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2-27 06:31吴飞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087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体专业队统计图

吴飞(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871)



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吴飞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0871)

摘 要: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总体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70%的中学生练习乒乓球是出于个人爱好,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个人发展的尊重程度;有58%的运动员不愿意进入专业队,其主要意愿是通过乒乓球特长进入大学;中学生运动员缺乏比赛的锻炼,缺乏展示自己乒乓球天赋的舞台;学校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而不是进入专业队。因而在对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有87%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总体安排较满意。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中学现状分析

1 前言

有研究发现在40岁以上的父母人群中大约有70%的人说起乒乓球来就有很高的热情,对于老一代的乒乓球冠军更是赞不绝口,而且他们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更多地去接触这项运动。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愿意让孩子把打乒乓球当成自己的事业。

本文从中学培养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角度分析现阶段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为决策部门的政策指导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期刊网、博硕论文信息库等网络资源,系统查阅、收集和整理了涉及本研究的文献、期刊、报纸和论文等40余篇。

2.2专家访谈法

对“体教结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2.3问卷调查法

根据参加2014年全国中学生锦标赛的运动员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15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97%。在对乒乓球项目“教体结合”评价过程中,发放问卷调查表11份,收回9份,有效回收率为81.82%,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4数理统计法

研究的需要和收回的调查问卷,将原始数据运用Excel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3.1.1运动员的年龄、性别结构

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16岁的学生最多,占总数的23%,其次是15岁年龄的学生,占19%,14岁紧随其后,占18%。在年级分布中,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运动员占多数,分别为22%、21%、20%。这三个年级构成中学生锦标赛的主力军。高三生学业压力较大,参赛人数不多,占5%。

图1 学生年龄分布图

图2 运动员开始训练统计图

图3 运动员打法结构统计图

图4 运动员参加训练原因统计图

图5 运动员每周训次数统计图

图6 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间统计图

图7运动员学习状况统计图

表1 运动员的年级分布统计表

表2 运动员性别统计表

乒乓球运动员男女比例来分析,男女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男生和女生各分别约占50%。统计数据虽然显示中学生乒乓球项目男女比例相当,但是很有可能由于比赛所设置的项目特点所决定。不能全部反映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男女生参加乒乓球训练的性别整体情况。

3.1.2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限

项目成才规律来看,一般运动员要经过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打出好成绩。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时间较早。其中7岁就开始训练的占33%。6岁开始训练的占18%,8岁开始训练的学生占20%。也有少部分学生运动员从9、10岁或者更大一点年龄开始,也反映了学生运动员对于初始阶段接受乒乓球训练的起始年龄的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队的乒乓球运动员多在6岁以前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我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7岁开始的训练达到33%,8岁开始训练达到20%。从数字上显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乒乓球项目竞争激烈,起步阶段的延迟有可能对将来的专业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

3.1.3运动员的打法结构

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中右手横板占据主流,75%。左手直板打法较少,3%。值得注意的是,直板学生运动员仅占15%,横板占83%。中国历来重视打法多样,百花齐放,而在“教体结合”的后备人才中直板队员的培养力度显得比较单薄。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中,而是中国乒乓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面临打法单一局面的一个缩影。

3.1.4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原因

运动员训练的动机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个人爱好”占70%;“家长要求”的比例为10%。说明目前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家长还是在较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反应了中学生运动员从事乒乓球训练的最初动机。

3.1.5中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

学训矛盾历来是学生运动员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乒乓球技术发展提高的关键阶段。如何安排好学训的时间比例、体力分配问题是对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要考验。

周训练次数统计中,每周练习7次的占19%;处于同年龄阶段的专业队则是每天要求参加训练的。即,在此阶段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在学业和体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侧重点的不同。每周练习3、4次的中学生合计占45%,表明这是中学生运动员的每周主要的练习次数。说明,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乒乓球项目培养周期长,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如果不能每天练习,则意味着此阶段的基本功打造不够扎实。

练习时间的统计来分析,有49%的中学生运动员“每次练习2个小时”;“练习3个小时有19%”,“练习4个小时”也达到19%。乒乓球的是技巧类项目,对于体力的要求相对于体能类项目较小,从而为较长时间的训练提供了可能性。在训练次数没有专业队长,其中近一半的学生每次练习2小时。专业队的训练时间每天达到5-6个小时。而中学生的合计训练时间远远低于专业队的训练时间。乒乓球是技巧性很高的项目,没有一定量的训练积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这种精细项目的各种技战术基本功。

3.1.6中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状况

乒乓球项目对参与者的智力要求较高,也能用来说明为什么有43%的学生乒乓球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在中上等水平;优秀的比例达到20%。较差和差生的比例仅为4%和2%。此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学习基础较好。整体的文化课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4 结论

(1)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7岁开始的训练达到33%,8岁开始训练达到20%,每周练习3、4次的中学生合计占45%,说明,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总体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70%的中学生练习乒乓球是出于个人爱好,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个人发展的尊重程度。

(2)中学生乒乓球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目的是:培养高文化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和有乒乓球特长的大学生;在学生运动员的调查问卷中,有58%的运动员不愿意进入专业队,其主要意愿是通过乒乓球特长进入大学。

(3)中学生运动员参加区级以上比赛的平均参赛次数为2次;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平均参赛次数为3次。缺乏比赛的锻炼,使中学生运动员缺乏展示自己乒乓球天赋的舞台,因而也极大地减少了以后从事竞技乒乓球项目发展的整体概率。

(4)学校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而不是进入专业队。因而在对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有87%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总体安排较满意。但是,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角度思考,在这种“教体结合”中,体育的比重相对较低,很难与专业队的后备人才进行竞争。

参考文献

[1]石守葆.完善教体结合机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J].新课程(中学),2014(01):124-125.

[2]陈道裕.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01):9-11+14.

[3]李小伟.“教体结合”如何为中国体育趟出一条新路?[J].体育教学,2011(08):16-19+2.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教体专业队统计图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荥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厚宏 慰问教体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关于组建消防救援潜水专业队的思考
岳阳县:歌唱教体事业,献礼70周年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从盐山县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盐山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