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秀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划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

2015-02-27 06:31李吉如季仁旭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000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054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号位桨叶赛艇

李吉如 季仁旭(.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000;.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 广东广州 50545)



广东优秀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划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

李吉如1季仁旭2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00;2.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10545)

摘 要:本研究应用BioRow赛艇生物力学测试系统通过两次对4名广东优秀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运动员的划桨技术进行测试,旨在通过对4名运动员划桨的技术测试,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四人艇配艇技术特点,协助教练员认识限制成绩提高的技术因素,使技术训练更有方向性。

关键词:赛艇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划桨技术生物力学

赛艇是一项技术性强的体能类项目,因此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赛艇的专项能力中占据重要的比重,也是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最基本和重点内容,特别是针对我省的赛艇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及体能能力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异,由此可以考虑通过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合理优化技术动作来最大化利用体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东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运动员,测试前身体机能状态良好,无疲劳和损伤情况(表1)。

图1 4号位运动员不同桨频桨叶运行轨迹

图2 3号位运动员不同桨频桨叶运行轨迹

图3 2号位运动员不同桨频桨叶运行轨迹

图4 1号位运动员不同桨频桨叶运行轨迹

图5 4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图6 3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图7 2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图7 2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搜集有关赛艇技术分析方面的文献,了解技术测试相关参数的意义与评定方法。

1.2.2实船测试法

在广东船艇训练中心航道为运动员进行技术测试,测试桨频为初始桨频20桨,每500米4桨递增,最后150m以最高桨频划行,距离2km,天气晴天、平风,温度18-20度。

1.2.3数据处理法

截取桨频相对稳定的连续10桨进行平均化处理,桨频平均为32桨/分,并将测试结果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测试系统构成

BioRow赛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包括桨柄上的力传感器、桨栓上的角度传感器、滑座的位移传感器及主数据盒上的GPS速度仪,以获得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的技术数据,然后通过BioRowTel Reports软件获取运动员划行的技术参数。本测试系统内具有世界优秀赛艇运动员最佳技术参数。

2 研究结果

2.1桨角参数的分析(图1-4)

由运动员桨叶运行轨迹图可知,4号位运动员在拉桨阶段,在低桨频条件下桨叶入水速度较快,桨叶入水深度较深,不利于桨叶平拉出水,而在高桨频条件下桨叶入水打滑角度增加,桨叶入水深

图7 2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图7 2号位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

图11桨频为32桨条件下4名运动员桨柄力随时间及桨角变化曲线

表1 受测试运动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综合而言,4名运动员存在的共性问题桨叶入水过深,出水打滑角度明显,桨叶在回桨阶段,平推效果有待提高,且均有扬桨现象,另外均需要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2.2桨柄力参数分析(图5-8)

由运动员桨柄力随桨角变化曲线可知,4号位运动员不同桨频条件下,桨柄力的发力模式基本一致,属于前发力模式,即较快达到最大力值,但由二次发力,影响了力传递的动力链,降低了做功效率;3号位运动员同样较快达到最大力值,不同桨频条件下技术的稳定性优于4号位,但同样因二次用力影响了力的传递效果,降低了做功效率;2号位运动员的发力属于中发力模式,相对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发力较慢,且发力曲线类似于“三角形”,需要延长最大力的持续时间,形成类似“梯形”的发力曲线模式;1号位运动员的发力模式属于后发力模式,即缓慢达到最大力值。

综合4名运动员的桨柄力随桨角变化的曲线来看,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的发力模式属于前发力模式,而2号位和1号位运动员的发力模式分别属于中发力和后发力模式;4名运动员均需要提高不同桨频条件下技术的稳定性;另外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需要改进其二次发力情况,提高力的传递效率。

2.3配艇技术效果分析

赛艇多人艇配合并不是选择4名最快的运动员来配艇,不仅需要了解艇上每一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更需要了解艇上队员配合后整条艇的技术表现。由图11可知,4号位运动员和3号位运动员桨叶入水角度相同,桨柄力的发力时间也基本一致,而2号位和1号位运动员桨叶入水角度低于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桨柄力的发力时间也慢于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

3 分析讨论

3.1拉桨阶段的技术分析

运动员划桨功率的有效性依赖于划桨技术,特别是运动员对桨叶运行的控制能力。桨叶入水是划桨的开始。从4名运动员的技术的表现来看,4名运动员的入水角度平均为55度左右,相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58度来讲,还有3度左右的可提升空间,从入水打滑角度来看,4名运动员的平均入水打滑角度为6度左右,相对是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说明4名运动员桨叶入水精准快速,能够较快抓住水,桨叶入水速度越快,进入拉桨路径就越快,实现抓水的过程就越有力,相对的拉桨效果就越好。从桨叶的入水深度来看,4名运动员桨叶入水深度颇深,合适的桨叶深度为桨叶刚刚被水浸没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桨颈。如果桨叶上下摆动或以一定的角度入水过深,就会损失一些力。当桨叶入水过深,桨颈没入水中,也同样会破坏划桨的有效性。另外,桨叶入水过深也会导致桨叶很难实现桨叶平行在水下移动,导致桨叶出水效果差,无法实现桨叶的平拉、干净出水,损失了有效角度,降低了拉桨效率。

