节目在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可谓异军突起,这种将纸质文献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纸质文摘的节目类型,以其个性的节目形态,庞大的信息量,鲜明的节目特色,迅速成为了电视受众的新宠儿。凤凰卫视2003年1月6日开播《有报天天读》,该节目收视率攀升到凤凰卫视所有节目前三名只用了半年时间[1]。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主持人王燕以其另类的读报风格走俏三湘大地,与此同时晚间黄金档的时间段也为这个节目加分不少。除此之外,穿插在各个新闻节目之间的读报版块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东方卫视播出的《看东方》中的《读家新闻》与《早报早知道》等,均是该电视栏目收视率较高的版块。新闻读报栏目的诞生,形成了成本低、收益高的商业模式和媒体融合的优势,实现了多媒体的优势互补和跨媒介的资源共享,也迎合了受众猎奇求知的心理需求,增加了新闻的有效利用率。然而历经多年,新闻读报节目也遭遇了瓶颈。要想发展更好,必须改变原有的播报方式。

2 新闻读报节目的优点

2.1 新闻与信息整合

传统媒介面对新媒介的挑战,必须在新技术条件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不致被淘汰。这也促成了很多融合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及功能的节目的诞生。多媒体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各个媒体都在尝试变革。平面媒体开始尝试和电子媒介更多地互动合作,用图片化的方式、简练的语言、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平面媒体的报道优势与电子媒体的普遍化融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新闻读报类的新闻节目。新闻读报节目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电视与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的整合,也为媒介融合的理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这也是收视不俗的原因。

2.2 承担把关人角色

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是通过各个层级的把关人来完成的,“把关人”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决定媒介内容和传播方向的支配地位。在新闻读报节目当中,主持人和节目组充分发挥了此优势。传播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近期的报纸内容充分整合,再挑选出适合节目定位的内容,由主持人对其内容分析解读传达给受众。此种二次把关策略为受众过滤掉了不必要的海量信息,节省了受众的信息获取时间,正是迎合了现阶段主流的“快餐文化”热潮。新闻读报的此种策略也恰是其最大的特点,既满足了受众的求知猎奇心态,又传播了电视节目本身的价值观念,可谓两全其美。

2.3 形式单一,便于操作

新闻读报节目采用图片配以解说的形式,相对于其他直播或者录播的新闻节目,新闻读报不需要大量出镜记者,不需要新闻现场的场景,全靠主持人的一张巧嘴。与单纯的评论类新闻节目相比较的话,新闻读报也不需要连线嘉宾,或者请资深人士予以帮助,因为新闻读报的信息是经过多次过滤的,报纸在刊登时候已经证实了其真实性,读报节目也就省去了这些环节。新闻读报由于其节目形式的单一,各类电视台均可以开办,提高了其可操作性。

2.4 成本低廉,回报丰厚

由于新闻读报节目形式单一,可操作性强,故其市场空间也是巨大的。形式单一,那么其人力物力消耗就减少,成本自然也就被压缩了。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较,节省了大笔出镜记者的人员费用。与评论类新闻节目相比较,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连线求证。新闻读报节目只需要找到好的主持人和筛选新闻的资深人士即可,成本消耗低,收益可观,市场空间广阔。

3 新闻读报节目存在的问题

3.1 内容取悦化、无深度

内容丰满,满足受众需要,给受众营造一个可信的“拟态环境”,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新闻读报节目应尽的义务和应该履行的职责。但从当前的新闻读报节目的现状看,不管是内容选择还是即兴评论都有严重的取悦化倾向。东方卫视的读报节目《东方夜谭》中,刘仪伟曾用:“要那么多资讯干什么?高兴才是我们的第一要求。”这样的话语来回答观众提出的节目信息量不够的建议。一部分跟风而起的节目做法也都这样,内容无深度和广度,以传播奇闻异事为目的,这必将成为新闻读报节目的隐忧。主持人随意的言论只会为节目减分,这样的评论言语富有情绪化,对受众会造成了不当引导,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公正严明。

