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贷精细化管理推进资产业务内涵式发展

2015-02-26 11:38嵇明花刘敏
现代金融 2015年3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业务信贷

□嵇明花 刘敏

以信贷精细化管理推进资产业务内涵式发展

□嵇明花 刘敏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和农行江苏省分行提出的“正确处理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的工作要求,地处苏北的淮安农行应如何围绕价值创造、经营转型、发展质量、风险控制等工作重点,加快实施信贷精细化管理,推进资产业务集约化经营和内涵式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积极强化信贷投向指引

淮安农行应充分利用省分行支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对接,争取资源,按照信贷“哑铃式”发展战略,把优质大客户、大项目和个人贷款作为主要的贷款增长点,增强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南北转移等重大项目的市场营销能力,加快资产业务的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一是优先支持高价值信贷业务发展。紧跟国家产业、行业政策,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全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加大对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食品等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淮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四个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继续做大做强个人贷款业务。在保持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优先发展的同时,推动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非住房个贷业务适度增长;持续加大个人抵(质)押贷款、个人生产经营等个人助业贷款的营销力度;努力探索新途径,稳妥发展信用卡分期业务,拓展旅游、家装、车位等新兴卡分期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对接为个人贷款。三是紧盯中小企业客户。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以小企业集聚的开发园区、特色产业乡镇和专业市场为重点,抢抓一批高成长性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积极营销成长迅速的科技型、有一定规模的出口贸易型和经营情况良好的服务型小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优质客户。四是推动涉农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以“公司+农户”为主要方式,推广淮安城南支行的天参模式、盱眙县支行的三森模式,探索“市场+农户”、“园区+农户”、“专业社(合作社)+农户”等农户贷款新路径。

二、大力推进信贷结构优化

一是深化组合计划管理。结合全行资本管理、价值创造和信贷结构调整要求,继续实施增量信贷计划的组合管理,逐步加大存量贷款的组合力度。加大潜在风险客户退出和存量收回贷款的再配置力度,推动低等级客户向高等级客户流转,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向真实规范的贸易融资转变,优化存量信贷结构。二是强化资本管理。鼓励和引导各县级支行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的个人业务、贸易融资业务、贴现业务和高等级法人客户的信贷业务。适时修订和完善信贷行业准入退出办法,提高分类标准的行业覆盖面,充分体现资本约束和价值创造的要求。三是清降不合理资本占用,建立不合理经济资本占用的常态化监测与清理机制。四是严格信贷准入,从严控制用信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担保风险。在办理信贷业务时,要以存单、国债、土地、房产等价值稳定、风险缓释能力强的抵质押品作为首选担保物。利用新客户贷款准入和老客户信贷业务到期续贷前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客户协商,着力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增强风险缓释程度。在担保方式上,如对小微企业贷款尽可能采取抵质押担保方式,审慎办理多户联保贷款;对贸易融资业务、表外业务,要着力提高保证金比例,降低经济资本占用规模;对一般法人贷款,要优化担保方式,优选金融质押品;对既有一般法人贷款,又有贸易融资、表外业务的同一客户,要优先将抵质押品配置到一般法人贷款。五是加大信贷授权、流程、产品、政策、经营层次等方面的差异化指导力度,把实施差别化授权和流程管理作为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优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三、加大贷后监督管理力度

贷后管理是确保贷款到期收回的重要环节,也是信贷基础管理的重点薄弱环节。为此,一要层层落实客户管理责任。强化二级分行核心客户管理,按照客户分层经营管理要求和“谁管户、谁负责”的原则,分行和支行客户部门负责本级行核心客户的营销、调查发起、授信执行和贷后管理的组织实施、总体风险控制等工作;经营行负责辖属所有客户的日常贷后经营管理工作,承担贷后管理信用风险控制的责任。二要建立贷后管理评价机制。二级分行每年要对客户的用信条件落实、贷款发放、资金使用、贷后风险隐患进行检查评价,并把贷后管理综合成效与经营行的绩效考核、履职评价和转授权调整挂钩。三要规范贷后管理例会制度。二级行按季召开贷后管理例会,要进一步规范例会的组织、议程和内容,议定的工作措施和决议须写进会议纪要,重大问题须以正式文件督促有关经营行整改。四要突出贷后管理重点。重点开展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非住房贷款专项风险排查。加强对大额授信客户及集团性客户的日常监测,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加强对客户资金流、货物流、单据流的跟踪管理,严防客户假借贸易融资名义套取银行信用和资金。

四、着力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一是全面梳理现行政策制度,努力消除制度冲突,填补制度盲区,切实抓好信贷政策制度的执行落实和后评价,强化信贷制度的统一协调管理。二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严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提升风险控制的原则,完善核心客户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小微企业业务流程、低风险业务流程。三是改进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系统制约功能,在传统的信贷决策流程控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发挥C3系统在授权登记、停复牌管理、授信管理、集团性客户管理、用信审核、支付管理中的作用。四是创新风险监管手段,根据本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形势,准确设定风险预警信号,严格按照风险程度实施分级监管。在此基础上,探索启动手工预警、风险客户名单和风险控制工具等功能,实现风险预警标准化。大力推行法人信贷客户年检制度,将客户年度授信调查作为对客户一年一度的全面“体检”,做深做细现场调查,对客户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评价,实现当期客户评级、客户授信、贷前调查、贷后检查、贷后管理例会、风险排查、风险分类、抵押品重估等工作与年检工作的信息共享。对高风险区域、行业和客户随时开展突击检查和监管,从中筛选潜在风险客户退出名单,逐户制定退出方案并切实予以压缩退出。针对表外业务风险频发的现实情况,要认真组织开展表外信贷业务专项检查,摸清业务风险底数和存在问题,为针对性地做好信贷监管提供依据。五是增强信贷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市、县行政策制度执行的责任机制和检查评价机制,明确政策制度执行的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一级追一级、一层追一层的检查监督、责任追究和处罚机制。

五、实施信贷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持续加强信贷人员对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各项信贷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应知应会的信贷要求,将信贷精细化管理理念根植于工作中,培育以有效发展、风险控制、专业办理、高效运作为元素的信贷文化。有计划地开展信贷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培养信贷人员风险的识别、控制、操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信贷人员执行制度的主动性,从而自觉地把内控合规和风险防范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不断完善信贷组织机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按照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新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充实新生力量,优化人员配置,加大交流力度。要结合“哑铃型”信贷业务定位及本行产品布局实际,加快推进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表外业务和专业信贷业务放款团队等专业团队建设,有效防控资产业务经营风险。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淮安分行)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业务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福建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改进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