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散文教学探讨

2015-02-26 20:54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陈昌卫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诗歌散文教材探究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陈昌卫

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散文教学探讨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陈昌卫

高中教材中的诗歌散文是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新的课程,以提高诗歌散文教学的针对性及高中生诗歌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 诗歌散文 阅读鉴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这些作品中诗文名篇灿若繁星,辉耀古今,在教学中据此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意义深远。

我国高中课改已经进行9年,全国对诗歌散文教学的研究早已有之。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更多一线教师也在进一步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散文教学。笔者结合平时教学经验积累和反思,意在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的有效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在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中,加强点拨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有效提高诗歌散文教学的针对性。

一、正确的培养目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方向

诗歌散文教学在培养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智能方面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要求:一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语感,培养对诗歌散文语言的感受力;二是传授鉴赏技巧,使学生以鉴赏的眼光,领略作品的文字美,领悟作品艺术美的底蕴,提升审美境界;三是引领学生体味自然与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四是通过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向文学大师学习,陶冶心性,追求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向往艺术。

二、科学的教学策略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在施教过程中采取的特定方法和方式,也就是完整的教学方案。科学的教学策略能提高诗歌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教师可从以下几处着手进行教学:首先选取优美的诗歌散文作品作为学习内容;其次,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作品的语言,掌握一般的诗词格律知识,了解文化常识,利用图书馆、网络检索相关的评论文章,并且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第三,传授学习诗歌散文赏析的基本方法,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感受体验作品的形象意境,领悟其中深刻感人的意趣、情趣和理趣,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多维的审美视角,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坚持师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原则,切忌以输灌、僵硬的方式取代主动、灵性的学习过程,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要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品位。最后,在做好吸纳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诗歌散文创作,把鉴赏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组织兴趣小组、文学社团,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三、适合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保证

诗歌散文教学作为一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对象是对诗歌散文方面有一定兴趣、特长并且具备了一定探究能力的学生群体。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应该重过程、重体验,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

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指导学生从熟悉一定量的名篇佳作入手,培养他们阅读美文的兴趣,掌握适当的鉴赏技巧、方法、规律,了解诗歌散文的语言、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广泛涉猎,拓宽视野,以形成文化积淀。要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意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形象分析能力、意蕴发掘能力等,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性情陶冶、心灵涵养,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和创作灵感。此外还要观察学生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养成相互切磋、乐于交流成果的良好习惯。

四、关于诗歌散文阅读篇目的建议

语文教师应该向高中生推荐文化品位较高、难易程度适中的诗歌散文作品。在新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一节中有如下建议:诗歌古代部分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现代部分有郭沫若的《女神》等,外国部分有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作品等;散文古代部分有先秦散文、唐宋散文等,现代部分有鲁迅、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等。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1)可以将新课程标准所推荐的篇目内容交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让学生自己从杂芜的文学作品园地里踏出一条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激发一个人的学习欲望、需求和原动力。在这种自发与自觉的内在动机的良性驱动下,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就能很容易地在学生身上获得实现。(2)教师应该做的是在学生热衷于选择作品时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做好“参谋”,以教师的经验与眼光帮助学生打开视界,完成正确选择,而不是依据个人的喜好强行向学生推介读物,不尊重教育对象内心的认知、情趣和个性需求。(3)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阅读文本框架,设计鉴赏能力训练与提高的科学方式。总之,在教学中只有走师生合作探究的路子,教师始终牢记将自己当作“平等中的首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最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五、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学会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大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校本教材编写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项目。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要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典范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坚持基础性与个性的统一,把自主性与创造性相互结合起来。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要,我们应鼓励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大胆开发语文校本教材,这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领学生一定程度上参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我们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唐诗鉴赏》的过程中,先是深入不同年级学生中,调查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后,了解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不同兴趣、欲望和倾向性,整理出一系列的专题性项目,作为教师开设选修课程的最初依据,再结合每位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来编写校本教材。诗歌散文系列是新课程标准中列举的语文选修课程五大板块之一,也是相当数量的高中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同其他系列的选修课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灵气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课程项目建设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与新课程一道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诗歌散文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三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在浙江天台隆重颁奖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有效整合教材,上好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教学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