3.2 二级传播造成信息误读

杂志社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已经完成了一级传播,将新闻素材采写成稿、排版刊登出来,特定的受众已经接收到了这一信息。而信息再经过筛选和重组以后进行的再传播便构成二级传播[2]。以才出版的报纸作为新闻读报节目的内容选择对象,那么读报主持人准备节目的间隙时间就变得很仓促,因为信息如果不及时传播,那么“新闻”就变成了“旧闻”,缺乏了及时性。因此主持人只有依靠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完成新闻信息的解读,但是如果主持人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新闻信息流失或者误读。《有报天天读》的前任主持人杨锦麟先生堪称读报主持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节目不仅诙谐幽默还具有深度广度,他良好的素养和广博的学识让很多受众为之折服。杨锦麟在电视台和报社都有过工作经验,熟知两种媒体的运作规律,加上他学识渊博,写作功力也在人之上,这才是此档节目自创办以来收视不俗的原因。而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背景了解不清、对新闻人物模糊混淆、对新闻事件叙述颠倒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按自己的理解误读新闻报道内容把自己片面的观点强加给受众,这样无形之间形成了“话语霸权”,阻碍了读报节目的发展。

3.3 目标受众定位不明确

优秀的电视节目定有其核心竞争力和忠实受众。如何培养其忠实受众就要看其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不可复制性。现在许多新闻读报节目都想成为“大众情人”,想要获得所有的受众青睐,这就有点不切实际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其受众结构极其复杂,新闻读报应确定目标受众。但是从国内目前的新闻读报类节目来看,似乎还没有节目意识到这一点,仅从栏目名称就可以看出来,如《百报天天读》、《早报早知道》、《媒体广场》等,其受众指向性不强,似乎想把所有受众“一网打尽”。这样的受众定位对新闻读报节目的发展是不利的。

4 新闻读报节目的发展策略

4.1 实现分众传播

从我国的媒体现状来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具有“大众情人”的情结,想要把所有受众“一网打尽”。新闻读报节目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也凸显出这种隐忧。失去受众就是丧失了根本的支持以及发展的权利,因此媒介必须在日新月异的受众群体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这就要求必须把受众细分化。新闻读报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受众细分为多个市场,分众化新闻读报节目将会受到不同受众青睐。

4.2 播报以评代读

新闻读报类节目要想一鸣惊人获得成功,必须要做到除了对信息的选择以外,在“读”上面的作为也要体现它的高度。光“读”不“解”或是“解”得不充分都是不行的。新闻读报栏目的最大特点是集中展现了各个媒体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分析角度和不同评论观点,从而整合了多家媒体的观点。多元化的视角,立体化的思维,不断变换的分析角度,恰到好处地评论作风,新闻读报做到这样一定会发展良好,而这也是受众所追求的。

4.3 内容及时准确

新闻读报的报纸是否是当天的就决定了其及时性和新鲜性,所以节目可以选用外国地区或是电视台所属区域以外的报纸,其信息的流动性相对较小,报纸在本区域内接触到的受众不多,增加了读报节目的新鲜性。外国报纸流入国内需要时间,而具备在线阅读外语报纸的能力的受众也是小部分,所以解读外国报纸也增加了及时性和新鲜性。此外,新闻读报节目必须严肃认真核对新闻内容,对于不确定其真实性的新闻宁可不播报也不要想“滥竽充数”。新闻读报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联动的优势,转载大报上面的新闻信息,此类报纸一般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新闻机制,虚假信息来源率低,保证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4.4 注重双向交流

新闻读报在“厚报”时代独树一帜,为受众选取了重要的新闻信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壮举。但是如何保证其良好的传播效果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新闻读报节目需要做认真详细的受众调查,与受建立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新闻读报节目也可在网络上建立论坛,与受众交流读报经验,开通平台与受众互动。如此一来便使节目可以充分把握市场动向,了解受众需求,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读报报纸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报纸
《读报一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读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