综合来看,4名运动员桨叶入水过深,出水打滑角度偏大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是目前制约运动员技术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应时刻提醒运动员注意桨叶入水的深度,提高蹬腿速度,并且加强桨叶的水下平拉效果,拉桨结束后的转桨、按桨,直到桨叶干净出水完成拉桨过程。另外在实际训练中,可以通过加强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尽可能打开肩关节,在最远的距离将桨叶轻、快投入水中,以实现增加拉桨的总角度的目的。

3.2回桨阶段的技术分析

回桨是两个拉桨过程之间的时间,它起于桨叶离开水面,终止于下一个拉桨过程的桨叶入水。在回桨阶段,桨手将桨叶放平以减少空气阻力,并用桨叶平衡船艇。从桨叶回桨阶段轨迹来看,4名运动员在回桨阶段的平推效果有待提高。回桨阶段的技术要求是需要桨叶保持在一定高度的基础上平推回桨,从收手臂开始,到收躯干,最后收腿,完成回桨技术,如果桨叶上下震动会直接影响艇的平衡稳定性,造成体能的浪费。桨叶保持一定高度(一个桨叶的高度),这个高度使桨叶转桨时不需要再提高的位置,为一下次拉桨做准备,且有利于桨叶垂直快速入水。从4名运动员的桨叶回桨阶段的高度来看,桨叶存在上下的震动,桨叶距水面过近是,会限制艇的自然运动,另外桨叶过于靠近水面,会使运动员在转桨入水时不得不再次提高桨叶,增加了运动员控制桨叶的难度,导致桨频的损失和破坏了船艇的平衡稳定性。

3.3桨柄力的技术分析

从4名运动员的桨柄力随桨叶角度的曲线图可知,4号位和3号位运动员桨柄力达到最大力的时间较快,属于前发力模式,2号位和1号位运动员属于中后发力模式,综合左右桨的情况来看,4号位和2号位运动员(左桨)的功率与3号位和1号位(右桨)的功率应比较接近,如若左桨的功率大于右桨,会导致船艇的向左偏航,对艇的加速产生负影响,另外需要运动员花费一部分体能以调整维持艇的平稳。

3.4配艇的技术分析

在多人艇配艇中,不同运动员间的划桨方式很难实现完全统一,需要彼此适应各自的差异,实现多人同时入水,就会形成一个最大化的合力,用于艇的加速。同时,即使实现了桨叶的同时入水,如每名桨手不同的入水角和速度都可能造成不同时发力,为此在训练实践中应提醒运动员彼此之间适应相互的节奏感,尽可能做到同步的桨叶入水、出水,同步蹬腿等,以获得最大的合推进力用于艇速的增加。

4 结论

名运动员的桨叶入水过深、桨叶出水打滑角度偏大是制约运动员划桨技术的主要缺点,在训练实践中需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改进;

通过身体各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增加腿部收紧度,尽可能打开肩关节,可以弥补身体形态上的不足,尽可能实现在最远端将桨叶入水,最终增加桨叶在水下运行的距离;

多人艇配艇需要注意左右桨功率的平衡性。

参考文献

[1]何海峰,郑伟涛,马勇等.赛艇运动技术的力学原理及测试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04):74-78.

[2]赖寒,魏薇,郑伟涛等.湖北省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技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52-55.

[3]黄胜雄,郑伟涛,韩久瑞等.中国赛艇优秀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65-68.

[4]曹景伟,季林红,马祖长等.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桨力-时间曲线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04):281-283+341

[5]彼得•施万尼茨.运用生物力学理论提高赛艇成绩[J].FISACoach(中文版),1990-1992(合订本):27-32.

基金项目:①2014年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广东优秀赛艇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的监控与评定,项目编号:GDSS2014

作者简介:李吉如(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析,季仁旭(1975-),男,高级教练员,主要研究方向:赛艇运动训练。book=33,ebook=1351度较为适合,但各桨频条件下,桨叶出水打滑情况明显,直接降低了拉桨有效角度百分比,减小了桨叶在拉桨阶段有效做功距离,降低了船艇的推进效率。在回桨阶段,桨叶略有上扬,延长了回桨时间;3号位运动员在不同桨频条件下桨叶运行轨迹基本一致,桨叶入水速度较快,入水深度略深,桨叶出水打滑现象优于4号位运动员,同样在回桨阶段桨叶有上扬,延长了回桨时间;2号位运动员桨叶入水较快,但桨叶入水过深,桨叶出水打滑现象明显,减小了拉桨阶段有效做功距离,降低了每一桨的拉桨功率,对体能是一种浪费;1号位运动员与4号位运动员一样,高桨频条件下,桨叶入水打滑角度增加,桨叶入水深度优于低桨频条件下的桨叶深度,出水打滑角度明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号位桨叶赛艇
桨叶负扭转对旋翼性能影响的研究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直升机旋翼桨叶振动特性试验研究与仿真计算
双掠结构旋翼桨叶动力学特性研究
立式捏合机桨叶结构与桨叶变形量的CFD仿真*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迈阿密热火队2006年夺冠经典进攻战术研究
距离有多远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
猪猪侠·赛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