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研究

2015-02-28 02:41秦一贝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题材

秦一贝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铜陵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研究

秦一贝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铜陵是安徽工业力量的典型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与悠久的采矿史,工业发达种类繁多。作为如实记录并反映我国工业建设状态的工业题材油画创作,却没有在铜陵地区得到重视与发展。文章以铜陵工业发展历程为基础,分析铜陵市油画创作现状,从我国工业题材油画发展中总结创作取材手法,以期为铜陵地区美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导向。

铜陵;工业题材;油画创作;地域性

在绘画创作中,油画的表现语言丰富,画面感染力强。工业题材的油画作品是记录我国工业发展的视觉载体之一,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适合用以表现我国工业生产范畴多元化的各类素材。

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铜陵市,是解放后在铜官山矿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新兴工矿业港口城市。作为我国小有名气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铜陵市也是安徽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在铜陵市的历届美术展览中,却鲜少见到以本地工业生产为题材的油画作品。本土画家在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也没有能够如实反映铜陵工业的油画创作。

这是本土油画创作中,地域性特色的缺失。也是铜陵油画工作者们对铜陵市工业型城市定性的忽视。虽说油画创作的选题没有任何固定范围,但表达城市工业建设的作品如果一直处于漏洞状态,铜陵的油画就会缺少代表性的官方符号。铜陵历经艰辛发展起来的工业也失去了油画艺术的视觉记录,铜陵市更是缺少了一种能够彰显城市精神面貌的艺术语言。

一、我国工业题材油画创作概况

新中国建国以来,大量表现工业题材的油画作品以多样化的风格语言展现了我国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轨迹。对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进程与经济建设规模通过画面进行了丰富的诠释,记录了我国工业建设进程中不同地区的地域性工业特色,也将不同时期的工人形象载入绘画史册。按照我国经济政策与社会现状的转变,工业题材油画的演变大致可归为以下四个阶段。

1.新中国建国初期

1949年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力量基础薄弱,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尤其重视发展国防工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1951年4月开展文艺整风运动,提倡革命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必须接近群众、接近工农兵,到农村、部队、工厂等基层去,为新中国新社会的建设而努力奋斗①。此时恰逢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包括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手法也在模仿苏联,我国油画创作深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形成了技法非常统一的油画语言,产生了大批极具时代气息的工业题材作品,记录了我国建国后工业建设艰辛的历程。

2.文革时期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在这个特殊的十年时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冲击,但很多大型工程与建设项目任然在进行。工业生产水平还是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在机械制造、化工、交通等方面有极大的进步②。油画创作受到政治宣传的强烈影响,成为彻底的附庸,政治宣传的工具,其画面表现手法也较为虚假浮夸。虽然艺术家们被限制了画面的选题与绘画语言,却依旧创作了很多工业题材作品,如实的反映了我国文革时期工业生产的面貌与工人阶级形象。

3.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也是我国新时代美术创作的起点。文革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终于被打破,画家们开始寻觅油画艺术自身的创作语言。工业题材的油画作品也以多样化的技法表现展示于人,出现了表现性油画、超写实油画等较为新颖的手法。生产建设的场景中逐渐融入了城市建设这个主题,对工人形象的取材与塑造也较传统类型有所改变。

4.现当代创作时期

当下对于工业题材的创作,各式绘画语言与风格争相涌现,画家的取材类型不同于以往,以描绘新型工业、城市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等新题材为主,还将农民工这一新型工人形象作为城市建设的劳动者纳入创作主题,通过画面展示出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

二、铜陵市工业生产历程及现状

铜陵市有着一千五百多年采矿冶铜的历史。东汉时期即设立炼铜场,置铜官镇。1901年清廷与英商密签合约,开发安徽矿业,于1902年成立“华伦公司”,1904年改为“安裕公司”,专营铜官山矿开采。1910年在安徽绅商学界抗争下,清廷被迫与英政府废约。1938年11月26日,铜官山沦陷于日军。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川军44军105师488团进驻铜陵。直至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

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铜陵地区矿山重建工作。1952年11月改为铜官山矿务局,受华东工业部领导。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1957年12月建成横港大轮码头并通航。1958年9月23日,市县合并,改铜官山市为铜陵市③。

铜陵市的工业源于矿业。由于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铜陵市属于国家首批建设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7年铜陵市工业总产值过亿,成为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1966年7月,狮子山铜矿投产;1971 年1月,凤凰山铜矿投产;1975年5月,金口岭铜矿投产。至1978年,有色金属工业由原先的单个矿发展为五个矿,形成冶炼、机修、地质、基建、科研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铜陵市在有色工业带动下,兴建了发电、煤炭、焦化、机械、纺织、化纤、电子、建筑、食品等一批中小型工业企业④。1985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值达到92257万元。时至2012年,铜陵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622.4亿元,为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7%,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⑤。

铜陵市区与周边郊区已经形成了以工业企业带动地区发展的整体规模,加之地处长江沿岸,属于长江干线的重要港口,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航运也成为铜陵代表性的工业。可以说,铜陵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类详细,工业生产环境各有不同,工种也较为齐全,画家可以发掘到内容丰富的工业创作素材。

三、铜陵市油画创作的现状及问题

铜陵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1年5月。各画种中,水粉、水彩画的知名度较高,兴起于50年代。版画更是铜陵市的代表性画种,70年代开始就有大批版画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画展并获奖。唯独油画的创作工作,进度缓慢,氛围也较为冷淡。

铜陵市最早出现的油画作品,是在1963年由铜陵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和市妇联联合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会中。文革期间,市革命委员会设立12人“敬绘小组”,用油画在街头、门厅绘制领袖像和宣传画,对铜陵油画起到推动作用。1974年,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美术人才陆续分配到铜陵,铜陵的油画作品才开始参加省、市级美展⑥。现如今的铜陵市美协与油画工作者们已基本形成较为全面的团队,学历层次与年龄梯队都基本达到了地方性绘画创作的群体要求。

在历届市级美术展览中,油画创作的取材基本上以风俗类人物画、风景画或者静物为主,仅仅是展现了皖南地区的自然风貌与生活情趣,然而体现整个城市精神内涵与本质的工业题材却无人问津。只有极个别画家进行过关于矿工的油画肖像创作,其他作品基本与工业题材不沾边。铜陵的油画与其他画种相比,起步晚,业绩少。要得到省内业界关注,则更应该选取正面的、积极的、能够反映并代表铜陵形象的工业题材,紧抓这个切入点,多方面多角度的做系统的创作分析。

工业题材是一个较为接近官方需求的创作主题。从新中国建国至今,美术史上反映我国工业建设的油画作品比比皆是。港口、矿业、制造业等铜陵现有的工业种类,都曾经出现在我国的油画史上,而且持续性很长。这个题材不是昙花一现的潮流标志,而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现状的直接展现。

作为艺术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身处的时代做点滴的记录。既然是铜陵地区的画家,参加铜陵举办的画展,不该对这个城市的兴衰与历史视若无睹。画功的好坏不是创作的评判标准,题材的表现才是真正的价值。铜陵市的工业力量由战后的破败不堪发展至今日的繁荣昌盛,过程可谓历经坎坷。一旦工业题材的油画形成创作规模,便留下恒久的记忆,再现历史。这其中不仅是画面中的内容,连同绘画技法都会变为历史。正如尼吉尔·温特沃斯所说的“为了把握一幅画的再现意义,为了看到图像的真实内容,就需要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绘画技术和传统有所了解。”⑦如果有一批能够表述铜陵工业发展的油画作品,铜陵市的建设过程才会得到文本与摄影之外的记载,也将会留给后人历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视觉史料。

四、导致铜陵市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缺失的主要原因

油画创作风格语言多样,除了表现性与意识性的创作外,用以记录时代风貌、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样不可或缺。铜陵地区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拥有取之不尽的工业创作素材,然而本土画家却对工业题材创作较为漠视,建市至今也几乎没有关于铜陵工业题材的油画创作。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铜陵地区油画画种起步比较迟缓,油画创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历届市级美展中,多以中国画、版画、水粉及水彩为主要力量。这种创作环境也导致很多画家对油画逐渐失去创作热情,或者转而投入精力于别的画种。

2.创作使命感不够强烈。很多本土画家可能没有建立起表现地域文化的创作概念,在创作选题时,较为中意跨越地域范畴的概括性题材,会选择纯粹的自然风景或者脱离职业性的肖像题材。还有些画家对地域性概念的着眼点比较广阔,会以整个安徽地区或者皖南地区作为地域性的大范围,没有考虑到铜陵地区小范围的地域性题材。

3.受历史观念影响,一些画家认为必须要用写实性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工业题材,而写实主义又与自身的油画语言有些冲突,即没有选择工业题材。这也是铜陵地区工业题材创作的一种损失。面对一个值得记录和表现的题材,绘画语言越是丰富,越能够展现不同的视角与技艺。

4.创作的心态有失偏颇。很多画家都有“为展览而提笔,为获奖而创作”的心理,这样会导致创作过程的急促与草率,作品的画面质量肯定难以达标,必然导致在送审过程中被淘汰的几率,其结果更是会消减本土画家的创作热情,形成一种不良循环的现状。

五、补遗铜陵地区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的方法

1.地方美协应当多加鼓励并引导本土画家关注工业题材

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传播者,铜陵市美协、书画院、文化馆等事业机构应该了解本地区的油画创作状态,及时对创作局面进行宏观上的调整。通过集中学习、外派进修、会议讨论等方式,提高本地画家的审美意识、创作理念与绘画技法。还可以策划关于铜陵地区工业发展历史的展览,鼓励铜陵地区画家踊跃创作,积极参与。再将优秀作品推举出市,让本地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中展现铜陵地区的特色与风貌。

2.铜陵地区的美术工作者们应当重视艺术创作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作为铜陵的美术工作者,应该有义务,也有责任表达、记录、赞扬铜陵地区地方特征与历史事件。铜陵地区工业题材的创作是铜陵画家所不应该忽视的责任与义务,是油画地域性创作特征的典型,也是向外界展现铜都风采的契机。本地画家应当在创作中重视地域文化与艺术性的结合,描绘最为真实的生活环境与气氛。

3.调整创作心态,关注当下,关注现实

展览与赛事是为艺术创作提供交流的平台,但却有太多的艺术家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为了声誉或利益而动笔画画,使得保持日常化创作的状态渐行渐远,对于题材的选择也必然存在着跟风、从众的心理,身边重要的创作因素就容易被忽视。艺术家要尊重自我的真实“情感”,真实情感必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当自我情感在创作中被作品吸收,才可能转变为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力量。前苏联心理学家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增描述过“…由此可见,情感本来是个人的,而通过艺术作品它变成了社会的情感,或者说经过了概括。”⑧

铜陵的画家应当客观冷静的进行创作分析,撇开创作中虚荣心与盲目性的影响,放下那些矫揉造作的素材,肩负起铜陵画家的创作使命,为歌颂铜陵工业的历史与成就而挥笔。

六、供参考的工业题材油画创作选题导向

关于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的选题与分类,基本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描绘工人形象的肖像题材

肖像类的工业题材油画,是以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工人形象为画面主题,用油画语言表现工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单个或多个工人肖像记录不同阶段铜陵地区工人形象的典型特征,利用不同的工种烘托出各类工业生产的建设轨迹,展现工人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面貌(参考作品:徐唯新《矿工》)。在画面中,应注重刻画工人形象的面部表情、衣着、动势、劳动装备等元素,还可以利用背景交代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用以表达赞美、同情、关爱等绘画艺术语言(参考作品:陈宜明《明天,你好》)。城市建设中的新型工人阶级农民工也可以作为工业题材肖像画的主题,反映农民工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与其真实的生存状态,展现社会对这一新型工种的人文关怀(参考作品:徐唯新《工棚》)。

《工棚》徐唯新

《矿工》徐唯新

《明天,你好》陈宜明

2.反映工业生产的场景类创作

这一题材能够直观的体现工业生产的状态,是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的结合,属于综合型的场景创作。难度也比较大,要把握一定的人物形象、动态、特征与工业生产环境之间的结合。适用于记录某一工业生产的瞬间,表现劳动场面的紧张、迅速、艰难等氛围(参考作品:陈逸飞魏景山《开路先锋》、超世杰《黄金带——探108#》),又或者展现工人形象在某些特定场景中的状态,例如休息、交谈、相互帮扶等(参考作品:张延昭李人毅《五·一节合影》)。由于视觉效果上比较直接,观众通常较为容易理解并接受画面中的内容。

《开路先锋》陈逸飞魏景山

《黄金带——探108#》超世杰

《五·一节合影》张延昭李人毅

3.展现工业生产环境或生产工具的风景与静物题材

此题材适合于分门别类的针对铜陵市矿业、航运、冶炼及制造业等不同的工业生产环境或各类工业生产设备与工具进行表述。肖像类与场景类创作主题的手法包含现实主义写实手法、浪漫主义、新写实、玩世现实主义等,而超写实、具象表现或者半写意类的不需要人物作为表现载体的油画创作语言,则可以通过工业环境或生产工具进行画面表述,且画面尺幅也较为灵活(参考作品:常磊《建设者》;董从民《西北老厂房》;王懿清《乐以夜》)。

《建设者》常磊

《西北老厂房》董从民

通过三类最为基本的工业题材取材手法,在铜陵地区应该能够形成多次工业专题油画展。毕竟铜陵地区工业门类众多,以矿业、冶炼、纺织或港口航运为主的大型工业就已然源源不断的提供创作素材,铜陵城市建设速度也较快,在城建工业范畴,选题同样不会枯竭。

《乐以夜》王懿清

注:

①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55-156.

②陈东林.实事求是看待“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真理的追求. 1999,(10).

③铜陵市建设委员会.铜陵市城市建设志.1988.7-18.

④⑥铜陵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铜陵市志.黄山书社,1986.2-5,217,942-947.

⑤安徽省地方志.

⑦尼吉尔·温特沃斯著,董宏宇、王春辰译.绘画现象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93.

⑧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23.

The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Industrial Oil Painting in Tongling

Qin Yi-bei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Tongli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Anhui industrial power,It has a wealth of minerals with a long history of mining. As truthfully recording and reflecting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ial construction,industry themes oil painting creation has not been taken seriously in Tongling.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nalyses status of oil painting creation in Tongling and sum up the creation methods,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o provide creative oriented for the art workers in Tongling.

Tongling;industrial theme;oil painting creation;regional

J213

A

1672-0547(2015)04-0083-04

2015-06-29

秦一贝(1984-),男,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2014年度铜陵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tlxy22)。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题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
铜陵市商业地产市场研究